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平凡的世界》
做 客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润生( ) 耿直( ) 揶揄( )( )
揩汗( ) 脸颊( ) 窘迫( )
惊蛰( ) 笨拙( ) 抠手指( )
【答案】 rùn ɡěnɡ yé yú kāi jiá jiǒnɡ zhé zhuō kō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厦 (2)磨
(3)塞 (4)转
2.语境辨析法
(5)这首诗写得太拗( )口了,但他执拗( )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 )断了。
(6)臭气熏天的臭( )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 )是泛指一般气味。
【答案】 (1)shà xià (2)mó mò (3)sāi sè sài (4)zhuàn zhuǎn (5)ào niù ǎo (6)chòu xiù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5)
【答案】 (1)膝 漆 (2)貌 藐 (3)烩 侩 脍
(4)碗 惋 婉 豌 (5)掀 锨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做客·作客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时间相对较短,所指范围比较狭小,一般指某个单位、某个家庭。
“作客”,寄居在别处,时间跨度可以较长,范围比较广,一般是指某个地方、某个区域。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生活启示录》开播前,闫妮________(做客/作客)《鲁豫有约》栏目,向鲁豫透露她在上高三随父母背井离乡、异地________(做客/作客)时曾经有过一段极其痛苦的感情纠葛。
(2)安排·安置
都表示使人或物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安置”着重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记者调查发现,回迁户的不满主要是因开发商私自改变设计规划、没能兑现当初________(安排/安置)方案和拆迁协议中的承诺以及政策落实有悖当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等。
【答案】 (1)做客 作客 (2)安置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由于竞争激烈,这些小木门企业经常会有一些不良的乱象:有的偷工减料,有的以次充好,放填充物。这些乱象令消费者在选购时有点不知所措。(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没从育成新品种的兴奋中反应过来,顾卫红就被天昏地暗的争议包围了。她回忆说,那时下班路上都有人堵你,躺在床上也仿佛看到人们在指指点点。(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般人眼里,“黄金就是财富”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对日益超发的纸币总感到惶恐不安,投资黄金已然成为老百姓最为热衷的家庭避险方式。(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噪声会使人心慌意乱,长期生活、工作在高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符合语境。
(2)× “天昏地暗”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铺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 “惶恐不安”指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符合语境。
(4)× “心慌意乱”指心里着慌,乱了主意,侧重在“慌”,而句子强调噪音会让人“烦”,应该用“心烦意乱”。
[常识·速览]
陨落的文化精英——路遥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
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他非常的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这种生活的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
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人了才来拿自己的那份口粮。这种同病相怜的境况,使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通过交流书中的故事,他们也越来越亲密。
[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部分是已在城关小学工作的润叶邀请孙少平到二爸家做客,并给孙少安捎口信。通过这一章节,我们看到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家的摆设、布局,他的妻子、丈人、女儿的身份,尤其是田晓霞首次出场的热情、天真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一章节中更主要的是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润叶的善良、善解人意和对爱情的追求,少平的自卑、自尊和对县城人生的感受,所以课文所选部分在全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如释重负 ②心存感激
[文本·层析]
一、阅读“晓霞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连笑带说……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对人物的称呼上十分特别,不是冷冰冰的人称代词,也不是一本正经地称呼全名,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说明作者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有深厚的感情,全是亲昵的称谓;也表明他们都是作者笔下的“好人”。
2.从整部小说来说,该节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晓霞的出现,给孙少平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气息,是小说情节进一步展开和推进的关键点。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课文的线索是什么?除了叙述孙少平做客,还交代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线索。开头交代孙少平在学校里的窘迫状况,为他受到邀请后的紧张心理埋下伏笔。写他受邀后紧张矛盾的心理时,自然地交代了润叶二爸田主任的情况和润叶的情况,侧面表现了润叶的美好品质。做客的时候,孙少平见到田晓霞,出来后遇到田主任,借此引出这两个主要人物。这就使小说线索明晰,与交代事件、引出人物自然协调。
4.文章中的润叶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作手法
内容
人物性格特点
作用
侧面描写
对润叶家庭情况的介绍以及村里人对润叶的评价
品德高尚、
充满爱心
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和写 作技巧,真实生动地塑造了润叶这一典型形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对比衬托
润叶和“村里人”对“户族傻瓜一家”的行为态度的对比
心地善良
神态描写
润叶等少平回来时,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
和蔼可亲
细节描写
少平吃猪肉烩粉条时,润叶借故回避,免得少平尴尬
善解人意
5.文章是如何写孙少平到县革委会所见到的景象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县革委会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一是看到县革委会一层层的窑洞,觉得这些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二是打量田福军的院子,主要是一瞥之下对于院子格局的描绘;三是打量田家吃饭的窑洞,发现这窑洞没有盘炕,意识到这是专门吃饭的地方。
这些描写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写孙少平的感受;二是充满地域的特点,窑洞、盘炕都是黄土高原所特有的居住风貌。
[话题·互动]
话题:有人说小说通过对孙少平做客前后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他过于自卑的性格,你怎么看?
