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 第3单元 6 《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 第3单元 6 《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2:08:59

文档简介

6 《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宝钗(  )   嗽疾(  )   苛责(  )
铫子(  ) 虎视眈眈(  )
【答案】 chāi sòu kē diào dā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将  (2)强
(3)奔 (4)症
2.语境辨析法
(5)小明在宿(  )舍说了一宿(  )有关星宿(  )的常识。
(6)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  )手都号(  )啕大哭起来。
(7)西藏(  )的布达拉宫收藏(  )着宝藏(  )大藏(  )经。
【答案】 (1)jiānɡ jiànɡ qiānɡ (2)qiǎnɡ qiánɡ jiànɡ (3)bèn bēn (4)zhènɡ zhēnɡ (5)sù xiǔ xiù (6)hào háo (7)zànɡ cánɡ zàng zàn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答案】 (1)嗔 瞋 颠 (2)苛 柯 疴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委屈·委曲
“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
“委曲”,(曲调、道路、河流、事情等)弯弯曲曲的;曲折。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三峡地区单程最长的漂流项目正式对游人开放。这里河道________(委屈/委曲),激滩重叠。漂流线的两岸景色优美,河道时而在田边,时而在林中,时而乱石穿空,时而水雾蒸腾。
(2)固然·虽然
两者都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区别在于“固然”语气比“虽然”强烈,且只用在主语后面,“虽然”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主语后。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公共利益”的民生工程,各地的“大兴土木”________(固然/虽然)好,但也要把一切都建立在“求真务实为民”的思想基础上。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自然会支持你“站在台上”。
【答案】 (1)委曲 (2)固然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作为外界眼中中国最神秘的战略“撒手锏”,中国核潜艇就像一座富矿让众多西方军事分析人士虎视眈眈,引来各种各样的窥探与解读。(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究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大家围绕这个话题,言三语四的重点,实际上早已超出了词义上的研讨,其核心甚至与能不能用“中国品牌”取代“自主品牌”的话题没有多大关系。(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伴随着越来越多权色交易的曝光,我们不禁要问:色官和情妇缘何同病相怜、狼狈为奸?一般人认为根本的原因便是一些领导干部官德的缺失。(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虎视眈眈”指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含贬义。此处应改为“垂涎三尺”,指口水挂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2)√ “言三语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相互同情。此处使用不当,应改为“臭味相投”。
[常识·速览]

站在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上的人——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用10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而病卒,后40回为高鹗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从曹雪芹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颙(一说为曹)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整体·感知]
《情真意切释猜嫌》通过写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的真情谈话中,感受到了薛宝钗的体贴与关怀而猜嫌尽释的故事,赞颂了人世间情真意切的友谊的真诚与崇高。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开处方 ②表感激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黛玉对宝钗的体贴深为感激,从二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黛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率直天真。黛玉对宝钗的关心体贴深为感动,竟至向她忏悔,说“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并诉说自己孤苦无依之状,又提及宝钗前日对她的“教导”,从内心深处表示感谢。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真。
②敏感谨慎。她谈及家世的衰微,只身的孤苦,不是“正经主子”的感觉和谨慎心态,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情,宽谅她素日的“禁不得一些委屈”。这是她对事极为敏感的最大原因。
2.选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具有典雅含蓄的一面,如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非文化人不能解;一句调笑黛玉的话——“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则戏谑得雅致有趣。另一方面,作为白话小说,《红楼梦》的语言又有生动活泼、口语化的一面。如黛玉说“何苦叫他们咒我”,浅近自然,声口可闻。
3.分析选文中“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这一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宝钗的这一句戏言标志着宝钗和黛玉的沟通已达到极为融洽的地步。这句话又恳切,又真挚,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宝钗因识得黛玉后方肯戏言,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融洽十分,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本文的情节安排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番宝钗探病,成为宝钗与黛玉关系和好的转折点。两个昔日的情敌,难道就这么相逢一笑泯恩仇吗?为解决这一难题,作者作了巧妙的安排。
5.薛宝钗被喻为“群芳之冠”的牡丹花,“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府上下一致称赞。试分析文中薛宝钗的处世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处世艺术
分析
做人低调
在对话中,当黛玉自叹身世飘零时,她就极低调地说她也与黛玉是一样的,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是比她多了一个母亲“略强些”。这样,就拉近了与黛玉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融洽气氛。尽管这种“同病相怜”显得生硬牵强,却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心。
体贴宽容
她在最后说:“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照应前文“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既表现出宝钗深谙黛玉的性格,又体现出她对人的体贴入微与宽容大度。
真心实意
宝钗对黛玉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并不只是说好听的话。她认为药疗不如食补,就劝黛玉每天早晨吃燕窝粥,并承诺给她送燕窝来,通过行动关怀,给黛玉莫大的安慰。
[话题·互动]
话题: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从《红楼梦》诞生,这就是一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真是难分高下。请问,你更喜欢哪一个?你是哪一个的粉丝?
