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示,本单元两个板块采用文本研习和社会实践的学习方式。在文本阅读中,对战争与人的命运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报道与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的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亡,在流血。无论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会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但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泯灭不了善良。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寻到了亲情,找到了温暖,互相确定了对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应有的地位。 《一个人的遭遇》这篇表现战争的小说在莫斯科电台广播时,令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聆听,当时寒风扑面,他们听着听着便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使无数人泪飞成雨。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战争是什么?是被一颗子弹贯穿身体后在地面上翻滚时,那种彻底的疼痛和将死的恐惧;是一枚炮弹在眼前炸开时意识的丧失和肉体的摧残。如今世界上的枪炮声并没有平息,战争每天都在吞噬新的生命。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战争的罪恶,思考战争给人带来的伤痛;我们应铭记不幸,珍惜和平,捍卫和平!
《落日》
1931年9月18日,是中华民族遭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开始;1945年9月2日上午9点18分,则是中国人民欢呼抗战胜利的开始。日月轮回,岁月沧桑,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忘不了为了挺起民族的脊梁,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保家卫国,多少英勇的中华儿女血染沙场。当最后一面 “太阳旗”在中国领土上落下,中国人民迎来了 “落日”,更迎来了“日出”,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图片两组》
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在浩如烟海的战争史册中,无辜的儿童、柔弱的妇女面临的是屠杀和不幸。今天当我们再次揭开历史的眼睛——历史的照片时,我们观察照片,介绍照片,解说照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妇女、儿童乃至整个人类的灾难性危害,同时来共同祈求和平,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有你有我,拥抱和平,杜绝战争。
课件9张PPT。第二单元单元导读2345678Thank you for watching !
一篇优秀成功的记叙文应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描写,扎实而有个性的语言,精妙恰当的叙述角度。在这几项因素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叙述角度通常可以分为三种: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的叙述运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文中“局部”出现,一种是在文中“整体”出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其人称体现出一种距离感,所以多用于对人物的冷静评判。
第三人称叙述被称为“全能全知”写法,作者自己不露面,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这种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写人叙事,总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根据具体素材和要表达的情感做出准确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要有利于“我”的心怀的袒露,情感真实。
2.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3.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则似乎有冷眼旁观的意思。
记忆总是让人难忘的。请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在800字以上。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郭 蓓
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到现在我还能回忆出她的慈祥面貌。①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它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哟,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哟。”外婆笑着,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么。
“去拿你的毽子吧,好久没有玩了。”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地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我有些生疏,没玩下几个来。我正感叹呢,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外婆其实玩得很好呢,竟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只顾着出神看外婆了,却不知道外婆到底踢了几个。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得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却还带有几分得意,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真的好久没看到外婆这么灿烂的笑容了,像清泉,直沁心脾。那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就这么停下。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外婆的笑竟也消失了,我仿佛看到外婆的皱纹更深了,眉头更锁了,我没有看错啊。外婆,是外婆痛苦的面庞,外婆的心脏病,该死的病。我焦急地翻着屋子,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
“外婆,药呢,药呢?”我喊着。却没有听到回答。外婆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
我给妈妈打了电话……
救护车是来了,可是外婆却永远地离我远去了……
仔细回想,竟发现自己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多少,以前,我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去看外婆,可是现在,我的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②
外婆,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③
①开头平淡,缺乏吸引读者眼光的因素。
②缺少人称的转换,情感流露不充分。
③结尾未能达到情感的高潮,心灵的呼唤没有到达极点。
1.开头乏美
可以运用歌词开头,然后再打开回忆之门,这样富有诗意,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
2.人称单一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但是全部用一个人称显得单调,可以在后面转换为第二人称,面对面倾诉,抒情性会更强。
3.结尾缺力
这篇文章还欠点火候,尤其是文章的收尾似乎过于仓促,没有将“我”对外婆的怀念推向高潮。可在结尾处增加对外婆的呼唤,一声“外婆”,一声思念,读者内心最隐秘的琴弦也会跟着不由自主地颤动了。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郭 蓓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歌声,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它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哟,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哟。”外婆笑着,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么。
“去拿你的毽子吧,好久没有玩了。”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地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脚和毽子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默契。又踢飞了,我撅起小嘴,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毽子好像粘在外婆的脚上,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看着出了神,竟忘了数个数。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得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多年之后,我还记得外婆那天的笑容,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记忆里。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在那一刻定格。可是外婆的腰弯了,外婆的脸扭曲了,外婆的眉头锁了,外婆的笑竟也消失了,外婆倒下了……我不忍再回忆下去,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长大后,妈妈告诉我,是该死的心脏病夺去了外婆的生命。
外婆,我再也吃不到你做的甜腻腻的糖饼了,再也听不到你唱的悠悠的摇篮曲了;外婆,我是多么想再听到你骂我“小妮子”,多么想再坐在你的三轮车上听你笑着喊“卖小猪咯”。
外婆啊,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外婆啊,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外婆啊,你在天堂还好吗?
