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学案+练习) 第8单元 8 《天工开物》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学案+练习) 第8单元 8 《天工开物》两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1:43:45

文档简介


8 《天工开物》两则
[知识·梳理]
第1步 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秔 (jīnɡ)  粳(jīnɡ)  稌(tú)   婺源(wù)
夏潦(lǎo) 刈(yì) 汲灌(jí) 砧(zhēn)
枵(xiāo) 淬(cuì)
第2步 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期
(2)去
(3)名
(4)方
(5)数
(6)其
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名词作动词,依靠)
(2)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名词作状语,用斧子)
(3)秧过期老而长节(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第4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煤炭居十七
古义:十分之七。
今义:数词,十七。
(2)木炭居十三
古义:十分之三。
今义:数词,十三。
(3)以为受锤之地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4)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古义:长出果实。
今义: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表示某种结局。
(5)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古义:种类不同。
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6)取其神气为媒合
古义:自然的元气。
今义:精神饱满。
(7)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古义:已经经过。
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判断句)
译文: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类稻。
(2)其炎更烈于煤。(状语后置句)
译文:它的火焰比煤炭更厉害。
(3)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接口的上面涂上黄泥。
[常识·速览]

明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宋应星
宋应星(1587—?),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中举人,但五次会试均告失败。仕途的失意,使他亲眼目睹了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最终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又勤于著述,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除《天工开物》外,还有《卮言十种》《画音归正》《杂色文》《原耗》等,多已失传。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 “17 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它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123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成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锻铸,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至近代。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稻》中主要谈了水稻的种植过程。这些记述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是育秧、插秧、灌溉的理论基础,在以前的农书中没有记载过。这种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的解说,同时提出一系列理论概念,记述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科技成果的方法,使《天工开物》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治铁》中主要介绍了铁器的锻造工艺。详细介绍了铁器在锻造过程中的损耗、所需炭种以及如何使铁器更为坚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文本·层析]
一、阅读《稻》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的夹注:“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补充说明这两种稻谷(无论长芒、短芒)都是早熟品种,长芒在湖南浏阳一带著名,短芒在江西吉安一带称雄,可见当时稻谷种植之普遍,且竞相争胜,各秀一域。
2.水稻的育种分秧共分几步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分三步:“湿种”是第一步,“最早者春分以前”,“最迟者后于清明”。“播种”是第二步,其中以稻秆、麦秸包浸至为重要,这样,既可以防冻,又可以增加养分。第三步是“分栽”,这是水稻种植较为独特、关键的步骤,对农田的湿度要求很高,干旱、洪涝都不宜栽种。
二、阅读《稻》第三、四段,回答问题。
3.第三段中,夹注“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民间方言土语,补充说明早稻救荒的功用,以及百姓对它的感恩之情、珍惜之意。稻米在当时人民心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4.《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作者把“稻”作为全书第一篇,有没有特殊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等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蔬菜、糕点、油脂之用。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统治阶级鄙视农业生产和农民。宋应星有感于当时富贵子弟把农民视同囚徒,读书的儒生把“农夫”当做骂人的话,著《天工开物》,并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三、阅读《治铁》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5.锻造铁器用的熟铁有哪两种?使用哪一种成本更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为刚出炉的“毛铁”,加工时要耗去十分之三的杂质;一为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加工时只损耗十分之一的杂质。两相比较,后者成本更低一些。
6.第二段中的夹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在说明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个实在但不雅的俗名,火矢,即火屎,谓火烧过的废物。但这样的“废物”却比煤的热效率还高,而且不堵塞通风口。这一俗名虽不雅,但可能是民间的通称,若不指出,恐生讹误。
四、阅读《治铁》第三段,回答问题。
7.中国古代焊接铁器的方法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具体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中国在焊接时采取“冶铸”法,而西方国家采取“锻成”法。
(2)办法:首先,将黄泥涂在接口处,将涂有黄泥的铁器放入火中煅烧锤打,此时,铁器就接合在了一起。其次,为了使接口处不易开裂、更加结实,在铁器出炉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淬炼。这样,接合的铁器就更结实又耐用了。
8.宋应星在《治铁》一文中也写出了中西方在“焊铁”方面的技术差距,宋应星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宋应星说“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其中“奇”字表现出中国在焊铁方面不如西方,也透露出宋应星对西方科技的欣羡之情。
中国焊铁,“终不可坚”,宋应星对这种技术落后的情况也有遗憾的表露。西方大炮“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一句,“惟”字说明宋应星对中国落后技术不加改进革新有批判意味。






































治 铁














 










