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长恨歌》
围炉夜话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咫尺( ) 石臼( ) 腻人( )
煤屑( ) 泥淖( ) 掺着( )
醇厚( ) 狩猎( ) 湮灭( )
尸骸( ) 嬗变( ) 哀恸( )
【答案】 zhǐ jiù nì xiè nào chān chún shòu yān hái shàn tò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核 (2)薄
(3)裳 (4)脉
2.语境辨析法
(5)他每次出差( )差( )不多都要出点差( )错。
(6)鱼拼命挣扎( ),鱼刺扎( )破了手,他随意包扎( )一下。
(7)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 )怨别人埋( )头工作。
【答案】 (1)hé hú (2)bó báo bò (3)chánɡ shanɡ (4)mò mài (5)chāi chà chā (6)zhá zhā zā (7)mán mái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燥 躁 噪 (2)糯 儒 孺 (3)黯 喑 谙 (4)缅 湎 腼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沉湎·沉醉
“沉湎”,沉溺,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含有贬义。
“沉醉”,指大醉,多比喻被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左右而渲染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和辨别能力差,精神世界可塑性强,长期________(沉湎/沉醉)网络会出现“虚拟世界的我”与“现实世界的我”的分离,包括人格的分离、知行的分离、责任权利的分离等。
(2)黯淡·暗淡
“暗淡”和“黯淡”,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
“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或色彩不鲜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有时寂寞,感到前途________(暗淡/黯淡),一如我在无数个星夜独坐秋窗,________(暗淡/黯淡)无语,预见生命的流逝,繁华的消长。
【答案】 (1)沉湎 (2)暗淡 黯淡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某加盟品牌比一般的投资品牌门槛要低,在这样一个充满活态的市场脱颖而出,吸引着广大加盟商。(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著名的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少的问津。(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使用对象是人。此处使用错误。
(2)×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使用错误。
[常识·速览]
海派文学的传人——王安忆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出生于南京,是当代著名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从此以后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双重身份”: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和永远的上海“外来妹”。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等,长篇小说《黄河故道人》《纪实和虚构》《长恨歌》《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
节选前:1949年上海解放,“三小姐”和旧时代都抛进了历史。
做了金丝雀的“三小姐”王琦瑶在上海解放后,被迫到邬桥避难。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不能忘”。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定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操心柴米油盐的普通人。
政权的更替改变了她的命运,但是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她在“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
时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们兀自在弄堂的“芯子”里维系着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他们打牌、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打情骂俏……
课文就是描述了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节选后:康明逊识破了王琦瑶“三小姐”的身份。二人在相互试探中成了情人,后来王琦瑶怀孕了,她诬陷说这孩子是萨沙的。萨沙知道后让她去打胎,并为此逃到苏联找姨母去了。
[整体·感知]
《围炉夜话》部分写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王琦瑶等四个闲人在“在螺丝壳”里经营着他们由吃、穿、闲聊、简单的游戏组成的“精雕细作的人生”。身份特殊的王琦瑶却有着上海普通市民的智慧——在大时代里埋头于自己生计的智慧。王琦瑶对细节、对生计的认真,普遍存在于上海市民身上,在这一方面,王琦瑶是一个有些极端化的典型,甚至可以说,她是上海精神的象征——战争和革命都不曾将上海的历史切断,正如激烈动荡的时代影响不了王琦瑶他们螺丝壳里的精雕细刻的人生一样。
[文脉·梳理]
【答案】 继续展现他们以“吃”和说过就忘的话填充的生活
[文本·层析]
一、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题。
1.文中详细描写了王琦瑶、毛毛娘舅、严师母、萨沙四个人说的话,他们四个人说话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喜爱他们这样的夜晚生活,为夜晚时间的流逝而感到遗憾。
2.分析“这世界的整块砖和整块石头,全是叫这些细碎的填充物给砌牢的”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表达了世界和历史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琐屑之事组成的。
3.文中不厌其烦地叙写人物玩的各种游戏,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不厌其烦地叙写这些游戏,目的就是用铺叙的手法揭示出当时上海跟不上时代节拍的庸常市民的寂寞空虚无聊的生活状态。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作者为什么用“长恨歌”来作为小说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是用来揭示出人生的悲剧性,人生是不完满的。书中所有的人都没有一个完满的人生,不论是这个当年的选美的上海小姐,还是那个处处都是有着面子却独独没有情爱的严师母,全都是不完满的人生。所以应该为人生长恨,为人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可奈何而长恨。
5.结合选文分析王琦瑶与严师母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琦瑶本是上海典型的弄堂女儿,1957年,历史的大背景似乎无声无息,看不到那种明显的痕迹,而事实上,历史的力量正在王琦瑶的身上发生着作用。繁华落尽,过往残存的,就正体现在她们的追忆和对吃与穿的讲究上,它变成了“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收缩成“螺丝壳”与“井底之蛙式”的生活状态。事实上,这种琐屑也充分说明了她们对生活依然葆有一份难能可贵的矜持与热情。就是“白果的苦香,有一种穿透力,从许多种有名或无名的气息中脱颖而出,带着点醒世的意思,也不去管它”。虽然明知时间留不住,却还是要做出努力,让日子有滋有味起来。那也便是“严师母”所无限感慨的——“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这一种挽留的姿势,让人生有了“哀而不伤”的味道,倒也难得。
另一方面,历史的翻转,岁月的流逝,让王琦瑶与严师母们都拥有了一种更平和的心态。“他们全都不计前嫌,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弄不懂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过来了。”没有名利之争,也就没有耍心眼、藏心机的必要,在最闲来无事的日子里,和和暖暖地互相安慰着。
[话题·互动]
话题:严师母说:吃是做人的里子,穿是做人的面子;里子是做人给自己看,面子是给别人看;假如完全不为别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
你同意她的看法吗?你如何看待做人的“里子”和“面子”?