“外——婆!”
升格后的文章运用歌词开头,富有诗意,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后面转换为第二人称,抒情更加强烈。结尾处增加对外婆的呼唤,深情的思念牵动读者心灵。文章升格以后思路清晰,感情真挚,叙述角度合理,人称转换自然。在叙述中传达出对外婆的追忆和呼唤,令人怦然心动。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首先,应考虑选材,如:此事必须是自己亲历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真情实感的要求,因此,宜用第一人称来写;事件应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不要落入“生病补课”一类的俗套。 比方写父母亲朋的某种精神对自己心灵的震撼(下岗后自强不息);亲友师长对你的关爱而引起情感上的互动(无意中翻开母亲的日记本,里面全是你幼年的生活记录,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众多的第一次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记录,更是父母心血的铸成);社会上一些体现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给予你思想上的启迪(奥运健儿拼搏精神、军民合力抗震救灾)……
其次,应考虑表达技巧和重心,为什么、怎么使你感动是重点,若歌颂人物要写好人物的言行、心理,特别是某些细节;若主要记事应记叙具体生动、详实充分。
感情应该融在行文过程中,不应该在文尾人为地拔高,换句话说,感动是读者的共鸣,不是作者空喊出来的。
【参考例文】
感 动
柔和而寂静的夏末秋初的午后,我骑着车穿梭在扬城古老的街道上,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
阳光很好,温暖芬芳,透过绿色晶莹的绿叶直直地倾泻下来。
我推开一家精品店木制的大门,有叮叮当当清脆的铃声。那木架上放着一排排精致的蜡烛,望着它们,那点点滴滴感动的心情便如这午后的阳光洒满我的周身。
那是一个停电的夏日夜晚,我拿着点亮的蜡烛在家里走来走去,闷热的天气使我烦躁,妈妈看着我,轻轻地说:“你拿着蜡烛走来走去的样子,像极了天使。”就那么一瞬,有时空转换的感觉,我仿佛真的就成了天堂里快乐的天使,心里是微微感动着的。
带着淡淡的感动,我继续着我的旅程。猛抬头,我望见了那清澈明亮的天空,深邃的。我仿佛看见了好友夸张的笑容。想起了那个迷人的午后,给予我的浓浓的感动。那天我站在学校五层楼高的地方,仰望天空。我的头发在空中飘飞,我的眼睛开始晕眩,我看到天空的云朵以优美的姿势大片大片地蔓延过城市。我不快乐,因为刚刚结束的那一场考试。我在想,是不是所有寂寞的人都爱看忧伤的天空。
这时你跑过来紧紧地抱住我,你打招呼的方式曾使我受不了,可现在我希望你抱紧一点,再紧一点,让我感受你传来的力量。你与我一起仰望同一片天空,你对我说:“喔!亲爱的,你知道天空有多么浓烈的感情吗?我可是强烈地热爱着最后一缕光线照射在云朵里那依依不舍的激情呢?所以再多的不快乐也得遗忘掉,因为我们有那么大那么大的天空。”望着这广阔的天空,我的心变得清澈起来。
哦!亲爱的好友,你可曾知道,你给予了我那么多那么多的感动,多得连天空也装不下了。我需要亲爱的你与我热烈拥抱,告诉我我的天空那么大。
继续向前骑着,我遇见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温柔地对我微笑;看见了卖红薯的老人热情地向我招手;碰着了小贩手中大捧的气球;就连行色匆匆的人们也仿佛是我多年的挚友……这一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感动让我眩晕。我在想:如果没有了他们,这些陌生的人们,我会丧失掉多少的温暖与感动呢?
