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学案) 第5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学案) 第5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22:35:14

文档简介

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一〉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恩格斯将生物进化论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一)少年达尔文
达尔文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但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听自然科学讲座,阅读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二)青年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以“博物学家”的身份,搭载“贝格尔号”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
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思考,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三)伟大的诞生
1832年2月底,在海拔4 000多米的高山上,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他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同时在山脉的两边,植物的种类并不相同。而且同一种类,样子相差也很远。达尔文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四)《物种起源》
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
1842年,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二〉
欧文·斯通(1903-1989),美国传记作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先是做报童维持自己的生活,后来当过推销员、牧童,替人赶过车,暑假期间去果园做工。读完中学后仍打工,赶车、站柜台,在肉食厂、电力厂做临时工等。他读完大学之后,获得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去印第安纳大学任教。其写作生涯从写剧本开始,以后转向人物传记小说的创作。他一生写了二十五部传记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1934)。他还为杰克·伦敦、米开朗琪罗、弗洛伊德、达尔文等名人写过传记,在欧美各国很有影响。我国译过一些他的作品,也很受欢迎。
在达尔文之前,生物进化已是铁证如山了,一些敢于冲破宗教信仰束缚的科学家也开始正视这个事实。18世纪中叶,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就已认为生物物种是可变的,并大胆地推测所有的动物都来自同一种祖先。他并且认为地球的年龄要比《圣经》所记载的几千年古老得多,并把生物物种的变化和地球环境的变化联系起来。但是在社会的压力下,布封被迫宣布放弃这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因此未能产生什么影响。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异样的外形产生兴趣。他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的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迄今(qì)  棘手(jí)
蜷缩(quán) 缮写(shàn)
鸽子(ɡē) 花卉(huì)
精湛(zhàn) 贮存(zhù)
鹌鹑(ān chún) 剽窃(piāo)
沉吟(yín) 宅邸(dǐ)
笃信(dǔ) 惬意(qiè)
挞伐(tà) 诋毁(dǐ)
亵渎(xiè) 啮齿(niè)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创 壳
沓 匙
(2)语境辨析法
①“最美婆婆”王明芳五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亲(qìng)家母,体现了浓浓的亲(qīn)情。
②领导刻薄(bó)地批评了王进,因为他在上班时间吃薄(bò)荷糖和薄(báo)饼,违反了单位的办公纪律。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启示·启事
“启示”,①动词,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②名词,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从13个角度解读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个“谜”,细细品来,给人很多启示(启示/启事)。
2.泄露·泄漏
二者都有外泄之意,但所泄的内容有所不同。
“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泄漏”指液体、气体因有漏洞而排泄出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近日,英国一名配枪警官因在网上发布个人裸照、配枪照以及泄露(泄露/泄漏)个人信息和警方行动,被清理出警察队伍。
3.剽窃·盗窃
“剽窃”指抄袭窃取,是图名。
“盗窃”通常指使用各种不法手段获取他人金钱财物,是为财。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近日,某演员被爆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有疑似剽窃(剽窃/盗窃)行为。
(2)备受关注的浙江首例盗窃(剽窃/盗窃)手机“靓号”转让获利案,今天在浙江温州乐清市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倪志杰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4.淹没·湮没
两者都有“埋没”的意思。
“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湮没”指埋没。
前者常用于具体事物;后者常用于抽象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公元9世纪,玛雅文明开始衰落,文字失传。玛雅文明成为一段被湮没(淹没/湮没)的历史,令人充满疑惑,同时激发了人们探寻答案的热情。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总会发生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一桩桩关于人类发展甚至地球命运的言论,令不少人为之恐慌不已。(×)
请说明理由:句中强调故意夸大或捏造不实之论,应用“耸人听闻”。
(2)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到了1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独一无二的地位,“痴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请说明理由:“独一无二”和“至高无上”都有唯一,没有别的之意。“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强调的是其独特性。“至高无上”指最高;没有更高的。强调的是崇高性。从句意看,随着“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才确立理性崇高的地位。应该用“至高无上”。
