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
汉语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
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
如: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谓语
用来说明或陈述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汉语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汉语句子成分
宾语
谓语的涉及对象,即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如: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汉语句子成分
定语
修饰或限定主语。标志词“的”
(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往下落。
汉语句子成分
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状语
说明事物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结果、方式、条件、伴随情况、程度等。标志词“地”
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往下】落。
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或程度。
淡淡的朝阳把房间照得<更亮了>。
我的感冒比上次好了<一点>。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牢牢记住才靠谱。
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105班的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 105班的)同学 【都】 做 <完了>(语文)作业。
闰土的心里有无情无尽的稀奇的事。
(闰土的)心里 有 (无情无尽的稀奇的)事。
校长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
(校长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 <在我的眼前>。
句子成分划分练习
考点一
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
主语
谓语
“月光”和“树影”无法“发出沙沙的声响”。
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如:凉风习习,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起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考点一
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如: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发扬”和“产业”搭配不当。
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考点一
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不仅”和“而是”搭配不当。
“而是”改为“而且”
考点一
如:郴州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是能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
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
“能否”“是否”意味着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
考点一
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两面对一面
“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即“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因此,它后面的句子也需要包含两种情况。
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
改: 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
考点一
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晚会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歌声在我耳边回响。
“舞姿”不能回响。
改:删掉“优美的舞姿”
考点一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关联词搭配不当
4.一面对两面/两面对一面
5.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两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B.司法机关能否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制度公正高效的关键。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也能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
考点二
语序不当
如: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开展”与“策划”的词序不当。
改:策划与开展
——词序不当
考点二
语序不当
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分句次序不当
改: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而且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
考点二
语序不当
如: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
——主客颠倒
鲁迅先生这位大文学家对大家是比较熟悉的。
改: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可能比较陌生。
考点二
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2.分句次序不当
3.主客颠倒
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深山中的那位猎手。
B.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C.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D.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
C
考点三
成分残缺
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整个句子缺少宾语。
主语
谓语
改: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如:在郴州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为政之道和修身之方。
考点三
成分残缺
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改:去掉“在”或“让”
练习
修改病句:
通过对各个地区的实地调查,使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有了全面了解。
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改:去掉“使得”或“通过”
注意事项
当句首出现“通过”、“经过”、“由于”、“在”、“对于”等介词时,一定要检查句中是否还出现了“使”字。若出现了“使”字,则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
考点四
成分赘余
如: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沙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全长大约18公里左右。
“大约”和“左右”重复
改:去掉“大约”或“左右”
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B.通过持续不断的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
C.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修养身心、完善自我的功能,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考点五
句式杂糅
如: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
改: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是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
练习
修改病句:
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改: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考点六
不合逻辑
如:远远望去,整栋楼一片漆黑,只有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
——不符合客观事实
既然“整栋楼一片漆黑”,那怎么能说“只有一个房间的灯还亮着”呢?
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考点六
不合逻辑
如:资江风光带建设工程总面积差不多15平方千米以上。
“差不多”和“以上”矛盾。
——前后矛盾
改:去掉“差不多”或“以上”
考点六
不合逻辑
如:地里种着许多蔬菜,有黄瓜、白菜、豇豆、草莓等。
“草莓”不属于蔬菜。
——分类列举不当
改:去掉“草莓”。
考点六
不合逻辑
如:四川广元沉船事件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避免”与“不再”都是否定词,整个句子出现两个否定词,即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即“要让沉船事件再次发生”之意。
——否定不当
四川广元沉船事件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改:去掉“避免”或“不再”。
考点六
不合逻辑
1.不符合客观事实
2.前后矛盾
3.分类列举不当
4.否定不当
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弘扬社会新风正气。
B.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C.高考期间,一些爱心送考车为考生准备了考试所需的文具、风油精等提神药物。
D.近十年,随着进城务工及定居人口的增加,溪口村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减少至少100人左右。
A
考点七
表意不明
如: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是谁?老师还是“我”?
改:将“自己”改为“我”。
考点八
用词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位同学效尤。
“效尤”是“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含贬义。
改:将“效尤”改为“学习”。
如:近十年,随着进城务工及定居人口的增加,溪口村的常住人口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倍。
倍数不能减少
改:将“一倍”改为“一半”。
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C.为了让患病的弟弟早日康复,哥哥带上他的两个孩子踏上了漫天的寻医之路。
D.最近,阿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战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A
考点一
搭配不当
考点二
语序不当
考点三
成分残缺
考点四
成分赘余
考点五
句式杂糅
考点六
不合逻辑
考点七
表意不明
考点八
用词不当
题型一
辨识病句
如:《剑指中考》P46例题一
题型二
辨识病句修改的正误
如:《剑指中考》P46例题二
题型三
直接修改病句
如:《剑指中考》P47例题三
题型四
指出句子中的语病并写出修改建议
如: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考试效率和考试状态。
语病:搭配不当
修改建议:去掉“和考试状态”或在“和”后面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