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生活中的真菌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生活中的真菌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5 18:5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三、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调查吃过冬菇的情况。
b、问:冬菇属于哪一类的植物?
c、调查有哪些食用真菌、商店或超市中的真菌制品。
2、学习新课:
A、可以食用的真菌
活动过程:
1、把自己带的食用真菌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明确真菌是一类既不 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收集到的食用真菌的图片或实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4、交流——
对有关食用真菌的营养及作用的资料交流、分析、记录活动。
5、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B、食物发霉
活动过程:
1、食物和农物发霉的现象虽然很常见,但要马上拿来观察有时又不太可能。因此,上本课前十天左右教师就要设法收集发霉的物品,甚至创造条件有意让一些食物或衣物发霉,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观察材料,又可以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供依据。
2、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真实记录下来。
3、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适时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这一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发霉的条件进行有根据的大胆假设。
4、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如研究环境的干燥与阴湿的影响时,要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5、鼓励学生在课下切实完成自己的实验,并找时问让大家交流研究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可以绘画或拍照),分析原因, 发霉的条件: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C、食品保鲜
活动过程:
1、 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保鲜过程中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比较不同阶段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2、 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及上一课的经验,设计一种未来的保鲜技术。
D、小结:
E、作业;对家里吃剩的菜进行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