阳光开始变得稀薄了,我的旅程也要结束了,我希望我可以是一个一生行走的人,那样我就会遇到更多温暖的感动。
【点评】 作者用优美的文笔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将回忆与现实中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母亲眼中拿着蜡烛的小天使,朋友的拥抱与安慰,陌生人的微笑与热情……这一切既平常又特别,富有情致,让人感到美好和快乐。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用心去感受,并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将是我们每一个在生活旅程中行走的人的珍贵记忆。
课件33张PPT。第二单元单元序列写作(二)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Thank you for watching !单元综合测评(二) 和平的祈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分)
回 乡
余显斌
将军离开的时候,才十八岁。那时,将军背着斗笠,戴着军帽,很精神,也很帅气。
将军是跟着刘邓大军离开的。
将军离开时说,自己会回来的。将军拉着张婶的手说:“大妈,你救了我,到时我会回来看你的。”将军红着眼眶又对吴哥说:“大哥,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将军挥着手走了。将军这一走啊,南北东西,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将军汇来东西,打来电话,问张婶好,问吴哥好,问乡亲们好。将军说,自己很想回来,可是,没有时间啊。将军说,自己一旦有时间,一定会回来,一定会看望乡亲们的 。
大家都说,将军还记得老家,还记得大家呢。
张婶擦着眼睛说:“哎,孩子受苦了。”在张婶眼中,将军一直还是个孩子。
吴哥也点着头,安慰道:“现在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张婶有时会望着村口,自言自语道:“咋不回来啊,是不是忘了老家啊?”吴哥摇着头,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叹一口气。
两人就谈起当年的将军,那样年轻,就是营长了,就带着部队打仗,就受伤了,在张婶家养伤。那时,生活多苦啊,没啥好吃的,上顿红薯下顿红薯的。张婶说罢,长叹一声道:“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
吴哥仍不说话,咂吧着烟锅。那次,国军士兵听说一个解放军伤员在村里养伤,还是营长,就赶来抓。自己听到消息后,赶到张婶家,背起将军就跑,躲在山上三天三夜啊。国军士兵放火烧山。大火呼呼的,将一座山都烧秃了。自己和将军躲在一个水塘里,一人嘴里衔着一根芦苇管,这才躲过一劫。
两个老人说着,仿佛再次回到了当年。
终于,张婶没有等到将军回来,闭眼前告诉孙子周根,将军回来了,替自己告诉将军啊,当年,生活不好,受苦了啊。
周根点头,默默无言。
吴哥不久也走了,临走告诉儿子吴竹,将军回来了,告诉将军,老哥哥一直想着他呢,盼着他呢。
吴竹也点着头,默无一言。
两人都想,将军能回来吗,以老人们所说的年龄,将军现在也是花甲老人了。
听村长说,将军身体一直不好。当年的那颗子弹一直没有取出,还在脑袋里。老人们临终的嘱托,能兑现吗?
他们心中,就有了心结。
他们没想到,将军真的就回来了。
将军回来,是在一个深夜,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唧唧。
一辆车悄悄在夜色里来,又悄悄在夜色里离开。第二天,当村人听到消息后,都围着村长炸开了:“将军回来了,咋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有人叹气:“哎,老家毕竟是山里啊。”
周根咳了一声,这……这样,自己咋的告诉奶奶啊?奶奶听到这样的消息,会在地下瞑目吗?