(3)从20世纪80年代颇有些无奈的“下海”,到90年代步履维艰的股权改革,直到新世纪收购IBM的点睛之笔,乃至两年前的临危出山,力挽狂澜。这已然不是柳传志一个人的传奇,而是中国经济30多年开天辟地的写照。(×)
请说明理由:应该为“筚路蓝缕”。“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多用于指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的。“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从语境看,该句突出柳传志30年艰难的创业历程,而这段历程也正是中国经济艰难崛起的历程,应该用“筚路蓝缕”。
(4)如果同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的意大利被巨大的融资压力压垮而不得不求援,那么面对意大利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的债务,欧洲现有救助机制也将无能为力。(√)
请说明理由:“无能为力”指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使用正确。
(5)近日,多起盗窃案嫌疑人金某被刑拘。据称,金某还因为无所事事引起同村村民反感,报复纵火,烧毁村民的稻草垛和砖瓦房。(×)
请说明理由:“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都有不做事之意。“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并不一定出自主观。“游手好闲”指游荡成性,不好劳动,含贬义。从语境看,“无所事事”不应该“引起同村村民反感”,且此人报复村民、盗窃财物,品质有问题,应该用“游手好闲”。
(6)近段时间,草甘膦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导致草甘膦后市价格不可思议。(×)
请说明理由:“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这里句中含有“对草甘膦后市价格无法猜测和估量”的意思,应用“不可捉摸”。
(7)“不要为了节省成本而在小钱上斤斤计较,而要花大力气使你的顾客得到绝对好的用户体验。”这是乔布斯的经营哲学。(√)
请说明理由:“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使用正确。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记述了《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文章既写了达尔文的工作状态,也介绍了他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同时还描绘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物活动画面。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严谨、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大无畏精神,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他人的崇高人格,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这封信”到“我像恶煞般地抬起我的脸”,回答问题。
1.文章介绍达尔文的身体状况有何目的?尽管身体不好,他依旧坚持在写作中的优良习惯,请总结有哪些优良习惯。
[对应考点:分析传主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达尔文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在紧张、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心力交瘁,却仍然不放下自己的写作和实验,表现了他对科学的执着。(2)①不断修改;②写提醒语;③以事实为根据。
2.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达尔文是怎样对待的?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认为避免了丢脸犯大错的观点,衷心感谢;(2)认为自己正确的观点,应有铁石般的心肠。
3.这部分选文主要介绍了达尔文的哪些工作?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研究动物、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2)研究鹰类对种子的传播;(3)对动植物变异的求证。
二、阅读从“查理一直害怕发生的事情果然发生了”到“再加上1844年的论文,真是珠联璧合”,回答问题。
4.在处理华莱斯的稿件问题上,达尔文有过彷徨,也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从他与赖尔、胡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来,但他最终选择了坦白。这表现了达尔文什么样的品格?
[对应考点:分析传主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不仅严谨、认真、勤奋、勇敢,而且是正直的。在处理华莱斯的稿件的问题上,体现了达尔文的诚实、实事求是与他的真诚、坦白。
5.从选文来看,有哪些证据可以表明在“物种起源”理论研究方面达尔文比华莱斯更该拥有优先权?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朋友的证明,如胡克、赖尔等;(2)达尔文1844年的带有胡克笔迹的手稿;(3)达尔文给阿萨·格雷的信件。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6.从文中看出达尔文是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物种起源》最后创作的?你认为达尔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对应考点:分析传主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是在病魔缠身、痛失一子一女、家资耗尽、世俗攻击、同行非难的艰苦环境条件下艰难创作的。(2)刻苦钻研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百倍的信心、坚定执着的追求、永不退缩的勇气。
7.在《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中,达尔文遇到了方方面面的困难,试举例说明。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角度
分析
知识
本身方面
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前人没有涉及的,因此必须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论证,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他花了八年的时间去探索藤壶的生活
身体方面
身体的疾病影响了他工作的进程。他不断地感叹:“我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可是当我一开始工作,我的健康就每况愈下了”“哎呀,健康,健康,你真是搅得我日夜不得安宁的魔鬼;你夺去了我一切的生活乐趣”
社会环境方面
他要顶着人们的责备与不解来进行艰难的研究。例如文中菲茨罗伊对达尔文理论的反驳和责备,实际上是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观点
研究过程方面
还有来自同行的威胁,自己花了20年时间进行研究的课题,差一点被别人抢占了先机
自身性格方面
来自自己深深的忧虑。因为一向与世无争的他,将要承担起反基督的任务,这是一个莫大的心理压力
8.文中能体现达尔文兴趣与勤奋的内容有哪些?