学生甲:更喜欢林黛玉。
首先,喜欢她的美。黛玉的美可以算得上是众家皆赞。书中凡是描写黛玉之处,笔墨最是空灵。其次,喜欢她的才。黛玉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且不说大家所熟知的《葬花吟》,那首《咏白海棠》也令人拍案。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全诗清雅脱俗,一如黛玉的气质。再次,喜欢她的真。黛玉特纯特真,想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表里不一。即使她有的时候说话有些刺耳,但这也正表明了她没有心机,有看不惯的就要说出来。黛玉不像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更喜欢薛宝钗。
人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自然的、充分的,表现为林黛玉;同时,人又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表现为薛宝钗。
薛宝钗是社会和群体中一个稳定的因素,她保持了自己的清醒,有所不为,有所不言,她所达到的境界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在文学的评论上大家可以歌颂林黛玉,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你是林黛玉式的性格,那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你就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
林黛玉和薛宝钗可谓“情敌”,如何展现“情敌”之间真挚的友谊呢?作者通过二人对话,以“燕窝粥”为升华点,让两位女主人公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并且心心相印,情同姐妹。平凡的语言,以小见大,展示了二人美好的品质、纯真的友谊。
2.写法指导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借助想象,以小与大之间的内在关联来体现写作的中心,起到以小寓大,以小显大,甚至以小胜大的作用。如何在写作中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呢?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大的观点要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2)运用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3)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处处发议论。
3.迁移应用
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你最熟悉而又含有一定哲理的事物,写一段文字,阐释其中蕴含的哲理或你的独特思考。(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2)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它身后一条长长的“线”吸引了我的视线。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我它曾经到过这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进着,我知道前方的困难会随处可见,我知道讨厌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冲破困难的牢笼,不到终点绝不停止!我要将我的脚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前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更加悲凉。他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
【应用角度】 “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功”等。
2.精彩运用
古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仁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
曹雪芹在家道中落后,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苦心创作。晚年的他虽然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但依然奋笔疾书,专精覃思地忙于创作和修订《红楼梦》。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困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并赞扬颜回是一个志于道而不耻恶衣恶食者。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
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坎坷与痛苦,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节选自优秀作文《吃苦是福》)
课件47张PPT。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6 《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薛宝钗行为豁达,举止得体,深得人心,使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对她心存芥蒂。
B.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感觉自己与时代脱节了。
C.《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个性鲜明的王熙凤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D.我们的语文老师对《红楼梦》颇有研究,讲起《林黛玉进贾府》来,高谈阔论,精彩异常。
【解析】 A项,心存芥蒂: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B项,天翻地覆:①形容变化极大;②形容闹得很凶。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D项,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蜂产品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青岛、烟台等地,进入了一些大中城市的超级市场。
B.从年前开始,不少年轻人就通过发微信红包或支付宝红包的方式给亲友拜年,虽然大部分电子红包金额不多,但这种时髦的拜年方式让亲友有了互动,增进了感情。
C.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显示,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公司的北京、广东、陕西分公司被当地工商管理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D.“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地为用户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服务。
