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游记》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晦气( ) 跳天搠地( ) 悚惧( )
伸拳敛袖( ) 撇下( ) 觌面( )
劫掳( ) 掼杀( ) 迸出( )
虔心( ) 拯救( ) 崖壑( )
尸骸( ) 皈依( ) 嗔喜( )
裩( ) 三昧( ) 熯天炽地( )
炭屑( ) 燧人钻木( )
【答案】 huì shuò sǒnɡ liǎn piē dí lǔ ɡuàn bènɡ qián zhěnɡ hè hái ɡuī chēn kūn mèi hàn xiè su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提 (2)哄
(3)扛 (4)炮
2.语境辨析法
(5)我真舍( )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 )。
(6)老林家境殷( )实,那清一色殷( )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答案】 (1)dī tí (2)hǒnɡ hōnɡ hònɡ (3)kánɡ ɡānɡ (4)bāo páo pào (5)shě shè (6)yīn yān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泼 拨 拔 峻 竣 俊 伫 贮 涯 崖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劫难·灾难
“劫难”,灾难,灾祸,如历经劫难,一般是指个人,影响较小的事情。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包括自然灾难(如地震、海啸等),也包括人为的灾难(如恐怖袭击、操作失误、病毒等),一般是指范围比较大的、影响力比较广的事情。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地球生病了,天空生病了!”这是《131UU》社区里一位小朋友的呼声。他设计的________(灾难/劫难)图画一经发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场名为关爱心灵、珍惜地球——“U珍惜”的活动就此全面展开。
(2)皈依·归顺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来泛指虔诚地信奉佛教或其他宗教组织。
“归顺”,归附顺从;向敌对势力屈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英国不同宗教信仰智囊机构“信仰事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间,________(皈依/归顺)伊斯兰教的英国人数量翻了一番。
【答案】 (1)灾难 (2)皈依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新任村主任上任后加强了村子的联防安全工作,只要一家遭遇盗匪,全村村民就会明火执仗地赶来帮忙。(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企业要群体性崛起,与其徒费心机压制国际原本的材料价格上涨,不如回过头来,首先理清国内的分配与货币政策,为发展内需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低价竞争是当前旅行社“泛滥”的情况下旅游业面临的窘境,而追求低价催生了包机游的形式,“包机其实就是对某条旅游线路某种意义上的垄断”。垄断也让旅游业人士战战兢兢。(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明火执仗”指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是贬义词,感彩不当。
(2)√ “徒费心机”指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战战兢兢”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神魔世界的缔造者——吴承恩
吴承恩(1500~1580),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是渊源颇深,早在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美猴王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结成了兄弟。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造成了无穷的麻烦。81难中,和牛魔王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就有四难。
课文节选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凭借观音的力量收服了红孩儿,这也成为后边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颇费周折的起因。
[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叙述了牛魔王之子圣婴大王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的故事,情节曲折复杂,颇具趣味,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唐僧的迂弱、不辨是非、刚愎自用,孙悟空的精明能干、大智大勇,猪八戒的贪吃懒惰和沙僧的执着忠诚。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红孩儿劫走唐僧 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文本·层析]
一、阅读“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到“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唐僧为何一再责怪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怪悟空一会儿说妖怪来了,一会儿说妖怪走了,“害”得他上马下马不得安生。②怪悟空不肯救那孩儿。
2.从“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这句话你可看出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处事机智灵活,说话幽默风趣。虽然无端受责怪受委屈,对师父依然敬重。
3.红孩儿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有着与其他妖怪共同的特点:贪婪、狡猾、邪恶;同时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他虽然已经三百多岁了,却生就一副小孩的面容,而且形容美貌俊朗——“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更奇特的在于,他的行事与他的形貌如出一辙,行为乖张,就像小孩子玩把戏,比如他常常把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而山神土地一出场“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穷困样子,看上去似乎就是小孩子恶作剧的效果。这一切,使得文章增添了一丝戏谑的成分,虽然红孩儿作为妖魔,但并不令人讨厌,这也为以后他被观音菩萨收服做了善财童子埋下了伏笔。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析《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一
红孩儿的精明与审时度势
原因二
抓住了唐僧的心理。唐僧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平日连蝼蚁都不敢踩死。红孩儿变成一个七岁小孩,高呼救命,就是希望以此激起唐僧的同情心和善心,使他能够接近,伺机下手。
原因三
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尤其是孙悟空和师父唐僧之间的矛盾。唐僧最恨孙悟空缺乏慈悲之心滥杀无辜,等到红孩儿以小孩子泣涕涟涟的面貌出现在唐僧面前时,便使得唐僧善心大发,失去了警惕,再也不信悟空的话。
5.从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毛脸雷公嘴”,一副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躁躁,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崄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他很自信,当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孙自有防护。”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他还幽默诙谐,当唐僧问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力。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当师父被掳走后,心急之下,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私下寻找师父,却“没个音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话题·互动]
话题: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你怎么看待这一形象?
