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用数的组成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加深对几十几的组成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得数,并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方法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相互交流的意识,并受到事物具有内在联系的熏陶。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别人说话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方式。
?2、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10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基础,基本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在前几节内容中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对于如何用数的组成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学生还全然不知。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课上,我们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件)这位客人是……(学生:小猴)
师:今天小猴要带大家去参观数学乐园,但在参观之前小猴想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学生:有)
出示复习题:
第一关:我会算(1)10+7=
(2)8+10=
(3)12-2=
(4)16-10=
指明让学生口答,并选其中的第1和第3题,让学生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1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17;1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是1个十,是10)
第二关:我会填(1)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6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4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
指明学生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掌握算理
第三关:我会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出2捆小棒,在添上3根小棒,现在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你能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吗?
生:小棒表示的数是23.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刚刚摆小棒的过程吗?
生:20+3=23
师:2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多让几位学生说,再全班一起说。)
(2)师:小棒回原,请你先取出3根小棒,再添上2捆小棒,你发现现在你桌上有几根小棒,可以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生:小棒表示的数是23.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刚刚摆小棒的过程吗?
生:3+20=23,23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多让几位学生说。)
(3)师:我们现在桌上的小棒可以数字23来表示,请你先拿走3根小棒,你发现现在桌上还剩几根小棒,可以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生:桌上还剩下2捆小棒,可以用数字20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刚刚摆小棒的过程吗?
生:23-3=20
师: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2个十和3个一去掉3个一还剩2个十,是20。(多让几位学生说。)
(4)师:小棒回原,请你用小棒摆出数字23,接着拿走2捆小棒,你发现现在桌上还剩几根小棒,可以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生:桌上还剩下3根小棒,可以用数字3表示.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刚刚摆小棒的过程吗?
生:23-20=3。
师: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2个十和3个一去掉2个十还剩3个一,是3。(多让几位学生说。)(小棒放回桌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摆小棒,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理解算理,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刚才通过摆小棒,列出了这4道算式,一起来读读这4个算式。(生齐读。)这4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都是由3、20、23组成的。
师:对,这是4道有联系的算式。在这些算式中,这里的每个数和小朋友一样,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在20+3=23这个算式中,20称为是加数,3称为加数,23称为和。(学生一起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加数,加数,和,这3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加数加加数等于和。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加数加加数等于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谁来说说看在3+20=23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字。
生: 3称为加数,20称为是加数, 23称为和。
师:在减法算式23-3=20这个算式中,23称为被减数,3称为减数,20称为差。(齐读)仔细观察,被减数,减法,差,这3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生:被减数减减数等于差。(齐读)
师:谁来说说看在23-20=3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字。
生:23称为被减数,20称为是减数, 3称为差。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接下来考验升级了,我们来看看,从这幅小棒图上你发现左边有几根小棒,右边有几根小棒?
生:左边有40根小棒,右边有6根小棒。
师:你能根据这幅小棒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请生完成书本想想做做第一题。一生说2道加法,一生说2道减法,并选其中2道说算法。)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小猴子带我们来到了智慧果园,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你们愿意吗?把水果树上的水果摘下来,可是这些水果想要摘下来可没有那么简单哦,一定要算出水果上算式的结果,才能把他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看?(三组算式中:第一组摘苹果,4个苹果上都出示算式,算出一道就摘下一个;第二组摘梨,只有一个梨上有一道加法算式,第三组摘橙子,只有一个橙子上有一道减法算式,其他三个算式由学生联系第一个算式说出另外三个算式并算出结果)
谈话:摘完水果了,我们就跟着小猴去欢乐城堡看一看吧!一路上还有考验等着我们,走,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跟着课件完成6道口算)
谈话:终于我们终于来到了城堡门口。但是城堡的门上还有通关密码,只有解开了通关密码大门才能打开。(课件出示数字)光看这些数字你知道怎样解开密码吗?这里还有一些提示(出示左边加数、加数、和),这样你能解开左边的密码了吗?怎么求呢?
生:将第一栏的加数加上第二栏的加数,就可以得到第三栏的和。
师:右边这张表又有什么提示呢?(出示被减数、减数、差)你能解开密码吗?
生:将第一栏的被减数减去第二栏的减数,就得到第三栏的差。
师:好的,赶紧试一试吧!(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逐一汇报。
师:密码升级了,只有这3个数字,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呢?好的,赶紧来看提示,写出相邻的2个数。什么叫相邻,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生:按照顺序数数的时候,这个数的前一个和后一个数,就称为是与这个数相邻,如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6和8。
师:请你完成书本第27页的第5题,写出相邻的两个数。(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逐一汇报。
师: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终于城堡的大门打开了,我们来到体育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篮子里有20个篮球,篮子外有4个篮球。
师:你能用3句话说明题意吗?
生:篮子里有20个篮球,篮子外有4个篮球,一共有多少个篮球?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应该怎么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就是将篮子外的篮球和篮子里的篮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追问:你能列出算式吗?完成在书上。
师:打篮球玩累了,我们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一共要搬38把椅子,已经搬了30把。还要搬多少把?
师:要求还要搬多少把,该怎么计算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从要搬的38把里去掉已经搬的30把,剩下的就是还要搬的,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完成在书上。
师:看完电影小朋友出来排队回教室了,来看看。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4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30个,你知道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和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4-1=3算出小明前面有3人,3+30=33人。
生2:30-1=29算出小明后面有29人,29+4=33人。
生3:4=30=34人,其中小明算了2次,所以34-1=33人。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掌握了什么好本领呢?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0?? +??? 3??? =??? 23????????????? 23 -?? 3? =? 20
. . . . . .
. . . . . .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差
20?? +??? 3??? =??? 23?? 23 -?? 20? =? 3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首先我创设小猴子带小朋友闯关的情景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后面开展新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算理的时候,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摆小棒中感悟算理,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3.整节课通过小猴带小朋友参观数学乐园的情景贯穿,结构紧密。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
4.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体现了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练习分层设计,通过基础题、综合题、拓展题的练习,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常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中,相关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