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世界的气候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世界气候特点的判读
1.判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2.判断气候类型。
3.分析气候特征。
坐标法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表格法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2.8 13.6 14.9 16.4 18.9 19.9
降水(mm) 60 86 60 30 7 2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2.5 22.7 21.7 19.2 16.7 14.1
降水(mm) 0 1 7 13 26 79
(1)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1.判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判读如下:
①最热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②最冷月平均气温及月份。
③计算该地气温的年较差。
28 ℃
-5 ℃
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⑤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你的依据是什么?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①将各月降水量加起来计算出年降水量,即各月降水量
之和。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一般有: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等情况。如下图: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
全年降水总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主要关注两方面:
气温曲线向上凸(峰形)
气温曲线向下凹形(谷形)
南半球
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一看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的判断,看最冷月气温:
①>15 ℃
②>0 ℃、<15 ℃
③<0 ℃
④极端低温为
热 带
亚热带
温 带
寒 带
月均温 气温的描述用词:
低于-25 ℃
-25 ℃ ~ -15 ℃:
-15 ℃ ~ 0 ℃:
0 ~ 15 ℃:
大于15 ℃:
描述气温时间变化特点的一般方法:
酷寒
严寒
寒冷
温和(冬)
凉爽(夏)
高温(炎热)
二看降水:先是总量和降水量否均匀;再是每月降水量。
大于100mm:
50 ~ 100mm:
小于50mm:
描述降水量时间变化特点的一般方法:
多雨
少雨
干燥
具体步骤如下:
①依据最热月、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区分冬夏季节。
②依据最热月、最冷月气温高低,归纳气温特征及变化(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高温;终年严寒等)。
③依据最热月、最冷月降水量多少,归纳降水特征及变化(如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④将②、③步骤的归纳结论综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结论(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终年高温多雨”等)。
三看:气温和降水季节配合情况
十二 字 方 针 判 气 候
以“温”
定“带”
以“水”
定“型”
最冷月
(北1南7)
年雨型 雨林、海洋性
夏雨型 草原、季风
冬雨型 地中海
少雨型 沙漠、大陆性
>15℃ 热 带
0℃-15℃ 亚热带
<0℃ 温 带
学习新知
以“形”
定“位”
气温曲线向下凹形(谷形)
气温曲线向上凸(峰形)
南半球
北半球
各种气候类型分布与特征、气候类型判断
——以亚洲的气候为例
下图为某岛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链接中考
(1)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大是 ,主要原因是??????????????????? 。
热带雨林气候
甲
甲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气候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气候类型 对应的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降水影响着农业生产类型。
①南方地区降水多,形成了 以 为主的耕地农业。
②北方地区降水少,形成了 以 为主的耕地农业。
③青藏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以 为主,
种植业以 为主。
④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形成了以 为主,
种植业以 为主。
水田
旱地
畜牧业
河谷农业
畜牧业
绿洲农业
(2)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农作物熟制。
农业生产强调 ,各地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归根结底是受到 条件(气温)的影响。
春小麦
春小麦
冬小麦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秦岭——淮河线
水稻
水稻
青稞、小麦
一年二至三熟
一年三熟
因地制宜
热量
一年一熟
温度带 主要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界线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
(2)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农作物熟制。
农业生产强调 ,各地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归根结底是受到 条件(气温)的影响。
春小麦
春小麦
冬小麦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秦岭——淮河线
水稻
水稻
青稞、小麦
一年二至三熟
一年三熟
因地制宜
热量
温度带 主要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界线
亚热带
热带
青藏高原
气候对民居生活的影响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衣 阿拉伯人喜穿白色宽大长袍 适应终年炎热的气候
因纽特人穿厚厚的皮袄 适应终年寒冷的气候
藏族人民穿藏袍 适应低温、昼夜温差大的气候
俄罗斯人穿厚重的毛皮服装 适应冬季寒冷而漫长的气候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食 中国北方主食为面食,南方主食为大米 北方适合种小麦,南方适合种水稻
四川、湖南、贵州的居民喜食辣椒 气候潮湿
欧洲西部居民喜吃牛羊肉和乳产品 气候冷湿,适合发展畜牧业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住 因纽特人住冰屋 适应终年严寒的气候
中国陕北居民住窑洞 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
我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 适应当地高温潮湿的环境
西亚、北非厚墙、小窗建筑 适应当地高温、多风沙的环境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住 我国北方墙体厚、窗户小,南方墙体薄、窗户大 北方冬季气温低,能起到防寒保温的作用;南方气温高,能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我国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 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举例 与气候的关系
行 我国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 南方多雨,河湖众多
沙漠地区的骆驼 适应炎热、干旱、多风沙的气候
“高原之舟”牦牛 适应高寒、缺氧的气候
链接中考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结合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三种水果和主要产地的连线,错误的是 (填写水果名)。
柑橘
(2)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交通工具:甲地是 ,乙地是 。(在图2四种传统交通工具中选择)
骆驼
船舶
(3)比较丙、丁两省地理差异,填写下表。
(4)说出图1中两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或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
蒙古包:西北地区草场广布,当地居民多为游牧民族,蒙古包便于拆装和迁移。
窑洞:黄土不易崩塌,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
水田
面食
丙省 丁省
耕地类型 旱地 ①
主食 ② 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