[课内·素材]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 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 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应用角度】 “创新”“爱国”“科技与生活”等。
[热点·素材]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媒评文摘】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气/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颁奖辞
课件58张PPT。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8 《天工开物》两则jīnɡ jīnɡ tú wù lǎo yì jí zhēn xiāo cuì 名词,期限 动词,约定 动词,至,及 动词,去掉 形容词,过去的 复合词, 走了以后,“来”,补充音节助词,无义 复合词,越来越远,往前走了又走 动词,命名,称名 名词,名称,名字 名词,名声,名望 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 副词,才 名词,四周 副词,正在 副词,当 数词,几个 名词,规律 名词,定数 动词,计算 动词,列举罪状 副词,屡次 代词,它的 代词,那些 代词,其中的 助词,表推测语气 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名词作动词,依靠 名词作状语,用斧子 形容词作动词,变老 十分之七。 十分之三。 把……作为。 长出果实。 种类不同。 自然的元气。 已经经过。 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不是粳类稻。 它的火焰比煤炭更厉害。 在接口的上面涂上黄泥。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俟其生芽       俟:等到
B.即栽于亩中 即:即使
C.水火未济 济:帮助
D.其再栽秧 再:第二次
[解析] C项,济:调和。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
酒皆糯米所为
B.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C.其谷种亦耐久
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D.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解析] A项,“为”,都是动词,制造。B项,助词,的/代词,指代铁器。C项,“其”,代词,那些/代词,它的。D项,“以”,介词,用/连词,用来。
[答案] A
3.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撒于田中,生出寸许 B.以为受锤之地
C.凡炉中炽铁用炭 D.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解析] D项,事:名词用作动词,从事。
[答案] D
4.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便是无克已工夫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其炎更烈于煤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解析] C项,与例句相同,状语后置;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凡治铁成器
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
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解析] 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向拱字星民,怀州河内人。少倜傥负气。弱冠,闻汉祖在晋阳招致天下士,将往依之。中途遇盗,见拱状貌雄伟,意为富家子,随之,将劫其财。拱觉,行至石会关,杀所乘驴市酒会里中豪杰,告其故,咸出丁壮护拱至太原。以策干汉祖,汉祖不纳,客於周祖门下。
周祖即位,授宫苑使。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於虒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於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贼平,命为陕州巡检。
显德二年,世宗亲征淮南,以拱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时扬州初平,南唐令境上出师,谋收复。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至有劫人妻女者。及拱至,戮其不奉法者数辈,军中肃然。
时周师围寿春经年未下,江、淮草寇充斥,吴援兵栅於紫金山,与城中烽火相应。而舒、蕲、和、泰复为吴人所据。拱上言欲且徙扬州之师并力攻寿春,俟其城下,然后改图进取。世宗从之。拱乃封库,付扬州主者;复遣本府牙将分部按巡城中。秋毫不犯,军民感悦。及师行,吴人有负糗粮以送者。
宋初,太祖征李筠,拱迎谒至汜水,言於上曰:“筠逆节久著,兵力日盛,陛下宜急济大河,踰太行,乘其未集而诛之,缓则势张,难为力矣。”帝从其言,卷甲倍道趋之。筠果率兵南向,闻车驾至,惶骇走泽州城守,遂见擒。
拱尹河南十余年,专治园林第舍,好声妓,纵酒为乐,府政废弛,群盗昼劫。太祖闻之怒,移镇安州,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五。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向拱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於虒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於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B.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於虒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於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C.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於虒虎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璠/曹海金/又败其军於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D.并人领马步十五都来/侵拱与巡检陈思让/逆战於虒亭南/杀三百余人/擒百人/获其帅王蹯/曹海金/又败其军/於壶关师还/会征慕容彦超/命为都监/即日遣行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文言断句类试题,首先要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语句中的重要信息,如人物、地点、语句结构特点以及重要的虚词等进行正确判断。就本题而言,人物有“并人”“拱”“陈思让”等,地点有“虒亭”“壶关”等,重要虚词有“与”“於(同‘于’)”等。“於虒亭南”这一介词结构做“逆战”的状语,“於”前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B两项。“拱”“陈思让”做“逆战”的主语,“逆”前不能断开,故可排除D项。
[答案]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显德,后周世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法。
C.淮南,泛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D.卒,死亡,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D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与《礼记·曲礼下》上说的“大夫曰卒,士曰不禄”不一致,也可以根据传主向拱的身份地位来推断。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拱年轻时有才智,但求功名未果。他听说汉祖招揽人才便去投奔,半路遇见强盗,他卖驴买酒款待石会关豪杰得到了保护。因汉祖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求取功名的目标没有实现。
B.向拱富有军事才能,多次击退敌军。周祖在位期间,向拱带兵先后击退了并人的入侵,征讨慕容彦超获得胜利,后来跟随世宗平定扬州叛乱,消除寿春一带充斥的草寇。
C.向拱治军严厉有方,爱护军民。向拱到达军纪混乱、都将违法乱纪的淮阳后,杀掉几个不守法纪的人,军中肃然。后来他派遣部属巡视扬州时秋毫无犯,军民感动喜悦。
D.向拱晚年疏于政务,触怒了太祖。向拱在担任河南尹的十多年里,不事政务,专心于园林住宅建造和声色酒乐,致使府政废弛、盗贼白天抢劫,最终被太祖调离河南。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后来跟随世宗平定扬州叛乱,消除寿春一带充斥的草寇”不合文意。世宗征伐的是淮南,向拱没有跟从;草寇充斥的是“江、淮”而非“寿春”。
[答案] 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周师久驻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恣横暴,不相禀从,惟务贪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筠果率兵南向,闻车驾至,惶骇走泽州城守,遂见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后周军队长期驻扎在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横残暴,相互之间不听命服从,只专心贪污,毫无节制。
(2)李筠果然率领军队向南进发,听说宋太祖的车马赶到,惊慌害怕,逃到泽州城防守,最后被擒获。
【参考译文】
向拱字星民,是怀州河内人。他年轻时洒脱不拘而不肯屈居人下。二十岁时,听说汉祖在晋阳招揽天下有才之人,将要前去依附他。半路上遇到强盗,盗贼见向拱相貌身材魁梧,料想他一定是富家子弟,就跟随着他,想要抢劫他的财物。向拱发觉后,走到石会关,杀掉所骑的驴子买酒会聚当地的豪杰,告诉他们缘由,这些人就派出壮年男子一直把向拱护送到太原。向拱打算用计略向汉祖求取功名,汉祖没有采纳,向拱就在周祖门下做了门客。
周祖即位,授予向拱宫苑使之职。并人带领十五城的骑兵步兵前来侵犯,向拱与巡检陈思让在虒亭南迎战,杀死并人三百多,擒获一百人,俘虏他们的统帅王璠、曹海金,又在壶关打败了他们的军队。班师回朝后,恰逢征讨慕容彦超,任命向拱为都监,当日派他出行。贼军平定之后,又任命向拱为陕州巡检。
显德二年,世宗亲征淮南,任命向拱执掌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当时扬州刚刚平定,南唐命令边境派兵,图谋收复。当时后周军队长期驻扎在淮阳,都将赵晁、白廷遇等骄横残暴,相互之间不听命服从,只专心贪污,毫无节制,甚至有人抢劫他人的妻子和女儿。等到向拱到来后,杀掉了其中几个不守法的人,于是军中出现了严肃谨慎的局面。
当时后周军队围困寿春过了一年尚未攻下,江、淮一代草寇遍地,吴援兵在紫金山建立营寨,与城中用烽火相呼应。而舒、蕲、和、泰(等地)又被吴人占据。向拱向皇帝上奏想要暂且转移扬州的军队合力攻打寿春,等到这座城被攻下,然后再另想计谋进攻夺取这些地方。世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向拱于是封闭仓库,交给扬州的主管人;又派遣本府牙将分布在城中巡视。秋毫无犯,军民感动喜悦。在军队出发的时候,吴人有背着干粮来送行的。
大宋初年,太祖征讨李筠,向拱到汜水迎接拜见,向皇上禀告说:“李筠叛逆的行为早已显著,兵力越来越强盛,陛下应该赶快渡过黄河,翻越太行,趁他们还未聚集就消灭他们,行动慢了他们的势力就会扩张,就很难消灭他们了。”皇帝听从了他的话,轻装兼程赶赴那里。李筠果然率领军队向南进发,听说宋太祖的车马赶到,惊慌害怕,逃到泽州城防守,最后被擒获。
向拱担任河南尹十多年,专心营建园林住宅,喜好声色歌伎,任意饮酒作为快乐,府内政务败坏松弛,大群强盗白天抢劫。太祖听说这样的情况很生气,将其调任安州镇守,任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接替他。雍熙三年,(向拱)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追赠中书令之职。