学生甲:首先是一种自尊。贫穷的孙少平怕被人看不起,他才会拥有特别敏感的自尊心。做客前后表现出来的惶恐不安、矛盾、为难心理都源于他的自尊心。这种极强的自尊心过了头就变为自卑了。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平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例如,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矛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为难——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神态描写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手法,真实生动地塑造了田润叶这一典型形象。比如,她似乎了解孙少平的心思,知道少平可能会躲开饭局,于是亲自跑到宿舍来等少平,润叶等少平回来时,“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从这些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润叶的细心和善解人意。
2.写法指导
巧借神态,描摹人物
神态描写:对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的描写。
小说中的神态描写有如下作用:(1)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活现人物。(2)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
在写作中,如何学习借鉴神态描写呢?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中反映出不同的意义。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迁移应用
在“农民张老汉存完钱后”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不少于100字。
农民张老汉存完钱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单,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迈步走出了信用社。刚走几步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似的。这样几次,他才把存款单揣进怀里,紧扣扣子,倒背着手大步走了。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为了理想敢于放弃一切
从《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不难看到路遥对生活的痛苦思考,对爱情婚姻、对人生价值追求的现实考究。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祖辈世代务农、憨厚、纯朴、执拗、有文化、有理想、敢于拼了命去实现人生价值的崭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他们身上简单而明确的善恶观和强大思想动力所具有的持久性光辉不只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阶层、一个个体的无畏奋进,更是一个民族勇于崛起的象征,是一股新生力量不满现状、意欲裂变的一种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复活和新生。回到现实,我们问自己,人生究竟是什么,价值、意义又在哪里呢?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现实中的人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纵然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应赋予它一种意义,一种永不满足,一种勇往直前、永无停息的意义”。这种意义就是为了理想敢于放弃一切。
【应用角度】 “理想”“奋斗”“超越”“民族精神”等。
2.精彩运用
理想是登山运动员心中的高峰,长年保持着不变的磁力;理想是淘金者梦中的宝藏,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理想是屈原辅佐君王施行德政、一统天下的求索,理想是杜甫不惧屋漏、忧国忧民的执着,理想是梅小歉和梅小英姐妺俩的读书梦。理想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把柔弱变成刚强,把丑陋变成漂亮,把寒冷变成温暖,把无知变成睿智,把渺小变成伟大。如果没有了理想,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人生不需要过多的鲜花与掌声,不需要华丽与感慨,只需要一颗坚守的心,坚守着理想,坚守着最初的梦,生命便会蜕去浮华而彰显厚重。翻阅历史会发现,成大器者无不坚守理想。司马迁坚守理想,虽受打击,但气节不改,作《史记》流传千古;蔡元培坚守理想,不妥协,不退让,数度辞职,书写了人生的美丽篇章;毛泽东坚守理想,虽道路坎坷,但梦想不变,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课件45张PPT。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14 《平凡的世界》