吴竹更是摇着头,一声不吭。
村长低沉着声音告诉大家,车子走了,将军没走,留了下来。见大家都睁着眼睛,四处张望着。村长说,车子带回的不是将军,是将军的骨灰盒。将军十几年前枪伤就发作了,瘫痪在床上,记忆力已经模糊,啥也不知道了。临死前,将军竟然清醒过来,告诉家人,他要回家,要回到霍山去,那儿的乡亲在等着自己,张婶在等着自己,吴哥在等着自己,自己活着不能回去,死后也要回去。
大家听了眼圈都红了,有人问:“葬……葬在哪儿啊?”村长说,将军死前吩咐,将自己骨灰带回来,悄悄葬在霍山的土地上,不要举行追悼会,不要起坟,不要立碑,不要让人发现墓地。
周根急了道:“我们该去放一挂鞭炮啊。”
吴竹点着头道:“对啊,清明了,也得去挂一串纸啊。”
村长摇着头,因为,将军说,当年在这儿,自己受伤,连累了乡亲们。也连累了这儿的树木山林,遭到火烧,自己一想到就愧疚。如果,将来大家要祭奠自己,到了清明节,就栽一棵树吧。栽一棵树,就等于替自己报答了故乡一份情意。
大家再次沉默着,久久无语。
以后,每到清明,村子里的人都拿着树苗,在山上四处栽着。周根和吴竹栽的格外多,山前山后,河边坝上。他们说,这是替他们的奶奶和父亲栽的,奶奶和父亲是将军的老友,一定更想念将军。
村子,于是就掩映在一片绿色里,一片花光中,一片鸟鸣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回乡”展开情节,主要写了乡亲们的“盼”和将军的“愿”,而这“盼”和“愿”之间留给了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B.“时间,一天天过去,将军的电话慢慢少了”,这既暗示了当时将军的身体状况不佳,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难为了这孩子,也不怪把我给忘了”,这句话写出了张婶对将军的理解,她认为将军现在生活好了,是不会回来的。
D.小说通过“村长”这一形象,交代了“将军”后半生的生活状况,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同时,也丰满了将军这一形象。
C [“她认为将军现在生活好了,是不会回来的”错。]
2.小说中将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身经百战、作战勇敢,18岁当营长,脑袋里有未取出的子弹;②具有感恩情怀,没有忘记张婶、吴哥和霍山的乡亲,想着回馈霍山;③为人低调,仁爱善良,让人将骨灰悄悄葬在霍山,不惊动乡亲,对霍山的山林树木因自己受连累遭火烧而深感愧疚。(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6分,三点8分)
3.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的结尾描绘了霍山绿树葱茏、鲜花盛开、山鸟鸣唱的美好景象,(2分)暗示了霍山乡亲不会忘记将军,永远纪念他,(2分)也暗示了今天的美好离不开先烈的奉献,以景结文,(2分)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分)
红高粱
莫 言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
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节选自《红高粱家族》,略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红高粱充满诗意,也隐含血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B.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壮美与优美兼具,既呈现了家乡的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C.小说开头管“我父亲”叫“土匪种”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余占鳖。
D.余司令“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这体现了余司令的粗野狂暴与果断干练。
C [“表明我对父亲的态度是不尊敬的”分析错误。原文称呼父亲为“这个土匪种”只是一种叙述的腔调,显得野性十足。]
5.有人评论本文的开头“兼具现实的真切感与历史的厚重感”,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现实的真切感:开篇时间具体到“八月初九”,如同现实生活记录的再现;小说通过“父亲”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如“热烘烘的香味、凉气逼人、打了一个冷战”等,给读者呈现了真切的生活场景;送别场面描写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切感。②历史的厚重感: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九年”,距离读者已有近百年,小说又通过“我”的叙述,拉开与那段往事的距离,增强了历史感;开篇就交代日后余占鳌成了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种叙述方式也突出了历史的厚重感。(每点4分,其他答案学生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莫言曾说“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艺术风格上的“邪劲儿”。(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邪劲儿”指的是小说创作不走寻常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小说淡化了情节,打破了时空的顺序,灵活地将两代人的故事交错叙述以推动情节向前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没有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特征,而是让人物的成长变化自然地通过环境得以体现。③从叙述风格上看:小说打破了单一的叙述方式,兼有“我”的有限视角和“我奶奶”的全知视角,将人物在小说中的表达与我的表达自然结合,无拘无束,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从主旨表达上看:小说弱化了主旨表达,在不经意间让读者体会中国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淳朴态度和生命之气,让小说有一种原始的激情和力量。(“邪劲儿”的解释不作采分点,其他各点每点2分,其他答案学生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编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新华网2017年11月02日)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编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
