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5 08: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
A.农作物种植 B.家畜饲养 C.城市的出现 D.磨制石器
2.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了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半坡居民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北京人
4.获取有效看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 “会使用天然火” “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足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栽培了
A.花生玉米 B.高粱甘薯 C.稻粟 D.稻麦
6.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7.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神话和传说,它是我们祖先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根据神话和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嫘祖—纺织缫丝 B.仓颉—创造文字 C.伶伦—制作音律 D.黄帝—教民开垦耕种
8.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了距今(2019年)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可以得出考古学家发现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中国元谋人 C.非洲南方古猿 D.欧洲猿人
9.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B.穿着用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 D.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
10.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要去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去
A.浙江河姆渡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
1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始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阪泉之战
13.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14.要考察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县 C.陕西西安 D.安徽繁昌
15.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吃上用陶器盛着的煮熟的猪肉
B.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16.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距今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等词语,出现的结果应该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7.下列关于远古人类“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
B.学会使用火
C.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8.今年立春以来,阴雨不断,省气象台多次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如何治水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哪一人物最早治理过黄河
A.禹 B.李冰 C.尧 D.舜
19.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制造磨制石器 D.使用陶器
二、简答题
20.假如你是河姆渡氏族中的一员,你收到了半坡氏族的邀请。临行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你应该去现在的哪一省份?
(2)他们可能会用什么主食招待你?晚上,你将会住在怎样的房子里?
(3)在生产生活方面,你的氏族和他们有哪些不同之处?(答出2点即可)造成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1)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2)为稳固政治形势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3)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三、综合题
22.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3日,“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在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述农业)材料一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
(工具推农业)材料二 见下面图1、图2
(发展源农业)材料三 见下表格
(著作纳农业)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稻、粟”的兴起流域。并写出种植这两种农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
(2)材料二图1中的“骨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用于什么劳动? 写出图2中“铁制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表格1”中的措施归纳商鞅变法的目的。文帝、景帝实行了“表格2”中措施,使得他们的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的局面”,请写出名称。
(4)材料四中《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请归纳出这部著作的地位。
2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材料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阅读材料回答:? ?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四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5)材料五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
(6)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C 6.C 7.D 8.A 9.A 10.C 11.D 12.B 13.D 14.A 15.C
16.B 17.D 18.A 19.A
20.(1)陕西
(2)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①居住的房屋样式有所不同;②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③饲养的家畜有所不同等等。
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不同。
21.(1)化石(考古资料)。
(2)分封制。
(3)西域都护。
22.(1)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河姆渡人(河姆渡居民)、半坡人(半坡居民)
(2)翻土;春秋后期
(3)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文景之治
(4)贾思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3.(1)群居
(2)北京人会使用火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大进步
(3)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4)禅让制 用人要发扬民主;做事要持之以恒,应用民主的方法选举干部;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要回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5)世袭制 启
(6)进步 虽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剥削制度,但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看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顺应历史潮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