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滑轮组 教科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滑轮组 教科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5 18:5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滑轮组》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
《滑轮组》
课程学时
第1课时
所属学科
科学
教学对象
小学六年级
一、教学设计理念
探究性学习理念
通过科学馆自提升工具的模型设计,让学生通过预测、设计、验证、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性学习理念
使学生参加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的课堂体验。
Stem教育理念
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动手实现科学馆自提升工具的模型设计。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体验生活中工程活动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工具设计与改进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物、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四、学情分析
起点水平:学生已学习了杠杆、轮轴、定滑轮和动滑轮等简单工具的有关知识,并知道定滑轮能改变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利用实时投影辅助教学,及时评价与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实验记录单,将数据系统化,拓展学生的思维。
3.将数据转化成图表,建立数据模型。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板书道具
生具准备:A4纸、纸模、红笔、实验记录单、铁架台、滑轮、约50厘米长的线、约30厘米长的线、挂钩、钩码、测力计。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聚焦问题
ppt出示生活情景;
提出问题:你能否设计一个体验工具模型?
生结合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作用进行猜想
通过情景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出课题。
设计并展示
装置图
明确探究任务:设计一个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滑轮装置
明确探究任务,做好探究准备。
通过生生交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思维得到了拓展,让学生明确作出科学判断。
引导探究过程:
(1)模型要实现的功能?
(2)哪些工具可以省力?
(3)如何改变用力方向?
(4)定滑轮与动滑轮如何连接?
交流探究结果:点评并展示小组装置设计图,找出共同特点,引导各小组用正确的装置图进行探究实验。
点评重点:有无改变用力方向?是否能省力?
组内讨论:生开始画设计图,设计滑轮组装置。
组间互学:分享想法并展示,完善实验装置方案。
滑轮组的作用实验一
明确探究任务:验证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吗?
学生观察滑轮组用力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课件出示任务提示,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设计中的不必要的失误。
引导探究过程:
(1)测力计调零;
(2)重物包括动滑轮和钩码;
(3)匀速直线提升时读数;
(4)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交流探究结果:点评并展示小组成果,引导各小组得出探究结论。
用实验数据说明: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组内交流,投影展示,组间补充,得出探究结论。
滑轮组的作用实验二
师激疑:同学们设计的滑轮组达到了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的效果,但是小女孩力气不够,还是提升不起来,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她?可以如何改进?
生回答:增加滑轮组动滑轮的数量。
教师出示的激疑性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分析思路,发现问题,得出合理猜测,并激发探究的欲望。
明确探究任务:增加动滑轮的数量,能更省力吗?
学生观察滑轮组用力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前对实验材料、步骤与注意事项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正确并高效地完成实验。
引导探究过程:
(1)分工、合作组装滑轮组,小组开展实验;
(2)完成实验报告单;
(3)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单得出结论并展示实验数据。
凝练探究结论:将数据转化成图表,建立数据模型。点评并展示小组成果,深入讨论,得出结论。
用实验数据说明:增加滑轮组的动滑轮数量,能更省力。
组内交流,投影展示,组间补充,得出探究结论。
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起重机是如何工作的?
生提出猜测并说明理由。
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把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凝练提升,
课堂小结
用思维导图整理本课收获。
生进行整理并回答。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