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 四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 四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6 03: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历史
第三、四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题,共75分)
1.中世纪时的西欧,如果一个骑士遇到一位他不认识的公爵,公爵命令骑士为自己提供金钱,这位骑士最合适的回答是( )
A.“我有义务为您效劳”
B.“你不是我的领主,无权命令我”
C.“我是领主的佃户,无钱给你”
D.“你勒索我,我不怕你”
2.小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C.西周分封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下图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政治生活中的常见仪式。图中人物的关系是(  )

A.封君与封臣 B.主教与教徒 C.领主与农奴 D.主人与奴隶
4.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5.一份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农奴)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节日里领主才收取地租 B.地租包括实物和劳役地租
C.农奴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修道院的教士们贪得无厌
6.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劳动中的农奴 西欧庄园 封臣宣誓效忠
A.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封建的欧洲 D.封建的亚洲
7.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8.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学的形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引发了城市的起义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扩大
9.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这说明了(  )
A.大学有免赋税特权
B.大学享有司法特权
C.大学有教育自主权
D.大学地位高于教会
10.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
A.农民阶级 B.市民阶级
C.封建贵族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1.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这段材料叙述了(  )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
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
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12. “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  )
A.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   D.人身自由得到保障
13.1203年,西欧的十字军东征到君士坦丁堡时,对这座城市的富有和豪华充满敬畏。1444年,有人建议拜占庭帝国派年轻人到意大利去偷偷学习手工技艺。这200多年的前后变化反映的现象是(  )
A.西欧尤其是意大利等地城市发展迅速
B.拜占庭帝国保持了200多年的领先
C.由于长期分裂,东西欧之间缺乏了解
D.两个罗马帝国之间争取领先的竞争激烈
14.《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1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16.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中世纪”,
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在此期间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是( )
A.大封建主 B.国王 C.小封建主 D.教会
17.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到13世纪,许多城市
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西欧城市的兴起(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使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使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19. “我们,要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这是出自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誓言说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强调的封建依附关系是( )
A.封君约束封臣的契约
B.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
C.封臣对封君约束的契约
D.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平等契约
20.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1.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法令,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机构,由中央派官管理。这些措施实施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佛教传播
C.减轻农民负担 D.加强中日交往
22.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此段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23.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
B.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西传
C.改造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D.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24.“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传播宗教,从此其教徒的足迹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是(  )
A.大和民族 B.中华民族 C.阿拉伯民族 D.日耳曼民族
25.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阿拉伯的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阿拉伯文化发达的原因是( )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 ②为廷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
③大量吸收隋唐文化 ④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
26. (13分)制度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60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宣扬全体公民共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也就是说,只有占雅典人口1/6的居民能享受到这种“民主”。掌握实权的只是工商业贵族上层。而且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奴隶大都来自战俘,还有海盗掠买来的。雅典的手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15页
?材料三:见下图“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2分)

(2)材料二中的“全体公民”指的是哪些公民?这些公民可以参加雅典的哪一机构来享受“民主”?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民主是建立在哪一制度之上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当时的哪场改革密切相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回答,请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的制度都是维护哪一阶层的利益?(1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凡田,六年一班(赐给)……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日本《田令》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由于流行多神崇拜,半岛四分五裂,以至于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同,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顿和外族入侵,……
回答:
(1)材料一中,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日本哪位天皇采取了怎样的改革?(2分)


(2)日本在这次改革中在政治上的措施是什么?它使日本的社会制度有何变化?(2分)


(3)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然后改进社会的弊端,使日本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由此,给你带来哪些启示?(2分)


(4)材料二中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他创立了哪种宗教来实现目的?(4分)


(5)在唐朝除此之外,还有大食、新罗等国也有使者来到中国与大唐交好,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请就日本、阿拉伯两国与唐朝的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史实各举一例。(2分)


参考答案
1-5:BBAAB 6-10:CACBB 11-15:DAADD 16-20:DDCBD 21-25:ABDCD
26、(1)种姓制度;森严的奴隶制等级制度。
(2)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公民大会;奴隶制度。
(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查理·马特改革。
(4)统治阶层。
27、(1)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2)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使日本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敢于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4)默罕默德;伊斯兰教。
(5)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日本学习了中国的茶艺、汉字、书法、棋艺等;中国的指南针、火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后来,伊斯兰教也逐渐传到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