[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56年
5月14日
写正式原稿,探讨物种起源
几个星期过去
那堆手稿一英寸一英寸地增高
7月中旬
连续写了两个月
秋季的几个月里
继续写作,已堆积了好几百张经过仔细论证的纸页
10月13日
写完“在家养下的变异”一章和“地理分布”一章的一部分
12月中旬
完成第三章——论生殖的易变性
1857年
1月
写完第四章——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3月3日
完成第五章“生存斗争”
4周后
完成第六章“自然选择”
花三个月时间
写“杂种状态”一章
1858年
年初
开始写“动物的智力和本能”
3月初
“论本能”一章完成
4月底
写完大量手稿,差不多2 000页
[写法·借鉴]
语言描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靠语言传达。恰当的语言描写,可以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大量地运用语言描写来揭示达尔文丰富的内心世界。如通过写他与妻子埃玛的对话,来表现他忘我工作的专注与执着。“我怎么能丢下我的写作和实验呢?”由此可见他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醉心。又如,通过写他与菲茨罗伊的争论,来表现他捍卫真理、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是大自然否定了它。我不过是把我的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而已。大自然是从不会扯谎的。”由此可见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写法指点:(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话运用适当,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绍。
(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将采取的措施,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人物的不同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如没有特别的需要,千万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又或是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太过“儿童化”等。
(4)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介绍环境、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切忌八股调、学生腔。
请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该文字要能表现家庭的快乐,同时人物的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佳作·领悟]
让真理与你为友
当你面对未知的世界茫然不知所措时,真理给你方向。当你被困难压倒时,真理给你支撑。当你树立人生的目标时,真理给你力量。所以,请让真理与你为友。
真理是什么?
真理是康德所说的:“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头顶的星空”意指自然界中的万物的规律与属性,“心中的道德”意指思想、理智、情感、道德、法律、良心。真理是这两类或者正确或者美好的事物,所以真理才如此宝贵。
应该如何与真理为友?
首先,坚持真理。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我们只有坚持真理,才能发挥真理真正的作用,乃如伏尔泰坚持一生的真理——天赋人权,终使启蒙运动席卷欧洲。达尔文坚持生物进化论,终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来源。哥伦布坚持地圆说,终使美洲得以发现。
其次,不盲从真理。坚持真理不代表盲从真理,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所以我们不应盲从,而应怀疑,再由怀疑到确信。比如托勒密的地圆说是正确的,但其地心说是错误的,所以哥白尼等人推翻此说。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他的物体下落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一说是错误的,所以伽利略予以否定。我们只有不盲从真理,才能使真理真正为我们所用。
最后,付诸行动。王安石说:“为文当有补于世。”其实,不仅写文章,对待真理也是如此。比如,如果人们只满足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而不予以实际运用,人类就无法进入电气时代。如果人们只满足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而不予以实际运用,美国就无法诞生。所以,我们应该让真理成为我们实际行动的一部分。这样,真理的作用才突显出来,真正成为我们的朋友。
与真理为友有什么意义?
