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官场现形记》
兄弟阋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兄弟阋墙( ) 弥补( ) 绺着胡子( )
踱步( ) 新畲( ) 徇私舞弊( )
孽障( ) 搭讪( )
【答案】 xì mí liǔ duó shē xùn niè shàn
二、多音字
1.词组辨析法
(1)拓 (2)中
(3)埋 (4)荷
2.语境辨析法
(5)他得了冠( )军后就有点冠( )冕堂皇了。
(6)穿着干( )净的衣服干( )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7)矿下的巷( )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 )有点相似。
【答案】 (1)tuò tà (2)zhōnɡ zhònɡ (3)mán mái (4)hé hè (5)ɡuàn ɡuān (6)ɡān ɡàn (7)hànɡ xiànɡ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蘖 孽 (2)琅 锒 (3)账 怅 帐
(4)揎 渲 宣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清静·清净
“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澈,如湖水清净见底。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脸谱”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了保护社区的________(清静/清净)和自己的隐私,竟然豪掷超过3000万美元,抢在房地产开发商之前买下了邻近的4栋住宅。
(2)搭讪·寒暄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把尴尬的局面敷衍过去而找话说。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年初,河南省的一抢劫案的主犯周某在网吧聊天时主动与泉州一女民警________(搭讪/寒暄),没想着只________(搭讪/寒暄)了几句,就露出了狐狸尾巴,被抓个正着。
【答案】 (1)清静 (2)搭讪 寒暄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身教重于言教,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群众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只会侃侃而谈唱高调,不会躬身带头做示范的话,就很难做出成绩。(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让公众寒心的是,一些地方官员以及监管体系竟然与污染企业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在收受了好处费之后,便对恶意排污问题大加纵容,甚至千方百计为污染企业充当“保护伞”。(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城镇化加快发展,一些地方的部分农民因为征地“一夜暴富”,而后不事生产、坐吃山空的现象确实存在。(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做生意急需用钱,90后林某打算到银行贷款解燃眉之急,无奈所带证件未齐,老羞成怒,大力捶打柜台玻璃窗,竟扬言要打劫银行。(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为褒义词,不合句意。应改为“高谈阔论”,形容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 “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起来干坏事。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坐吃山空”,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会消耗完。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4)× “老羞成怒”指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此处是因恼恨而发怒,应为“恼羞成怒”。
[常识·速览]
看尽官场群丑的人——李宝嘉
李宝嘉(1867—1906)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江苏常州人。晚清小说家。他3岁丧父,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节选前:何藩台本是盐法道的道台,因为本省主管财税和人事的藩台空缺,所以临时代理这个职务。他天生“爱钱”,但怕别人说闲话,一直不敢公开卖官。可是,新任的藩台马上就要来了,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就来不及了,于是他利令智昏,由他的几个兄弟、幕友充当掮客,开始了公开卖官的勾当。果然是门庭若市,“生意火爆”。他的兄弟三荷包替他拉了一桩买卖:九江府出缺,有人想以两千两银子的价格代理一两个月。他认为“一个知府只值两吊银子,未免太便宜了”,因此提高了价格,要三荷包再去说和。结果价格没有说上去,倒是三荷包自己该得的回扣谈清了。三荷包拍着胸脯承诺保证办成,于是就来和藩台大人商量。接下来就是本文节选的部分。
节选后:三荷包见势不妙溜之大吉,这时众人才敢进去劝架。何藩台把众姨太太、奶妈骂了一通,但太太依然肚痛不已。只好叫人到官医局里请张聋子张老爷前来看脉。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张聋子看好了太太的病,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但何藩台与三荷包的兄弟恩怨仍未解决。最后在舅老太爷、叔老太爷的撮合下,在共同的利益面前兄弟二人握手言和。
