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 第9单元 18 《红高粱》 罗汉大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学案+练习) 第9单元 18 《红高粱》 罗汉大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2:20:40

文档简介

18 《红高粱》
罗汉大爷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翌日(  )   趵起(  )   楸树(  )
踉跄(  )(  ) 碌碡(  ) 嘎痂(  )(  )
一摞(  ) 痉挛(  )(  ) 疯癫(  )
窸窣(  )(  )
【答案】 yì bō qiū liànɡ qiànɡ liù ɡā jiā luò jìnɡ luán diān xī sū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累   (2)着
(3)糊 (4)耙
2.语境辨析法
(5)单(  )老师说,单(  )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  )车。
(6)这两批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腾了。
(7)武松大喝(  )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  )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  )彩。
【答案】 (1)léi lèi lěi (2)zhuó zháo zhāo zhe (3)hú hù hū (4)pá bà (5)shàn chán dān (6)zhé shé zhē (7)hè hē hè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茎 颈 泾 (2)薄 簿 (3)楸 锹 愀 (4)拆 柝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消逝·消失·消释
都指一件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
“消逝”,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之意,强调结果。
“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
“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消失、解除。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随着时光转换,承载着镇民昔日记忆和市井生活的伞铺、秤店、修理铺,渐渐寥落,最终可能都逃不过________(消逝/消失/消释)的命运。
(2)祈求·乞求
都是动词,表示希望、请求。
“祈求”,真诚恳切地希望或请求,多表示向神灵祷告,祈祷赐福、保佑,或满足某种需求。
“乞求”,低三下四地谄媚或屈辱地请求,多表示向地位高的人请求给予,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高考多年,作弊之风仍阴魂未散。每年高考前考生或考生家长觉得求神问佛,________(祈求/乞求)高考鸿运当头似乎还不够,于是________(祈求/乞求)别人替考,或直接购买泄露出来的高考题答案。
【答案】 (1)消逝 (2)祈求 乞求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麦蒂已经确定不参加今年的全明星比赛,这自然让球迷们大呼遗憾,也让本届全明星比赛相形见绌。(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超过三千八百万吨,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浪费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而且浪费者还麻木不仁。(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桑镇》讲述了一个宋朝包拯铁面无私,将贪赃枉法的亲侄铡死,而将包拯抚养成人的长嫂得知,恨他忘恩负义,包拯婉言相劝并晓以大义,最终叔嫂和睦如初的故事。(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东省将建立“善行义举榜”,为千万群众树碑立传,让道德建设融入日常生活。(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根据语境,此处应用“黯然失色”。
(2)√ “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符合语境。
(3)√ “忘恩负义”指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此处使用正确。
(4)× “树碑立传”比喻通过某种途径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含贬义。此处使用错误。
[常识·速览]

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莫言
莫言(1955年—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归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其成名作是《红高粱》。1997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获中国有史以来奖金金额最高的“大家文学奖”。2011年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大陆本土作家。

《红高粱》是莫言在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据他所述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他故乡的游击队在胶莱河桥头上打了一场伏击战,消灭了日本鬼子一个小队,结果招来了日本军队的报复,把附近村庄的100多个老百姓杀死,并烧毁了村子里所有的房屋。
红高粱的叙事呈现非常自由的时空结构,并不按照一般小说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情节。节选部分是小说的第二、三节。
节选部分前的情节(第一节):土匪司令余占鳌(我爷爷)带着儿子豆官和自己的队伍,在公路旁边高粱地里等待伏击日本鬼子的车队。
节选部分后的情节(第四节):余占鳌等人在公路边埋伏;追叙奶奶拉着余占鳌和另一支抗日武装(国民党系统)的冷支队长一起喝掺有罗汉大爷血的高粱酒,共同盟誓,为罗汉大爷报仇,打日本鬼子;再追叙罗汉大爷怎样被日本鬼子活活剥皮杀害的。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的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罗汉大爷被押上工地 ②罗汉大爷顺利逃跑
[文本·层析]
一、阅读“夜渐深了,栅栏里凉气逼人……酿出了一出壮烈的悲剧”,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说写罗汉大爷夜里做梦的细节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写到这个情节“梦中觉得头上扎着尖刀,手里握着烙铁”,表明罗汉大爷白天挨打与受饿的经历历历在目,难以忘却,可见他的内心受到的伤害之大,为下文萌生反抗意识做了有力的铺垫。
