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10:0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醉 翁 亭 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实词含义,理解文言虚词“而”“也”的用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本文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境导入】
同学们,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了方便好友游访,便在琅琊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这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朗读节奏。
2.借助课下注释,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理解文意。
3.请试着写出课文的段落大意。
明确:
1.琅琊(lánɡ)   颓然(tuí)   岩穴暝(mínɡ)
伛偻(yǔ) 山肴(yáo) 弈者胜(yì)
环chú(滁) 野sù(蔌) ɡōnɡ(觥)筹交错
阴yì(翳) 林hè(壑) 饮少zhé(辄)醉
2.略。
3.全文共4段:
第1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出人和事。
第2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3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4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二、深入探究——理解文意
1.研读第1段,欣赏景点之一:醉翁亭。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本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亭名由来: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2)请分析描写醉翁亭的环境时所用的写景方法。
明确: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渲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3)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意。
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研读第2段,欣赏景点之二:琅琊山早晚及四季美景。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本段分述山间朝暮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2)在本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明确: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向展开,写四时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霏开”“岩穴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花、木、风、霜、水、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3.研读第3段,欣赏景点之三:官民同游。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可分为几层?
明确:本段主要写了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都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明确: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面?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4.研读第4段,欣赏景点之四:归时之景。
(1)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本段主要写了太守醉归,自得其乐。
禽鸟之乐→山林之乐
游人之乐→随太守游而乐(宴游之乐)
太守之乐→娱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明确:“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明确:(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2)①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与民同乐”。②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太守。“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与民同乐”。
2.试讨论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解郁闷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品析】这一句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来解: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得和众宾尽欢的情态,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品析】对作者来说,“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太守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高兴,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位滁州人,有位游客来到滁州城向你打听去醉翁亭的路,请你根据本文第1段的内容告诉他怎么走。
明确:请你一直沿着滁州城的西南方向走,就会到达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路就到了酿泉,顺路拐弯,靠近酿泉的就是醉翁亭。
2.人们称赞欧阳修的散文富于诗意,誉之为“诗化的散文”。请你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你曾见过的一处风景名胜。
示例:我见过黄鹤楼,它的建筑很有特色,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已经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黄鹤楼越来越吸引中外的游客前来参观。
  六、本课小结
本文是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被贬后,作者仕途坎坷,有志难伸,心情郁闷,可是却以宽厚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他的志趣和情怀是美丽的,为后人所崇拜景仰。现在,在醉翁亭就有那么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可见他的情趣依然可以在后世找到知音。
附板书设计:







PAGE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