学生甲:做人一定要重视面子。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某人不惜耗时耗资打官司,只为被告者的一声道歉,这种争“面子”的事,吃点苦头也心甘。由此可见,人这种动物最讲究脸面,有时甚至将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人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不断地“奋斗”着,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承担能力也极力去撑足自己的面子,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脸面指向了人的一种道德底线,是一种心理需求和心理平衡。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做人应以里子为重。
国人历来爱面子,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广为人们称道,但他们却忽略了那个“硬汉”的下场——最后被活活地饿死了,这便是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结局。面子观念太重会禁锢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适当的时候放下面子,方为为人处世之上策。
所以,做人不能死要面子,应以里子为重。人活着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比 喻
王安忆用最朴实的语言赋予了《长恨歌》深沉的意蕴,比喻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暮色流进窗户,像是温暖和稀薄的液体,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膜”一句中“暮色”与“流”的陌生搭配,把“暮色”比喻成液体,生动地描绘了暮色渐渐降临的过程。又如最后一段,每个人对于“围炉夜话”的生活所设的比喻虽然不同,但都表达出他们想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的感情。
2.写法指导
恰当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正确使用比喻,有如下的作用:(1)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2)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如何正确使用比喻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4)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迁移应用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习如一段旅程,应该多一些欣赏的愉悦,少一些疲惫的抱怨;学习如一场比赛,应该多一些坚持的韧性,少一些放弃的冲动;学习如一次恋爱,应该多一些真诚的投入,少一些虚假的敷衍。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文字里涌动着真情
初中毕业后,王安忆主动要求“插队落户闹革命”去。在条件艰苦的淮北农村,她跟着农民起早摸黑地战天斗地,肩上套着绳索拉犁,在滴水成冰的严冬挥舞铁锹挖河。在“广阔天地”大干了3年后,因一技之长而去了地区文工团,拉了6年的小提琴。总是不停地下厂矿、基层、农村演出,住旅馆,坐火车、汽车,排练。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对王安忆来说是一笔财富。她后来创作的《尾声》《这个鬼团》《小院琐记》等小说,就取材于她这段时间的生活。王安忆的文学作品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应用角度】 “创作源于生活”“人生经历”“财富”“苦难是金”等。
2.精彩运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苦难是金,磨炼似银”的真实写照。
贝多芬虽丧失了听力,但没有放弃,依旧那么执着、顽强。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生命乐章的最强音。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上天安排张海迪在幼年失去了双腿。然而也正是这苦难磨炼了她,使她从痛苦的深渊里崛起。“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这是她对人生的感悟。
当苦难猝不及防地扑过来时,我们要镇定自若,坦然迎接。因为我们坚信:苦难过后,阴霾终会散去,金银般的光亮正迎接着我们。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的一生如果没有苦难的陪伴就不算完满,因为我们不曾有过磨炼与感悟。
课件42张PPT。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12 《长恨歌》
围炉夜话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外国朋友面前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________。
②晚清有些人对内坚持传统礼教,对外则________,盲目排斥外国文明。
③人人心里都有________的孤傲,又渴望着被懂得。
A.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B.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妄自尊大
C.自命不凡 妄自尊大 夜郎自大
D.自命不凡 夜郎自大 妄自尊大
【解析】 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用作贬义。夜郎自大:夜郎: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自大:自以为很大。比喻孤陋寡闻。自命不凡: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含贬义。“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有“不虚心”的意思。但“妄自尊大”偏重在“自以为极其了不起,拼命抬高自己”;“夜郎自大”偏重在“见识狭隘而又自尊自大”。 “自命不凡” 用于自以为不平凡而实际上平凡的人。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转基因粮食与传统的粮食在产量上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食用的安全性上一直存在着争议。那么它对人体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一些研究了较长时间的专家的答案是肯定的。
C.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既要有政府的政策干预,又要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否则本已经十分糟糕的雾霾天气状况将会进一步提高。
D.在我印象里,黄河是一条涨满着自信和尊严的大河,她以泥黄的颜色奔腾着,她奔腾不息,不知流淌了多少年,流淌得如诗如画。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可把“从……为出发点”改为“以……为出发点”,或“从……出发”。B项,表意不明,是肯定有益还是肯定有害,不明确。C项,主谓搭配不当,“状况”与“提高”不搭配,把“提高”改成“恶化”。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_①__。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_②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_③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 (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4.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
【解析】 注意“前提”“基础”“接受”“发表”包含的内容,还要注意箭头标示的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
【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5.王安忆的《长恨歌》虚构了一个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从道理上讲,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存在的。请仿照下面的句子,从人生不如意的角度再写两个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神似),围绕人生写。句式要统一(形似),句式必须是“如果……那么……”。修辞要相同(形似),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答案】 (示例)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那你就是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那人也想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这一会,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如此犹豫。
D.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
【解析】 A项,骑黄鱼车的小伙子骑车迎上前,是希望主人公“他”主动招呼用车;后退半步是因为“他”没有主动招呼,只好自己揽生意。C项,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是从上海的小市民文化角度考虑,即便“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也有极大可能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D项,作者对两个人物没作明显的褒贬,意在揭示一种市民习性和地域文化。
【答案】 B
7.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文的主人公“他”,在整个情节的发展中表现出了节俭的作风,同时也有对一些问题的敏感性反应,还有着一种劳动人民善良的品质。这样,我们在组织答案时就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
8.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特写的景物描写,往往为塑造人物提供帮助,同时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这是一种共性的思路,可以在答案中体现。另外,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出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