2.写罗汉大爷在中年人的帮助下成功逃出虎口,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罗汉大爷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自己尽管有逃脱的思想,但是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逃出日本人的魔爪的,中年人再次起了关键作用。选文没有介绍他的身份,但我们从这里看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会不断地强大,敌人最终会在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战争中走向灭亡。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3.试分析罗汉大爷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性格特点
具体分析
诚实、忠厚
说他诚实忠厚、勤劳耐苦,是因为他是“我家”的老伙计,多年来一直为“我家”不怕苦不怕累地干活。“这是东家的牲口,不能拉。”“你珍贵着使唤,这两头骡子,是俺东家的。”这些话表现了他对“我家”的忠心耿耿。
勇敢、不屈
说他坚韧不拔、勇敢抗争,是因为在“长官”无情地抽打之下,“跑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跑回“属于他的那个酒香扑鼻的院落”,重新过上安宁而自由的生活。为救回两头骡子而被骡子踢伤,他愤怒地举起铁锹向骡子铲去,怒骂着“畜生!你这个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混账东西!你这个里通外国的狗杂种!”这充分体现了他不屈不挠、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4.在小说《红高粱》中,“红高粱”主要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红高粱”一方面象征人与自然契合冥化,红高粱是千万生命的化身,千万生命又是红高粱的外观,天人合一;另一方面,它又是历史与现实契合的象征:象征坚韧、困苦、苦难、复仇、英雄主义,象征淳朴而狂放的道德,象征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
5.课文是怎样写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的变化过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话题·互动]
话题:在《红高粱》中,日本人最终在“青杀口”的高粱地里残忍地杀害了“我罗汉爷爷”。
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直接被日军杀害的大概为3 500万人。
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伤疤至今隐隐作痛,另一方面中日民族友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们究竟应当如何面对这一矛盾?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甲:历史仇恨必须牢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但像日本这样以灭亡中国为目标,采用极端野蛮、卑劣手段,对中国人民实行屠杀蹂躏的罪恶行径,却是旷古未闻,空前绝后。忘记历史仇恨,就是数典忘祖,怎么对得起千千万万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冤魂?又怎么对得起无数惨遭日军蹂躏践踏的华夏姐妹?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残渣余孽都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对于日本近年来政坛频频出现为侵略战争翻案、为战犯招魂的倒行逆施做法,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必须反对将历史问题扩大化,盲目反日、排日的思潮。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世界大国的心态去处理中日关系。从民族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要把日本人民等同于日本军国主义。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一方面,我们要广结朋友,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对于与中国存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国家、民族要学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才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公民的成熟心态。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述人称
《红高粱》讲故事的手法巧妙多样,可以说引人入胜。它并不是单一角度的。“我”是故事的讲述人,但是主要的视角却是“父亲”的,第一人称的讲述时时滑到第三人称(父亲)的叙述中。作者恰当选择叙述人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使故事时近时远,摇曳生姿,在时间跨越中,使小说的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不仅如此,像奶奶临终前的大段意识幻觉,在以“我”为叙述人的结构中,更是有违常规,作者却挥洒而就,一点儿也没有生硬与拼凑之嫌。
2.写法指导
恰当选择叙述人称
在写作中,恰当选择叙述人称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选择人称要从主题角度考虑。写作时到底选用哪一人称,应该从用哪一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为有利的角度来考虑。
(2)应保证叙述角度的统一和清晰。最好选用一种叙述角度,否则会出现叙述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等现象。确实需要交替使用叙述角度,也不能过于频繁,而且在角度转换时,必须用过渡句等方式交代清楚,以提醒读者。
3.迁移应用
请从鲁迅、林海音、司马迁、李白、陆游中任选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与他们进行交流。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豪放的诗仙
你,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一个视名利如粪土的人间仙人。看惯了你斗酒诗百篇的才华,听惯了你戏弄权臣的故事。于是,人们不仅记住了你的诗,也记住了你的人。你犹如一个在球场上纵横驰骋的英雄,当黑哨将你红牌罚下时,你干脆上演了完美的个人表演,在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中,你不仅征服了那个时代,也征服了历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不仅是你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叹,更是你万里一泄、末势犹存的豪迈思想的宣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你对前途的自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你对友谊的赞颂。你让你的感情在你的诗中汩汩流淌,你用你的诗,诠释了一个豪放的巅峰时代。
忠诚的志士
