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政治是人的政治。
人才的选拔对于国家的治理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如何合理且方便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就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一、选官制度先秦时期秦魏晋南北朝汉隋唐“王位世袭”
“世卿世禄”军功爵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贵族政治平民政治士族政治平民政治九品中正制100%大权独揽皇权士族皇权士权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拥护,巩固皇权获得皇帝分享的选官特权,世代为官利益交换九品中正制时间:曹魏政权
首倡:陈群中央任命中正官(士族)评定人才等级任命官职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主要看重家世演变:
①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③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④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⑤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影响: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丞相司徒 不设
丞相三省六部制宰相政事堂中书门下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来改称中书门下提高了行政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三、赋税制度国家人民-财政支出:养兵、赈灾、工程、官吏工资···+财政收入:赋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即田税以成年男子为基础的徭役和兵役以户为基础的财产税,即户税(调)魏晋:租庸调制私有土地人丁土地人丁无主荒地流民国有土地其他流民北魏孝文帝:均田令国有土地人丁战乱魏晋:租庸调制每丁每年要向国家:
1、交纳粟二石,称做租。
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特点:征收对象以人为主唐:两税法背景: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土地平均税收平均土地兼并税收平均分夏、秋两季征收唐:两税法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藩镇割据户税:按人丁和资产多寡缴纳地税:按田亩多寡缴纳特点:征收对象
人丁和财产并重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影响:
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
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唐:两税法租庸调→
户税、地税自耕农→商人、官僚、奴婢以人丁为主→人丁和财产并重人丁和财产并重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唐:两税法魏晋:租庸调制明:一条鞭法
清:摊丁入亩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政治制度赋税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魏晋:租庸调制唐: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