[整体·感知]
《兄弟阋墙》,两个人的一吵一打,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也把官场中的黑暗现状揭露了出来。何藩台用金钱铺路,平步青云,做官之后,自然想着捞回去。钱成了控制权力的唯一工具,而钱也成了做官唯一的追求。为了金钱,兄弟情谊可以不要;为了金钱,斯文体面也可以不要。可以想见,由这样的官员组成的官场一定是腐败透顶、污浊不堪的,而有这样的官场的社会,也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作者通过他们的互相揭露,暴露了官场的黑暗,暗示了知识阶层对于社会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失望。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买官 ②卖官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兄弟俩因为什么闹翻?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何藩台公开卖官,因和兄弟分赃不均而打起来。根本原因是金钱得失。
2.阅读下面的文段,总结何藩台听到三荷包说事不成时的心理变化。
藩台一听这话,一盆冷水从头顶心浇了下来!呆了半晌,问:“到底是谁闹坏的?由我讨价,就由他还价;他还过价,我不依他,他再走也还像句话。那里能够他说二千就是二千,全盘都依了他?不如这个藩台让给他做,也不必来找我了。你们兄弟好几房人,都靠着我老大哥一个替你们一房房的成亲,还要一个个的捐官。老三,不是我做大哥的说句不中听的话:这点事情也是为的大家,你做兄弟的就是替我出点力也不为过,怎么叫你去说说就不成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是后悔、惋惜、羞怒,渐渐诉苦转嫁危机,抱怨三荷包心里有鬼。
3.两个“荷包”因为分赃失和,兜出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通过对话揭示出什么社会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龌龊卑鄙”“昏聩糊涂”。暴露晚清官场的污浊、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本文篇幅虽短,但结构上紧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开端
开端部分没有赘笔,哥哥的一句话“那事怎么样了”引出了整个故事,心黑的三荷包便宜没捞着,又被哥哥一阵埋怨,便“老羞成怒”,故事便顺理成章往下发展。
发展
金钱胜过一切,三荷包劈头盖脸揭何藩台的老底,同时将黑暗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这样更激化了兄弟二人的矛盾,故事情节进入高潮阶段。
高潮
“一个从身后抱住三老爷,想把他拖开,谁知用了多大的力也拖不开”,争斗何其激烈!这样的情节已是很精彩了,作者还意犹未尽,又让三荷包的嫂子出场,并且让三荷包把她撞倒在地,“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只听得太太啊唷一声,跟手咕咚一声,就跌在地下。三荷包也爬下了,刚刚磕在太太身上”。
结局
“三荷包见此光景,搭讪着就溜之乎也”,矛盾冲突到了白热化,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余地。
5.本文穿插了一些很有趣味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几例,分析这些细节所反映出来的人物心理和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物
细节一
细节二
细节三
心理
性格
何藩台
气得脸似冬瓜一般的青了……一声也不言语
白瞪着眼,只是吹胡子……
一面竭力抵挡……“你打死我罢!”
丑事被揭发时,
尴尬、无
奈和气
愤
贪婪无耻
三荷包
索性高谈阔论起来……踱来踱去
越说越得意
马褂一脱……扑将来
握人把柄时的得意猖狂
无赖、蛮横、
愚蠢
[话题·互动]
话题:《兄弟阋墙》中的三荷包兄弟,在金钱与亲情的冲突中,凸显了丑恶、贪婪、无耻与冷酷。你认为现实中,金钱能战胜亲情吗?
学生甲:金钱不能战胜亲情。与金钱相比,亲情更重要,只有亲情才是创造幸福的精神动力。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就算粗茶淡饭,也是其乐融融。黄金闪闪,难换一份温暖的关怀;黄金闪闪,难换一声亲切的问候。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才是无价的,金钱永远不能战胜亲情。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钱有时能战胜亲情。在这个物欲充斥的社会里,有人信奉“金钱万能”的信条,他们一生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亲情,有甚者为了金钱,对亲人大打出手。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设误会,兴波起澜
节选部分“兄弟阋墙”的故事可以说是整个何藩台卖官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作者通过两个“误会”,使一个平淡的故事得到了富有戏剧性的发展并最终达到了高潮。同时把三荷包的无赖蛮横、何藩台的丑陋发家史揭露得淋漓尽致。
2.写法指导
巧用误会起波澜
误会是利用人物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或是人物处境、性格、气质的差异,造成一种暂时假象,从而产生误会,是通过偶然的情节来反映事物必然规律的一种构戏手法。
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那么,怎样恰当“制造误会”呢?