你,一个为了祖国而不断改变自己志向的人;你,一个见解独到的思想家。你总是把祖国挂在心间。由于见证了庸医的卑劣,你决定把学医当成你毕生的追求;由于听到留学生观看影片时的大声喝彩,你看到了国人灵魂深处的麻木,你又决定用文章拯救世人的灵魂。虽然你的笔是冷的,总是把国人用来遮羞的彩饰,一层一层地剥离,只剩下赤裸裸的灵魂;但你的心是热的,你总是想让你的文章,刺痛国人那麻木的心,让大家真正看到自己的原生态的灵魂。你的志向一变再变,始终不变的是你那颗忠于祖国的心。“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你为国奉献一切的宣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你为民鞠躬尽瘁的最好写照。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一曲生命的颂歌
《红高粱》是一首关于行为和解放的诗篇,节选部分通过对罗汉大爷由顺从到反抗过程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但为了自己的自由安宁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尊严,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农民形象,讴歌了他粗野不羁的生命力和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精神。小说中,“我奶奶”“我爷爷”在生命的驱动下,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越货、抗日、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生命解放而死,无“是”无“非”,敢作敢为,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体现出了对生命之力的崇敬、赞美。
【应用角度】 “追求自由”“本真”“释放自己”“英雄”“讴歌生命力”等。
2.精彩运用
生命是坚韧的,而且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坚韧是她能承受各种困苦与磨难,故有“人没有遭不了的罪”之说。叔本华说过,“一切生命,在其本质上皆为痛苦”。用耶稣的说法,人生来就是承受苦难的。事实上人的生命也正是在苦和难的磨砺中才迸发出璀璨的光华。生命也是脆弱的。帕尔卡斯称人是“会思想的脆弱的芦苇”,像芦苇一样的生命,当然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和疾病的摧残,于瞬息间猝然结束。那归去的脚步是如此迅疾而令人瞠目。不管是白发老人和年富力强的中年,还是黄口幼童,一旦遇上就随风而去。正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
我们的生命来自我们的父母。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也属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谁也不能否认,当一个人告别人世时,最悲伤和痛苦的莫过于这些人。那锥心的疼痛难于言表。生命属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每一个生命都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更是生活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正因如此,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
课件47张PPT。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18 《红高粱》
罗汉大爷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爷被打得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胡胡涂涂地哭起来。
B.骡马弹蹄吹鼻。破篷布上,漏出几颗鬼鬼祟祟的星辰。
C.奶奶注视着红高粱,在她朦胧的眼睛里,高粱们巧夺天工,奇形怪状。
D.公路两侧的河堤上,高粱地里,横七竖八地躺着死尸和伤兵。
【解析】 C项,“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合语境。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 000亿美元以上,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将率先受益。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仅将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会提高亚洲资本的利用效率及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水平。
C.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D.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的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解析】 A项,“超过5 000亿美元以上”不合逻辑。B项,句子成分残缺。“不仅将经济增长……”改为“不仅将加强经济增长……”。 C项,句子杂糅。句子将“围绕中国梦的主题”和“以中国梦为主题”两个意思杂糅在一起。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莫言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①__________________。君不见,他扎根高密乡几十年,致力于打造乡土题材的作品;君不见,他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字里行间;君不见,他写下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世佳作。如果莫言的作品②__________________,毫无根据地高谈阔论,它们还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①由关联词语“不仅”,可得出“还”,从下文“扎根高密乡”可得出实干精神;从下文“高谈阔论”可得出,②应从脱离现实生活的角度作答;③由上文“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可以想到,如何才能学会游泳,即如何才能成功,自然得出,实干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答案】 ①还离不开他的实干精神 ②脱离了现实生活 ③实干精神造就了莫言的成功
4.下面是中国作协发给莫言的贺词,请用四个短语概括其作品的特点。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应关注文本中涉及对莫言作品进行评论的语言,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段“作品深深扎根乡土……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依次提取关键词即可。
【答案】 乡土性 思想性 民族性 想象力
5. 请为右边漫画拟写题目,并写出漫画寓意。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字以内)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
【答案】 题目:要命的WiFi(意思对即可)
寓意:无线信号遍布,人们被其异化,失去了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书 衣
聂鑫森
一本书的封面、封底、书脊、版式、扉页、环衬,概称为书衣。为书设计、裁剪书表的行当,叫作装帧设计。在墨花文艺出版社,搞装帧设计的,有近十人,专设一个部室,由总编辑吴进直接管辖。墨花文艺出版社的书,在圈内被公认选题精准且视域宽阔,编辑、印刷质量上乘,投放市场后,往往名利双收。四十岁出头的吴进,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朱大姐领衔的装帧设计部功不可没!”