做 客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班学生在学校后面的一条拐沟里挖他们班种的地。不到一个小时,孙少平就感到饿得头晕眼花。
B.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作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C.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
D.一直到了4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
【解析】 B项,“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应改为“做客”。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说起来,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记者来骚扰他了,如今的周正龙还真有点怀念那个曾经热热闹闹、挤满了各大媒体的破屋子。
B.针对近日出现的一些留学人员就读国外“预科班”遭欺骗的现象,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提醒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慎读“预科”。
C.耗费15亿美元巨资打造的“迪拜塔”终于竣工了,该塔正以超过800米的世界第一高楼俯瞰这座沙漠中的黄金城。
D.我们现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走绿色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内发展的需求。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应在“媒体”后加“记者”;C项,成分残缺,应为“以……的姿态”;D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仅是国内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
【答案】 B
3.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如下图)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三角形,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甲 乙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三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②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③美的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
4.请你向同学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要求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的顽强坚韧给人深思。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小说。
5.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平凡”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时间是砂石,孕育着大厦,只要你肯建造;
时间是水滴,孕育着大海,只要你肯流淌;
时间是绿叶,孕育着森林,只要你肯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句子的结构,这里要注意“××是××,××着××,只要你肯……”的句式;二是句意,句子的基本语意是“时间”积累中孕育着“伟大”,只要你肯努力去争取;三是修辞手法,这里用了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示例)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 手
刘学林
①孔老四十岁当上处长,六十岁还是处长。 自觉政绩不错。孔老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唯一的癖好是饭后茶余到街心花园观棋。观而不弈,无胜无败,无喜无怒,修养成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时间久了,棋盘上的各种高招绝技、阴谋杀机、圈套陷阱,尽皆谙熟。有时看双方棋艺悬殊太大,便给失利者指点几步,失利者无不茅塞顿开,反败为胜。于是会聚在这里的棋迷们都尊他为高手。
②一天晚饭后,日光斜照,余热未散,晚霞未成。孔老摇一把雁翎扇,悠悠然来到街心花园。一群人重重叠叠围成浑厚的一圈,伸长脖子如长颈鹿一般。孔老凑上,目光如锥竟插不进去。他拍拍一小伙子肩膀,问:“谁和谁?”小伙子扭头一看,大喜,松出一口气,说:“这下好了,孔老来了。”众人一听,都如释重负一般,忙两边让开。孔老趋前,见是本土棋王老钟正和一面生的中年汉子对弈。老钟执红子,中年汉子执绿子。红帅已被兵团皇城,虽非一招即死,却也命在旦夕。故老钟眉头锁紧,目光凝结棋盘;中年汉子坦然自若,左手心玩健身球一样玩着两枚棋子,极熟练。孔老手摇羽扇,观透棋局,说:“舍炮杀士。”老钟看了一会儿,犹犹豫豫照办了。中年汉子落士杀炮干脆利索。孔老说:“进马。”老钟不再犹豫,因为他已看出对方如果不撤车逼马,就有一步高调马死棋。中年汉子果然撤车看马。红帅遂解围。之后过程中孔老又点拨两步,老钟竟然赢了中年汉子。