其一,巧布“歧途”。在文章开始时就设计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越走越远,有时候甚至“歧途”重重,又环环相扣,最后却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这个过程也是蓄势的过程,误会越深,给人的震撼越大。
其二,伏笔照应。不论何种误会,结尾一定要揭开谜底,消除误会,至少要让读者消除误会,这样才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艺术享受。为此,一定要注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并且尽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否则,就可能露出人为编造的破绽,给人留下突兀怀疑之感。
3.迁移应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星期天,寝室楼前摆了个摊。修车的。正好,我那辆自行车的脚蹬坏了,于是,我把那辆车推到了摊前。
“哦,修车吗?”“对,脚蹬坏了。”
我放好车,望着他沾满油污的双手,心中倏地升起一种优越感。
“现在都有经济观念了,像你这么大,就能挣钱啊!”我一边悠闲地瞧他修车,一边揶揄他。
他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低下头去修车。
“哎呀,里面的钢珠都快掉完了。”嗬!小小年纪还挺“门儿精”,想多要点钱不是?
“怎么样?能修不?”我宁愿不修,也不能让他敲一竹杠。
“哦,能修。”他忙说。脚蹬很快修好了。
“多少钱?”我故作潇洒地耸耸肩,问他。
“什么?”
“多少钱呀!”装什么傻!
“同学,义务服务,不要钱。”他平和地答道。停了一下又补上一句,“其实,现代社会生活中,也并不光是钱啊!”说完,他笑了笑,淡淡的。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封建官场群丑图
《官场现形记》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贪”:一个在京住了多年的兵部大堂兼内务府大臣被派往浙江查办案件,这是“上头有意照应他”,“好叫他捞回两个”,他果然不负期望,逼索回了20 000两银子。就连老佛爷慈禧太后都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结果是“国衰而官强,民贫而官富”。
“诈”:标榜程朱理学的继承人抚台傅理堂暗地里嫖赌淫逸,与妓女养了私生子,却又不认账;胡统领奉命剿“匪”,心里惧怕,一路拖延,待“匪”远去,则强拉良民,指为“强盗”,去邀功请赏。
“媚”:地方最高长官文总督不喜欢吃饭时通报来官,一日巡捕在他吃饭时报有客来拜,他对巡捕既骂又打,等巡捕说来客是洋人时,他顿时气焰矮了大半截,忽然又打巡捕一个耳刮子骂道:“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
【应用角度】 “人格”“崇洋媚外”“尊严”“廉政”等。
2.精彩运用
经过长期研究论证并发展了“日心说”而被教会判处火刑的布鲁诺用悲壮的人生最后一幕告诉我们,人的尊严是:智力永远不会停留在已经认识的真理,它将永远向前,走向未知的真理。
宁可舍弃师生之情,也要坚持真理的亚里士多德凝重地告诉我们,人的尊严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
尊严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尊严是一种高贵的美德。尊严是大无畏的勇气和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气概,尊严是懂得自觉把个人命运和捍卫祖国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幸福的人们书写的人生光辉篇章!