朱大姐朱青,已近五十岁,装帧设计科班出身,干这一行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少书衣作品获过全国和省级大奖,名气很大。同时,她还是一位出手不凡的工笔人物画家,而且只画历代才女,鱼玄机、薛涛、李清照、朱淑贞……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过她的画集《丽人行》。有人评价她之所以汲汲于此,是因为她本人就是丽人兼才女,有一种顾影自怜的况味。
朱青不但年轻时容貌出众、才气逼人,到了半百年华依然风韵不减。她喜欢穿旗袍,穿连衣裙,穿薄呢大衣,但色彩一律浅素。她不喜欢耳环、项链、戒指之类的首饰,脸上只化淡妆,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她的父母是中文系古典文学的教授,自小对她课读甚严。朱青天生就有诗人禀赋,又肯在诗歌上下功夫,故写诗作词门径熟谙。所写诗词她从不拿出去发表,只在同道之间传阅,有很多好句子让人久久难忘。她的老家在湖南,祖上传下一个小宅院,在雨湖边。父母退休后,养猫,种菊,栽瓜。朱青回家小住,曾写下《鹧鸪天》一词,极受人称赞:“湖海归来鬓欲华,幽居草长绿交加。有谁堪语猫为伴,无可消愁酒当茶。三径菊,半园瓜,烟锄雨笠作生涯。秋来尽有闲庭院,不种黄葵仰面花。”假如朱青成了家,有了儿女,老两口还愁什么?但朱青居然就没看中一个可心的人,有地位、财富、品貌的男子多的是,但才情胜于她的人却难找。没有就没有,绝不勉强自己。
吴进笑吟吟地走进了装帧设计室,一直走到朱青桌前,说:“朱大姐,这几个封面都好,我服了。”朱青放下画笔,问:“好在哪里?”“小说集《边境线上》,都是部队战士的处女作,封面用白底色,皎如雪原,几株剪纸式的树,稚拙如儿童画,与处女作意蕴相通,又预示将来必长成参天大树。”“还有呢?”“这本《唐诗之旅》,封面上盖满书名小印,如遍地花开,细打量,不论倒顺,线条都挺拔爽利,清新可喜,可见你对篆刻亦有钻研。”
朱青问:“吴总不应是专门来表扬我的,有事请吩咐。”吴进说:“朱大姐冰雪聪明。我们想集中出一套现代企业家的旧体诗词集,作品也还过得去。当然是自费,书号费、设计费、印刷费包括赞助文化事业的款项,他们每本愿付十万元。只是有个要求,封面要华丽、富贵,而且指明要你这位大家亲自设计。这一套十本,就是一百万啊,社里需要这个业务,合同双方都签好了。”“吴总,让我先读作品,好吗?”“行,于诗一途,你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朱青花了十天时间,把这十本书稿全部读过了。她不明白这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要出这种旧体诗词集干什么。无非想体现自己的儒商气质。可惜,他们在这方面缺少天分和才情,又不肯下大力气去钻研,连起码的遣词造句、平仄、对仗、押韵都多有破绽。朱青长叹一声:“我要为传统诗词一哭!”这样拙劣的作品,居然指名要她制作书衣。
正是初夏,气温升高,阳光暖暖的。出版社的男女老少,突然发现朱青的衣着变了,变得扎眼了。她穿的旗袍,不再是浅素的颜色,而是艳色的或是浅色绣浓艳团花的。开全社员工大会,开部室小会,进食堂吃饭,都是这种装扮。尽管朱青容貌、气质都不错,但毕竟年近半百,还穿这种艳丽的衣饰,到底有些不合时宜。于是指指点点者有之,背后讨论者有之。在社里一贯低调、谦和、不张扬的朱青,变得大红大紫起来。有人猜测,朱青也许是有男朋友了,恋爱使人头脑发热、言行不检则是常理。社里不知是哪个缺德鬼,为朱青写了一首打油诗:“不是柔柔弱弱枝,也因时尚强支持。怜她重造荣华梦,惜是融化衰竭时。”