让真理与你为友,真理可以给你方向。麦哲伦的船队在地圆说的指引下,一路向西,最终由东方归来。让真理与你为友,真理可以给你支撑。爱迪生历经千次失败而不放弃,坚信真理,一再努力,最终使千家万户灯火通明。让真理与你为友,真理可以给你力量。苏武手持汉节,深受北海寒风席卷,心中怀着对汉朝的一片赤诚,最终持节归来。
所以,请珍惜真理这位朋友,让真理与你为友吧!
【范文赏析】 这篇议论文要表达的中心是坚持真理,要与真理为友。在论证的主体部分运用了许多事例论据,这些事例论据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的事迹,其中在论证“坚持真理”这一重要论点时,举了“达尔文坚持生物进化论,终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来源”,虽然字数不多,但很典型,很有力。此外,本篇作文逻辑层次严密,语言简洁有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如此超级新好爸爸,(    ),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纪录。
B.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C.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纪录。
D.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解析】 仔细阅读划线句子“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经过……里”,句式杂糅,是“经过……”和“在……里”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还有“创下”与“奇迹”搭配不当,可把“奇迹”改成“纪录”。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
B.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C.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
D.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保持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然后注意语意的准确性。根据括号前后句子“如此超级新好爸爸”“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丧子之痛”,判断所要填写的句子的主语是“超级新好爸爸”,意思是企鹅爸爸如此尽心尽力的孵蛋,却敌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丧子之痛。根据前后陈述主语的一致性,排除C、D两项。此处是讲述企鹅爸爸敌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尽心尽力孵蛋,但是小企鹅未出生就死去,并不是说企鹅爸爸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答案】 A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比翼双飞 喧宾夺主 丧子之痛
B.耳熟能详 鹣鲽情深 盼子心切 丧子之痛
C.深入人心 比翼双飞 盼子心切 切肤之痛
D.深入人心 鹣鲽情深 喧宾夺主 切肤之痛
【解析】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被大家所深刻理解并拥护。这里是说对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所以选用成语“耳熟能详”。排除C、D两项;鹣鲽情深:侧重强调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厚。比翼双飞:侧重强调夫妻之间相伴不离。根据横线后“相处融洽”,可知这里是强调企鹅夫妇之间感情的深厚,选用成语“鹣鲽情深”。排除A项;盼子心切:盼望见到孩子,心情十分迫切。喧宾夺主: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根据后文“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选用“盼子心切”更适合。丧子之痛:指失去孩子的痛苦。切肤之痛:亲身经受的痛苦(强调“亲身经受”),比喻感受深切。根据横线前“未出生便夭折”,选用成语“丧子之痛”。
【答案】 B
4.将下面的散句改写成整句。
达尔文的脚边掉落了一粒普通的种子,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人们的耳边响起了美妙的诗篇;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一粒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的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
5.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卫冕,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今日分别,谨祝编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应改为“提高”。(2)“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应改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应改为“不放弃”(意思对即可)。(4)“刮目相看”不得体,改为“非常敬重”。(5)“编安”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教祺”。
【答案】 (1)“建树”改为“提高”;(2)“卫冕”改为“考上大学”;(3)“慧眼识金”应改为“不放弃”;(4)“刮目相看”改为“非常敬重”;(5)“编安”应改为“教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优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意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态度的能力。A项,“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这项信息应该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B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合原文文意的。原文中说“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其余信息应该是正确的。C项,达尔文观点的确立是基于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D项,理解是错误的,作者公正地评价了达尔文拖延出版的原因,是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解答这类题目要建立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比较。
【答案】 A
7.下列有关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
B.达尔文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C.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D.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理论被当作异端并受到来自宗教界的攻击。
【解析】 达尔文拖延发表自己观点的原因应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
【答案】 D
8.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实用类文本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题目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进误区,就是答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注意依据文意解答。解答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自主选择角度作答,只要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提炼出丰富的内涵,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课件89张PPT。第五课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 × √ × × √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