10.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为《天工开物》下定义(可以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
②《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一部书。
③《天工开物》记载有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首先确定一句话为主干,再把其他两句话的内容变为定语添加到主干句中即可。注意不能遗漏信息点。
[答案] 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的记载有不少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见的著作。
11.下面有一幅漫画,请根据提示,用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并指出其中的寓意。
提示:在管理学中,所谓“一票否决”是指政府部门干部考核里,在规定的多项任务中,有任意一项或者特定某项没有完成,则评估为整体不合格。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注意图中人物手中气球上的“弄虚作假”的字样,人物的表情和脚下写有“××一票否决”字样的鸡蛋。联系社会现实,可知该漫画讽刺了行政考核中弄虚作假的做法。
[答案] (漫画内容)一个干部拿着写有“弄虚作假”字样的气球,在写着“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等字样的一个个鸡蛋上开心地大步前进。
(漫画寓意)讽刺了社会上一些政府部门的干部用弄虚作假的方式应对干部考核中的一票否决制度,逃避自己的责任。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对某一事物发表观点来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对校门建筑可持三种基本看法,一是赞成体现实用价值,但是不赞成过度体现文化功能;二是反过来;三是主张既要体现实用价值,又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功能,二者不可偏废。
[答案] (示例一)校门建筑的设计应秉持实用、简约、大方的原则。校门建筑是校园交通的门户,是校园安全的锁钥,实现这两大功能是校门建筑的基本要求。在此前提下,再讲求造型美观。因此,校门建筑要实用、简约、大方,而不应盲目攀比。那种一味追求高大、奢华,耗巨资建造校门的做法,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示例二)校门在建筑造型和风格上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仅要实用美观,还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校门建筑是学校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对该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的诠释。因此,它应该是校园建筑的点睛之作,和学校的其他建筑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校门设计上要讲究个性,不能千篇一律,应注重体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