只有吴进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那十本书的封面,朱青一个也没有交上来,用的是软推暗拒之法。按她的资历、名气,即便是当面回绝,吴进也无可奈何,可她就是不说,不想让领导失面子。却想出这么个委屈自己的法子,让吴进去体味去领悟。他本想找朱青谈话,还要特意重申著名画家吴昌硕,在上海卖画时说过的名言:“附庸风雅,世成讥之,实则风雅不可不有附庸,否则风雅之流,难免饿死。”作为出版社的头儿,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这一百万的业务能随便放手吗?但朱青可以不考虑。再说又是位女同志,面子薄,一旦使起小性子来,不好办。
吴进脑瓜子灵,最终想出了一个好法子。十本书仍由本社出版,装帧设计由朱青的部下分担。书上加一根窄窄的大红书带,书带上印几行朱青论装饰设计思想的语录,然后落下手写体的“朱青”两字。对企业家解释是因为朱青实在太忙,无法具体操作,但书带上落名也是一种补救。企业家们答应了。对朱青则说,语录可体现她的装帧设计思想,怎么说都行,只是委屈落个姓名。朱青默然点头。
朱青的语录是:“少装饰或不装饰是最好的装饰。看不出设计痕迹是最佳设计。”这一套书很快就印出来了。朱青又恢复了穿浅素衣服的常例。有人猜测:朱青的恋爱结束了,到底没终成眷属。
朱青用楚简体写了一个条幅,装裱后挂在家中的书房墙上。用的是老子的一句名言:“道在瓦甓。”
(选自《南方农村报》,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以“书衣”为线索,叙述了装帧设计师朱青拒绝为企业家的旧体诗词集设计书衣的故事,歌颂了知识分子不媚世俗的高尚节操。
B.吴进作为出版社的总编辑,八面玲珑,圆滑世故。出版社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办得风生水起,经济效益节节攀升,赢得了业界的不少好评。
C.吴进多次称誉“朱大姐领衔的装帧设计部功不可没!”这番话语虽有奉迎讨好之嫌,却也说明朱青装帧设计技艺精湛,在业界享誉甚高,堪称典范。
D.朱青打心眼里不愿替企业家制作书衣,但又不好明拒吴进,使其难堪,就采取故意穿艳丽的衣服的方式来暗示吴进,让其取消诗词集的出版计划。
【解析】 B项概括吴进性格“八面玲珑,圆滑世故”不当,吴进“脑瓜子灵”,办事能力强。C项,“这番话语虽有奉迎讨好之嫌”不尽符合原文,有失准确。D项,“让其取消诗词集的出版计划”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A
7.作品中的朱青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为人低调,不事张扬。她的衣着色彩一律浅素,不喜欢首饰,脸上只化淡妆。②做事认真,恪守原则。既不随便迁就别人,也不勉强自己。她已近五十岁,依旧没成家,只因没找到可心之人。她的装帧设计切合书籍内容,且独出心裁。她之所以不愿给企业家的诗词集设计书衣,只是因为她觉得那些作品太过拙劣。③做事讲究方式方法,顾及他人感受。她不直接拒绝总编辑吴进的要求,而是采用穿艳丽衣服的方式来软推暗拒。④情趣高雅,淡泊名利。她吟诗作赋,满腹才华。不愿为企业家制作书衣,不为名利所动。
8.作品第二、三两段文字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内容上,能够更全面地展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显鲜明生动。这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朱青的气质、性格、家教、文学修养和婚姻情况,表现了朱青才貌双全、气质高雅、家教良好、淡泊名利的形象特点。②在结构上,为情节的展开做铺垫。正是因为朱青才情过人,企业家们指名要她这样一位大家来亲自设计。而正是因为朱青做事认真,恪守原则,她看到企业家们的诗词作品太过拙劣,而不愿委屈自己,拒绝制作书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