智能潜能》,人民网2018年09月19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A [并非是对其培训的结果。阿尔法元“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其中的“自我学习”应指自己模拟对弈。]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A [B项,“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与文意不符,无中生有;C项,“掌控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不合文意;D项,“以科研引领发展”不合文意。]
9.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情节和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材料一:侧重介绍发展迅猛的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恐惧和不安,人类需要的是高智能、可控制、有情感的人工智能。展望科技迅猛发展的未来社会,表达了人们的忧思和不安。(1分)
材料二:侧重介绍腾讯的人工智能产业落户上海、服务上海及“腾讯同传”在同声传译方面的亮点和成就。立足于介绍腾讯公司的产品,宣传公司的杰出成果。(1分)
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策略,要扬长避短,深度开发。立足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振兴,为国家相关部门建言献策。(2分)
三者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写作的侧重点也不同。(2分)
二、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________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点的空白。整个降落过程可谓________,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绝大部分月面软着陆技术,但落月难度更大。
嫦娥四号与地面交流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其间会产生约60秒的延时,这对于________的降落过程显然太久,因此落月全程需要由它自主完成。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CNC系统。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为了防范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CNC系统设计了数据延时注入功能,即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做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包提前发送到着陆器的某个地方暂存,( )。CNC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并剔除病灶,保障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________。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朝思暮想 惊心动魄 变幻莫测 万无一失
B.梦寐以求 触目惊心 瞬息万变 安然无恙
C.朝思暮想 触目惊心 变幻莫测 安然无恙
D.梦寐以求 惊心动魄 瞬息万变 万无一失
D [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材料中说天文学家迫切期望了解月球的背面,应选用“梦寐以求”。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材料中用来形容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降落过程,用“惊心动魄”恰当。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材料中指嫦娥四号降落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变化,用“瞬息万变”恰当。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万无一失:十分稳妥,绝对不会出差错。材料中指“落月过程”不出现任何问题,用“万无一失”恰当。故选D项。]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B.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
C.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D.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
A [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括号所在位置是对“数据延时注入功能”的具体阐述,陈述的对象是“数据”,从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标签时间”是固定的,而“着陆器”上的时间是变化的,因此应选择“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排除B项,答案为A项。]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B.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C.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D.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
B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应改为“费时三年研发的”;“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应改为“负责……整个过程的控制”;“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应改为“奔月、环月、落月”。所给选项中,A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B项,修改正确;C项,“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D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故选B项。]
13.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信的主体部分,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5处并修改。(5分)
