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升和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升和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5 10: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第 一 单元 第 2 课 总课时数:2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2 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究“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2.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
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
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量杯、量筒、台秤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 、调查袋装酱油、瓶装酱油的容量、桶装食用油容量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新课导入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物品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生、师生交流)?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有的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有的物品是用升作单位,那么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二)探究新知
1.温习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它们用字母分别怎样表示?
生: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
师:那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2.实验探究
(1)猜想实验结果
师: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倒满?
(预设)
生1:2杯。
生2:8杯
生3:10杯。
……
(2)提出实验要求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小实验。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
师:谁愿意将你们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一边倒、一边数着倒的次数,倒了10次就正好到了1000毫升的刻度。
生2:我们组是倒一次记录一次数据。一次是100毫升,两次是200毫升??,第10次正好是1000毫升。
师:大家通过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倒10次正好倒够1000 毫升的水。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对的。老师再告诉你们:1000毫升也叫1升。谁能说一说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1:1升等于1000毫升,因为1升里面有10个100升。?
生2:?1000毫升等于1升。因为10个100是1000。?
师:对,1升等于1000毫升。
(?板书出来:1升=1000毫升)
师:同学们刚才分组做了实验,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实验的录像片。
3.沟通生活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1升水有多重呢?你会测量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生1:先用量桶量出1升水,然后放到台秤上称一下就知道有多重了。
生2:我觉得生1说的不对,把装1升水的量桶放到台秤上称,称出的质量包括量桶本身的质量,不是1升水的质量。
生3:称出量桶和水的质量后再把水倒掉,称出量筒本身的质量,然后求出它们的差,就是1升水的质量。
师生通过测量得出:1升水重1千克。?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1升水重1千克。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页第1、4、5题。
2.教材第5页第2、3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习了解升和毫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设计意图:先温习旧知,然后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试验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1升和几百毫升、1000毫升的空间表象。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的实际,学生先讨论如何测量1升的水有多重,接着实际称量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测量环节,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实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2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1000毫升也叫1升
1升=1000毫升
1L=1000ml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的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知道就很少。
在教学1升=1000毫升时,先用量筒量出100毫升的水,接着讲它倒入容量是1000毫升的量杯中,通过实验得出:10杯正好倒满。这时教师告诉学生:1000毫升也叫做1升。这样进一步认识了“升”这一数学概念,又通过实验操作,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一数学结论;最后在做一做环节,通过台秤来测量1升水有多重,并说说你是这样测量的。
二次备课
(上课之后发现应该修改的教学环节)
修改前: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理解、去感悟100毫升、几百毫升、1000毫升(1升)的水到底有多少,有多重,建构升空间表象。
修改后:课的结构是指每堂课的组成部分,时间和顺序的分配,它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成:?
A、组织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主要任务是做好上课的精神准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环节约1—2分钟。?
B、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其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由已知过渡到新知,此环节约5分钟。?
C、新课教学(包括学生活动),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其任务是在于使学生获及新知识、新技能,发展智能。此环节约20—25分钟。?
D、巩固新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当堂课学习的新内容当堂消化、及时巩固,此环节约5—8分钟。?
E、结束课程:目的是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此环节约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