③中年汉子手中依然玩着两枚棋子,对孔老挑战地一笑,说:“我想向这位老同志请教一局。”“是我多嘴了。”孔老歉意一笑,又谦虚说,“对不起,我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说:“您刚才几步够绝的,怎么说向来不下棋呢?”孔老说:“我是向来不下棋。”中年汉子咄咄逼人:“那就请老同志破例赐教了。”孔老执意谦让,众人早已不平,纷纷怂恿:“孔老,你就和他下一局。”孔老说:“不下不下。”然而众人早已替他摆好棋子,不由分说簇拥他坐在中年汉子对面。“晚辈就先走了。”中年汉子说着已架起当头炮。孔老迫不得已,只好上马为应。才走几步,已觉局促如辕中驹,继之破绽屡出,先丢一炮,再折一车,不到十分钟,红帅已受靖康之辱。众人还以为孔老欲擒故纵,先礼后兵,就有人说“好汉不赢前三局”,可是孔老此时却已面如死灰,汗迸如豆,艰难一笑如哭,起身踉跄就走。
④回到家中,孔老很是沮丧。心想:我观那人棋艺并不算高明,我略加指点老钟,老钟便赢了他,可我亲自下怎么会惨败如此呢?夜不成眠,静卧繁思,忽然大彻大悟,心明如镜。转天毅然写了退休报告,然后离开闹市,搬到市郊上街镇居住。
⑤依然爱观棋,不论在什么场合见到有人下棋必驻足观之。不觉十年。孔老越加出神入化,目光一扫便宏览全局,细察秋毫,棋观十步之外。偶尔给人点拨几步,对方不论是怎样的高手,必败无疑。但绝不与人对弈。上街镇的象棋爱好者都把他奉为棋仙。这日,省青年象棋冠军到镇俱乐部辅导象棋,孔老自然前去观看。冠军名叫寇克,年轻有为又虚心好学。寇克和一青年表演赛时,孔老拈须站在青年身后。 当青年处于困境时,孔老只说了一步棋就令寇克惊羡佩服之至,忙恭聆尊姓大名。孔老含笑不答,飘然而去。寇克问那青年,青年说大家都称老人棋仙,并不知老人名字。寇克怎肯放过这样好的机遇,打听到孔老住处,备下厚礼,登门请求赐教一局。孔老笑容可掬地一口回绝。寇克不肯罢休,学技心切,长跪不起。孔老无奈,叹一口气说:“你若心诚,三日后再来。”
⑥好不容易熬过三日,寇克急急登门。大门紧锁,久叩不开。问邻居,说孔老已经搬家。 问搬到了何处,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寇克怅然痛惜,连说:“异人,异人!”孔老隔窗看寇克走远,拈须而笑。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孔老为老钟下棋点步赢了中年汉子,而自己又被中年汉子赢了;二是搬到市郊居住后棋艺大长,被奉为棋仙,却绝不与人对弈。
B.小说以“高手”为题,既明点孔老是棋坛高手,也暗示出围绕在“棋仙”孔老周围的一群人——本土棋王老钟、中年汉子、省青年象棋冠军寇克等都是高手。
C.面对一片真诚的省青年冠军寇克的请求,孔老就是不肯赐教,欺骗寇克,让寇克以为自己搬家了,连邻居也蒙在鼓里,这使寇克更觉得孔老不同凡响,是棋界“异人”。
D.小说语言简洁精练,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令人深思,如二十几年职位不变,却“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迸如豆”,却被尊为“高手”。
【解析】 B项,题目“高手”,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主人公孔老是观棋点步的高手,而不是下棋高手;二是指孔老在品味棋事之后终于大彻大悟,是一个由理解棋艺而到理解生活的高手。说“暗示……”也不当。C项,“连邻居也蒙在鼓里”不当,从“邻居摇头一笑,关上房门”这一细节来看,邻居是知道的。D项,“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不当,本文是从正面来塑造人物的,不存在“诙谐幽默,常常反话正说”的问题。同时“自觉政绩不错”,输棋“面如死灰,汗迸如豆”,被尊为“高手”,也不能被认为是反话正说。
【答案】 A
7.小说第②段开头部分画线的句子中景物、人物的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中情境描写的作用。有关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和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入手,人物描写的作用可从表现性格特点的角度考虑。
【答案】 ①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渲染了当时恬静、悠闲的氛围,为人物出场做铺垫;②人物描写:以人物悠然的神态衬托他为老钟点步时的从容自信,也与他下棋输给中年汉子后的紧张、沮丧形成对照。
8.中年汉子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答题时,可从对情节的作用和对主人公的作用两个角度阐述。
【答案】 ①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中年汉子因孔老的点步而输了棋,因此向孔老发出挑战,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②起到了促进主人公性格进一步成熟,完成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中年汉子赢了孔老,引发了孔老对观棋、下棋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