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整合点:生活中东、西、南、北等方向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人像图,说说为什么看到的
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教学,加深体验。
一 、根据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的方位
分别出示老师在教室前、后、左、右拍的照片。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拍?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几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四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判断,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同一个教室,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练一练: 做92页2、3、4题
1、做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看图,分别说说观察桌上的什么物体,想想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的。
2、做练习十五第3题。
让学生读一读题,说说你知道题里说的一件什么事。
交流:你是怎样编号的?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读题,给3幅图按时间顺序编号。
交流是怎样编号的,编号时怎样想。
总结:
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想从哪个方位看这个物体才能看到这种形状,由此判断是从那个方位看到的。
二、判断从某一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谈话:看了这些照片,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拍一拍?
拍照活动。
要求:请小朋友自己给小猴拍照,边拍边思考:我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了小猴的什么?
(3)组织交流。
(4)换位观察。
交流:说一说,你先找谁拍的照片,再找谁拍的照片,把小朋友和小猴连线时怎样想的?
练一练:做93页5、7题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1)让学生拿出《新华字典》放在课桌上,字典上部朝黑板方向。
(2)阅读课本,了解要做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连一连,交流是怎样连线的,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十五第7题。
(1)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2)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总结:
先通过观察、比较来分析物体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形状,然后判断从某一方位所能看到的形状。
三、巩固训练,内化新知。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观察的材料要准备充分。(材料:实物、图片、照片等)
2、无论是以个人还是小组为单位,都要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要求: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
3、教学要求要适度
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要多让学生体验、感悟,逐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