【解析】 A项主谓搭配不当,可删去“的生产量”。C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据”或“显示”。D项成分残缺,可在“为用户”后面加“提供”。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人物形象、道具设计。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场景也是平面的,动作设计(表演)自然也不能同真实生活一样了。
①因为运用了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高远法则、分层、留白等技法和原理
②而是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
③或简约洗练
④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不是真实立体空间的再现
⑤追求轻松随意的“写意风格”
⑥角色造型是平面的
A.④②③⑤①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③⑤④②①⑥ D.④②①③⑤⑥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③照应上文的“或富丽堂皇”,⑤照应前文的“追求……‘装饰风格’”,④中的“不是”和②中的“而是”构成并列关系,⑥中的“是平面的”与横线后面的“也是平面的”相呼应。①与④②⑥是因果关系,应置于其前。
【答案】 B
4.下面的四首七绝,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妺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请认真阅读这四首诗,然后在下面备选的诗句中选出恰当的选项分别填入原诗横线处。
《赤壁怀古》: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__①__。
《广陵怀古》:__②__。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青冢怀古》:__③__。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__④__。
A.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B.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C.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D.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E.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衔接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所给的句子的大意,然后从下列选项中选取合适的选项。《赤壁怀古》中“沉埋水不流”言“曹军伤亡重大,折戟沉尸于江中,而江水为之阻塞不流”,下面选项中B项,“喧阗一炬”指的是三江口周瑜纵火,故选B;《广陵怀古》中,“广陵”指的是“扬州”,“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是说“隋炀帝”,所以选A;《青冢怀古》中“青冢”说的是“王昭君”、“黑水”即呼和浩特南的大黑河,王昭君死后埋葬在这里,所以选E;《马嵬怀古》中“马嵬”指的是“马嵬坡”,是杨贵妃被处死的地方。“温柔一旦付东洋”与“此日衣衾尚有香”相呼应,故选C。
【答案】 ①B ②A ③E ④C
5.交际中“称谓”很重要,用得是否恰当,不但会影响交流效果,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呼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叫“姑父”,林黛玉称呼史太君叫“外祖母”。请你根据《红楼梦》中的人物身份、亲戚关系,设计一段林黛玉与王夫人初次见面的对话。注意:对话中必须含有亲属称谓,并注意称谓的准确得体。
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林黛玉与王夫人的亲戚关系,是外甥女与舅母的关系;对话情景是初次见面。因此从林黛玉的外甥女身份和王夫人的舅母身份进行组织答案即可。既然是第一次见面,林黛玉肯定要拜见舅母,王夫人作为舅母也要夸赞外甥女几句。
【答案】 (示例)黛玉拜见舅母(或:外甥女拜见舅母) 快快免礼,瞧我这外甥女,真是乖巧的可人儿!(知书达礼等均可)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②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40回)
【注】 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②敁敠:“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使整个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D.本篇文字虽然只是《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解析】 A项,“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错。C项,“插叙”错。D项,“语言华美考究”错。
【答案】 B
7.作者在塑造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时,从描写的角度看,采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的描写手法。文中写刘姥姥,采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进行刻画的同时,也侧面写到了众人的各种表现,正面和侧面结合将刘姥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答案】 ①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语言、动作描写等对刘姥姥进行直接刻画。②侧面描写:如听到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后众人的表现。
8.文段后面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在此处用意很深,既有结构上的照应,也有内容上的深意。作答时,要联系前后语境,理解这样写与小说的主旨有何关系。
【答案】 ①与前文鸳鸯、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相照应。②贾府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③引出下文刘姥姥的评价,“不伏手”写出刘姥姥的农人本色。④进一步引出凤姐“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一席话,表现了贾府众人表面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生活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