(节选自《尊严是什么》)
课件55张PPT。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8 《官场现形记》
兄弟阋墙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坐吃山空,你的人口又多,等到服满,又该人家一万多两。
B.三荷包听了满心欢喜,心想这可由我杀价,这叫做“里外两赚”。及至听到后一半,被他哥埋怨了这一大篇,不觉老羞成怒。
C.近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D.光芒万丈的美国篮球巨星,在现实的劳资关系中也不过是棋子,而摆布棋子的大手,就是能翻云覆雨的NBA资方。
【解析】 A项,“坐吃山空”,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会耗尽。B项,“老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C项,“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感彩不对。D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曾经如日中天的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因为涉嫌故意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2.6亿元的“天价罚单”。
B.语文味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为宗旨,使其体验到的诗意美感和自由境界。
C.春节档国产电影在故事、角色、制作及审美方面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观看,在艺术性和娱乐性方面给予观众良好的体验。
D.400余件珍贵陶瓷文物首次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公开展出,参观者不仅能领略古代的商贸盛景和关中风情,更能了解到古人的礼乐文明和饮食礼仪。
【解析】 A项,中途易辙,前两句的主语是“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最后一句的主语却换成了“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可在“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前面加“被”。C项,搭配不当,应将“观看”改为“需求”。D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与“更”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
【答案】 B
3.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②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③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④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总说“从古至今”的乡愁,然后再谈不能排解这种思情可从诗文中寻找,即④为首句其后接②;随之而来的当然是⑤句的“诗云”,紧承上文的“往诗文中寻”;第①句中的“亦有”是个标志词,衔接⑤,第③句中的“这么美丽的文字”指的就是王维的诗句,衔接第①句中的“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答案】 ④②⑤①③
4.根据情境,补写空缺部分的相关内容,使上下文意思连贯。
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只有一半在上帝的手里,另一半在你自己手里。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拥有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①________________。你一生的努力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第①处,要注意与前面的“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相对照;第②处要根据整个语段的意思,即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上帝手中的那一半。
【答案】 ①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 ②用你自己手里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意思正确即可)
5.仿照下文中的句式结构,仿写一句话,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人生。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读《官场现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写题,通过语境可以得出:“我们能……到……”的句式,而内容部分是对人物或主旨的阐述。
【答案】 我们能看到一个即将没落朝代的官场的龌龊和腐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三门闸
王奎山
我插队的地方属于薄山水库灌区。一条主干渠从村子南边经过。在村子东南半里地的地方有个三门闸,把主干渠一分为三,一条向南,一条向东,一条则向北。
