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难点: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意义;东汉衰落及表现教学重难点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发生于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在垓下一战中战败项羽,获得最后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1、西汉的经济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及统治者的政策?产生的影响?材料一: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材料二: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无为》材料三:文帝曾经想作一露台,召工匠计之,置百金,便放弃了这个念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他常衣绨衣,还令他的夫人穿衣不得拖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淳朴。材料四: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户,小者不过五六百户。”社会状况: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措施:“兵皆罢归家”;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结果: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后,在制度上继承了秦朝一系列的制度,例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史称“汉承秦朝”2、汉初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郡国并行制。 汉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郡国并行制。目的:“惩亡秦孤立之敗 两幅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景帝是怎样做的?直接原因:景帝削藩
根本原因:高祖分封 同姓王结果:平定七国之乱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丞相权重,威胁皇权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他即位后西汉王朝面临哪些问题?他当上皇帝后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达到了鼎盛局面呢?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成功削减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选拔范围广,为真正优秀的人提供机会促进地方监察,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皇 帝 九 卿 有事上报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3)加强皇权的措施:
设立中朝,皇帝直接控制;提升尚书令的作用设立13刺史和司隶校尉,监察地方司隶校尉:督察三辅、三河、弘农,“公卿贵戚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币制改革,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业者(重农抑商)1、汉武帝推行的对内措施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设太学,确立儒学正统思想1、汉武帝推行的对外措施张骞凿空之旅,开辟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张骞凿空之旅,开辟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探究: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三、西汉的衰亡1、背景:
政治——外戚干政,政治黑暗
经济——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社会——沦为奴婢,社会动荡2、概况:
王莽篡位(公元 9 年— —23 年)建立新莽政权(新)
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加上自然灾害,西汉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政权被推翻。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四、东汉兴衰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实现“光武中兴”:1、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加强皇权加强皇权2、“光武中兴”问题探究 比较一下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相同点:都是治世局面;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有分裂割据的隐患;而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什么?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9.5岁;24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3、东汉的衰落【党锢之祸】
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党锢之祸共发生两次,均以士大夫失败告终,最终,灵帝被宦官挟持,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黄巾起义】
背景: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自然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概况: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历史9个月,以失败告终。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五、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书名:《史记》
作者:(西汉)司马迁
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共130卷
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名:《汉书》
作者:(东汉)班固
内容:以本纪、表、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卷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评价:语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书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纪传体的断代史五、两汉的文化1、史学成就2、其他成就(1)文学成就:汉赋、乐府诗(2)医学成就: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张仲景 —— 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医圣”
华佗 —— 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3)数学成就: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东汉:《九章算术》(5)天文成就: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撰写专著《灵宪》候风地动仪(6)农学成就: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4)造纸术(四大发明之一):(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纸质粗糙)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纸出现以前的书写载体:
书写不便、昂贵笨重、不易推广课堂总结:构建本课知识体系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