学生甲:我厌恶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胆小怕事,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难分敌我。常常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笨嘴拙腮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悟空吃个苦头:他的毛病太多了。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喜欢八戒。他对师父忠心耿耿,既然做了唐僧的徒弟,也就没有三心二意,放弃了在高老庄做女婿的惬意生活,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吃苦耐劳;他心宽,憨厚率直,西天路上,无论孙悟空怎么拿捏他,他从来都不计较;他还能知错就改,做到悬崖勒马,甚至是浪子回头。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文中人物的互相调侃为课文增添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氛围。比如,正行时,只听得叫声“救人!”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甚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行文活泼,为语言增添了活力。
2.写法指导
让语言幽默起来
幽默语言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听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听众、启迪听众的一种艺术手法。可从以下方面学习借鉴:
(1)谐音双关。谐音,即利用汉语同音字的特点,巧妙组合语句,表达一种隐含的语义双关的意思。(2)歧义幽默。歧义,指某些词语的多义性,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幽默思维就是对这种歧义的巧妙利用。(3)自相矛盾。在交际场合,有些提问毫无道理,但又不值得与之正面论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以己之矛,戳己之盾”的方法,常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又不破坏交际场合的气氛。
3.迁移应用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谈谈幽默语言的艺术表达效果。
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要赶,不知不觉又走了一站。到时候它是否能吃得上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方鸿渐到下学期升他为教授。(钱钟书《围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初看此话令人忍俊不禁,再看此话让人低首凝思。作者用赶驴人、驴子和胡萝卜的相互关系比喻“上司驾驭下属”,写尽了赶驴人和上司的奸诈以及驴子和下属的愚笨,并由此推及现实世界“一切机关”“全用这种技巧”,表达了作者尖锐的眼光和愤世嫉俗的情感。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信念与毅力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啊,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1 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27年,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了普度众生,唐朝和尚玄奘走上了去印度取经的道路。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历尽磨难,于公元643年春,回到长安。16年的艰难跋涉,玄奘带来了佛经74部,又用19年的时间,翻译出经卷1 300多卷。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
唐僧对信念的追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吴承恩。他据此写下了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
【应用角度】 “责任”“信念”“毅力”等。
2.精彩运用
今天,我们看着天安门广场上我们军队高昂的气势时,会不会想起一百年前义和团以刀枪应战西方人的坚船利炮时的壮烈场景。每当人们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联想起来,无不对此感慨万千。饮水思源,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幸福时,怎么能够忘记先驱们为改变国家命运做出的贡献。有了梁启超,我们有了少年中国的方向;有了孙中山,我们有了对现代中国的梦想;有了鲁迅,我们有了对进步中国的反思;有了方志敏,我们有了对可爱中国的热爱。
正如梁启超所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国家与民族处于危难时期的时候,有梁启超们挑起了担子,承担了救亡中国的责任。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走向繁荣,当代的少年,角色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承担起富强中国之重担的责任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