看守三门闸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是薄山水库的工人,大家都叫他老孟。水库给他在三门闸附近盖了三间房子,一个小厨房,还给拉了一圈围墙。这样,老孟就一天到晚待在他的小院子里,种点菜什么的。院子中间,老孟自己用檩条搭了一个棚子,棚子边上种了几棵扁豆、丝瓜一类的东西。到了夏季,扁豆和丝瓜的秧子就会把棚子遮蔽得严严实实。老孟就在棚子下面吃饭、吸旱烟。菜地边上,老孟种了几棵凤仙花,到了夏天,那凤仙花开得简直跟疯了一样。午后,村子里的姑娘们常常会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姑娘们忙她们的,老孟则在地上铺一张席子睡午觉。老孟一睡着,就会打很响的呼噜。姑娘们嫌老孟的呼噜吵人,就会捉一条毛毛虫放在老孟的肚皮上,毛毛虫在老孟的肚皮上爬,把老孟痒得肚皮一颠一颠的。实在痒极了,老孟就会伸出巴掌一拍,把毛毛虫拍个稀巴烂。这时候,姑娘们就会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老孟就会坐起来,默默地抽旱烟。
有时候,老孟会不由自主地瞅一眼姑娘们那润泽肥美的手腕或脚腕。那时候,老孟常常会轻轻地叹一口气。姑娘们会奇怪地问:“大[注],你不愁吃不愁穿的,叹个啥气?”老孟就会笑笑,说:“真好。”老孟的话常常让姑娘们摸不着头脑。
老孟是个孤老头子,没有结过婚。老孟有个侄子,偶尔过来看他一下。更多的时候,老孟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夏天或秋天的傍晚,老孟会长时间地坐在棚子下面吸旱烟。地上“啪”地响了一下,不用看,老孟也知道是落了一朵丝瓜花。一个流星“倏”地一下在天空划过一道白痕,老孟就想,唉,世上又有一个人不在了。夜露下来了,板凳上潮乎乎的,老孟在地上磕磕烟袋,回屋睡觉去了。
老孟有个习惯为村子里的人所不理解,他吃老鳖。那时候,这一带的人都不吃鳖,认为鳖是不洁之物。也真是的,老鳖常常会爬到夹道(厕所)里。镇子上也有人卖鳖,但很少有人买,有人买,也是机关里的人。一到镇上逢集的时候,老孟就提个小篮子上街了。老孟自己有种的菜,所以他不买菜。老孟也不买肉,鸡鸭鱼肉他都不买,嫌贵。老鳖便宜,才两毛来钱一斤,所以老孟专门吃鳖。
有一次老孟赶集买鳖回来,发现一只山羊闯进了他的菜园子,把菜园子祸害得一塌糊涂。老孟很生气,就赶那羊,并且用砖头砸那羊。正巧这时候,被羊的主人发现了。羊是三队的会计留柱家的,留柱的女人发现老孟用砖头砸她的羊,和老孟吵了起来。留柱的女人在村子里是有名的泼皮货,啥难听话也敢骂出来。留柱的女人骂老孟,你一辈子吃了多少鳖,害了多少命,你不得好死!这话把老孟气得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有一天,老孟正在水闸那里看水,突然发现上游有个孩子冲下来了。老孟迎着孩子跑了几十步,往灌渠里一跳,用手托起了孩子。但这时老孟已离闸门很近,湍急的水流冲得他一下子撞到了闸板上。他一只手托着孩子,一只手拼命地抠住闸板的一条缝隙,以防止自己和孩子被卷进水闸下面。不知过了多久,才被一个过路人看见。那人飞快地跑到村子里,喊人拿来一个抬筐,续到老孟身边。老孟把孩子放进抬筐里,才松了一口气。但也许正因为是孩子的得救使老孟放松了警惕,老孟一下子被卷进了闸门的下边。
人们在水闸下游几十米远的地方捞出了老孟,他已经昏迷不醒,头上也被水闸的下沿撞出了一个大血包。等人们七手八脚地把老孟送到镇上的医院,老孟已经停止了呼吸。
那被救的孩子,正巧就是留柱的儿子。他是在灌区边上放羊时,一不小心滑到灌渠里的。
老孟被埋到薄山水库管理局附近的山坡上。下葬的时候,留柱一家三口都给老孟披了麻、戴了孝。留柱的女人哭喊道:“大呀,我那苦命的大呀……”
老孟死后,薄山水库管理局不再向三门闸派人,只是在放水的时候,临时派一个人来看护水闸,那临时派来的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过来看看,吸了一支烟,把烟蒂扔进灌渠里,就又骑上车子走了。
老孟原来住的那个院子,被一把大铁锁锁上了。村子里的人从那里经过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院子看上一眼,然后,会轻轻地叹上一口气,说,人呐!
(选自《小说月刊》)
【注】 大:有些地方的孩子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孟死后,水库管理局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像老孟这样的人,便不再向三门闸派人,只是在放水的时候临时派一个人来看护。
B.这篇小说看似信笔而作,实则在构思上颇为讲究。如写留柱的女人骂老孟不得好死,就是为后面写老孟的淹死埋下伏笔。
C.本文中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到位,很有表现力。如留柱的女人对老孟的态度前后有天壤之别,说明老孟的举动感动了留柱一家。
D.本文刻画人物性格很巧妙,如写姑娘们常常在午后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就很形象地写出了姑娘们的调皮。
【解析】 A项,“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像老孟这样的人”于文无据。B项,作用分析错误。写留柱女人骂老孟,一是为了写出其为人之泼辣,二是为写后面他们全家对老孟的无限感激做铺垫。D项,“写姑娘们常常在午后聚到老孟的棚子下面用凤仙花包指甲”,主要是为了写老孟为人的善良宽厚,有好人缘。
【答案】 C
7.小说第四自然段对老孟夏秋夜晚吸烟、闲坐等生活细节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从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分析。
【答案】 ①巧妙地写出了老孟心底的孤独与寂寞;②突显了环境的真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大意对即可)
8.小说中的老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紧紧结合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围绕其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人物的品德、个性、习惯特点等等。
【答案】 ①为人善良,见到落水的孩子,奋不顾身地救人;②性情温和,同村的姑娘们调皮,将毛毛虫放在午睡的老孟的肚皮上,老孟也不发脾气;③勤劳,自己搭棚子,自己种菜、种花;④节俭,嫌鸡鸭鱼肉贵,不买,专门买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