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第51-52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分类,感受同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特性;
2.能够按照给定或者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
3.经历分类过程,体会分类思想,掌握分类方法,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4.体验在分类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
5.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红黄原片
学具:红黄原片、书包
一、创设情境
(一)出示情境图
1.感觉怎样?
2.你们喜欢这样吗?
3.提点建议吧!
4.下面我们就来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房间的散乱,让人不舒服,找东西也不方便,激发学生对散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内在意识。
(二)感知分类
1.你觉得怎样整理好一点呢?(书——书架,玩具——篮子,笔——笔筒)
2.那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书、玩具,还有笔这三类进行分类整理。(课件演示)
3.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4.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5.小结:像这样把书和书放在一起、玩具和玩具放在一起、笔和笔放在一起,就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
【设计意图】:首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可以将散乱物品大致分为三类,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分类过程,让学生感受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的特征,感受到分类的好处——整齐、美观、方便。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按颜色分)
1.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圆片,现在请同桌合作分一分。(请一组到黑板上分)
2. 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分的?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分?是按什么分的?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
3. 小朋友在分的时候最好像张老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摆整齐。
【设计意图】:学生首先通过观察,明显的感受到这是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然后根据直观经验,动手将圆片分为两类,在反馈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分,从而悟出同一类圆片的相同特点就是颜色相同,此次操作颜色是分类的标准,老师在最后提醒学生最好一个对着一个摆整齐,是为后续学习左铺垫,学生在之前学习比较时,也有这样的经验。
(二)及时练习
1.老师再给每组增加几个圆片,请你们把这些圆片全部合起来,然后同桌合作再分一分。(请两组到黑板上分)
2.你是按什么分的?
3.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又是按什么分的?
3.小结:不管怎样分,我们在分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
【设计意图】: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大小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按照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同时再次感悟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特征,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不同。
(三)教学例2
1.你能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你打算怎样分?同桌说一说你的分法。
2.谁愿意到上面来按颜色分一分?(课件)
3.上面全是什么色?下面呢?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课件)
5.你这是按什么分的?(种类)
6.你能根据我们分类的结果,快速说出衣服的编号吗?裤子的编号呢?你为什么那么快就看出来了?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类标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分析,找出同一类物品的共同特征以及区别,概括出同一类物品需具备相同特性,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一)整理物品
1.看来孩子们已经学会分类了,小熊就是个邋遢大王,瞧,他的东西散了一地,你能帮它分一分吗?
2.请大家仔细观察:第一排全是什么?(水果)第二排呢?(服装)第三排呢?(玩具)第四排呢?(学习用具)
3.小结:分类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
4.来看看下面这些物品的相同特征是什么?
(1)是水果的画勾,蔬菜的画圈
(2)为水中生活的动物涂色
(3)圈出饮料
四、实践作业
(一)整理书包
1.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整理自己的书包。
2.你是怎么整理的?
3.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二)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1.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地方有分类的现象?
2.超市里,为什么要把玩具放在一起,书本放在一起,食物放在一起?
(三)整理鞋柜
1.回家后,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整理鞋柜,做一个生活小能手。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感受同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特性
2.能够按照给定或者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
3.经历分类过程,体会分类思想,掌握分类方法,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4.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类型
活动
测量、实验
作图、拼摆
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
归纳、演绎
类比、联想
猜想、验证
抽象、概括
计算
操作的经验
(13)3.6 4.3动手整理书包,你是怎么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4)1.2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原片有什么不同?动手分一分。(根据直观经验,将原片按原色分为两类)
(7)2.1分一分准备好的小棒(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短分,有的按材质分,学具教师提前左右按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按照自定的一个标准进行简单分类)
(2)1.1你觉得应该怎么整理?我们就按照书、玩具、笔这三类进行分类整理(课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将散乱物品大致分为三类,感受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的特性)
(11)3.4 4.2帮小熊整理物品,有水果类、服装类、玩具类、学习用品类(经过分类过程,体会到分类是有标准的,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12)2.3那些物品又具有相同特征呢?水果、蔬菜、水里生活的动物、饮料等(课堂活动1、2题以及补充题)(该环节通过涂一涂、圈一圈、勾一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些物品为同一类,即他们的相同特性,从而能按照给定的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14)3.5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超市里为什么要把玩具放一起?书本放一起?食物放一起呢?(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10)1.4 2.3第一种按颜色分,第二种按种类分,按种类把序号填入相应圆圈里(第一种是例1的巩固练习,第二种学生要通过分析,找出同一类物品的共同特征以及区别,那就是衣服和裤子,即按种类分),概括出同一类物品需具备相同特性。
思考的经验
(9)2.2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例2)?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类标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5)3.3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得出同一类原片颜色相同,从而悟出此次操作颜色是分类的标准)
(8)1.3总结:在分物品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
(6)4.1在分的时候最好一个对着一个摆整齐(来自于学生分小棒,比多少的经验,同时为后续学习象形统计图做铺垫)
体验的经验
(1)3.1(出示凌乱的书房图)问:感觉怎么?提点建议。(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内心的感受,迸发出对散乱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需求,体验分类的必要性);(3) 3.2现在感觉怎样了?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呢?(整齐了、美观了、方便了)
综合描述
让学生经历简单分类过程,感受同一类物品具有相同特性,能够按照一种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积累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的经验,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动手操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积累学习经验,感悟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关键教学设计
例2的教学
1.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把它们分成两类。
2.你是按什么分的?(按颜色分;按长短分;按竹子和塑料分,也就是按材质分)
3.总结:在分物品的时候,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同。
4.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例2)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5.说说你的分法(第一种按颜色分:蓝色和红色,第二种按种类分:衣服和裤子)
6.按种类把序号填入相应圆圈里(体现分类的作用)
7.这样分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