我是××学院2018届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本人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出类拔萃,曾多次获得院奖学金。
我生长于农村,农村生活磨炼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我相信我的素质与能力正是贵公司必需的。值此择业之际,我真诚地期盼与责公司合作,为公司发展做出伟大贡献。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求职信,热切期盼得到您的惠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①“出类拔萃”,指超出一般(多用于形容品德、才能),句中用来指自己成绩优秀,使用不恰当,也不够谦虚,不得体,应改为“突出”或“优秀”。②“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句中说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是对方“必需的”,不得体,应改为“需要”。③“与贵公司合作”不得体,“合作”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彼此之间为平等关系,用在求职信中,不得体,应改为“加盟贵公司”或“成为贵公司的一员”。④“伟大贡献”,指卓越而崇高的贡献,“伟大”表示十分崇高卓越,用在自己身上,不得体,应改为“贡献我的力量”或删掉“伟大”。⑤“惠顾”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此处指得到对方认可,使用不恰当,可改为“垂顾”或“认可”。
[答案] ①“出类拔萃”改为“突出”或“优秀”。②“必需”改为“需要”。③“与贵公司合作”改为“加盟贵公司”或“成为贵公司的一员”。④“伟大贡献”改为“贡献我的力量”或删掉“伟大”。⑤“惠顾”改为“垂顾”或“认可”。
14.下面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介绍该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表述有条理,不超过100个字。(6分)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表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所给的图表是流程图。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本题由题干可知,所给图表是“某单位工作人员请假、销假流程图”,由图片可知,起点为“填写请假条”,然后是“部门领导签字”。由图表来看,请假“超过三天”,首先要找“人事领导签字”,然后才是“人力部审核、备案”,“人力部销假”;如果请假“三天之内”,则越过“人事领导签字”一栏,直接是“人力部审核、备案”,然后是“人力部销假”,如果“超假”,还要再找“人事领导签字”。考生按照流程图自上而下的顺序及箭头指示方向,表述清楚即可。
[答案] 示例一: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部门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直接报人力部。若请假超过3天或假期超期,还需请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
示例二:请假时,填写请假条后找领导签字:3天内,只需部门领导签字;超过3天,还需人事领导签字。然后上交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时,未超假,直接报人力部;若超假,由人事领导签字后再报人力部审核、备案、销假。
三、写作(5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英雄,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一个国家需要英雄才不幸。
——伽利略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两句话的内涵。郁达夫的话语强调英雄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意义: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英雄是可悲的,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而有了英雄后必须加以拥护、爱戴与崇仰,践行英雄的理想与精神。伽利略的话语则强调当一个国家需要英雄时,这个国家常常是处在危难之中的,从根源上说这显然是不幸的。的确,和平、理性的国家是不需要英雄的;只有失去常态的国家,才将一国之命运与希望完全寄托在英雄的身上。
写作时可以就其中一个观点重点阐述。比如谈论英雄的意义:英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魂,是支撑民族自信心的桥梁,是民族力量之源泉,荣光之所在;是一个民族浩瀚历史星空的明星,其闪耀的光芒温暖着民族的身骨,影响着民族的一代又一代。而没有英雄的国家的确让人鄙夷,任何一个国家,哪怕一座城市都需要英雄,需要榜样。同时,适当兼及另一观点:诚然,一个需要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但正因为不幸,更需要英雄在黑暗的夜空点燃星火,需要英雄将那光明扩大,扩大至一簇一团一世界,才能够使不幸的国家走出不幸。也可以两者结合,使立意富有思辨色彩。比如可以确立观点:存在英雄的国家是幸运的,需要英雄的国家又是不幸的。
另外,自拟标题时要准确简洁,角度小巧,能够如实地概括材料内容,让人可以“按图索骥”,能够给人以启迪与教益;避免以偏概全、大而无当和诗意蹈虚。
【参考例文】
英雄如星,照亮后路
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文明开化的,当一个初生的国家如同婴儿般在时间的长流中蹒跚而行时,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给予它力量,一双智慧的眼睛指引它方向。
在印度,圣雄甘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让受尽压迫的殖民地居民拥有了独立与自主的权利,使他们摆脱受人奴役的日子,真正地主宰了自己的生命。在印度独立后,新生的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当时已78岁高龄的甘地,以绝食为代价,换取这个国家的安宁与冷静,正是这样无私而伟大的行为,使印度的生命得以延续。他用他瘦弱的脊梁背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量,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有一抹紫色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因血色而浑浊的双眼。那是被侵略者残酷绑上火刑柱的圣女贞德,她燃烧的衣裙连同她坚毅不屈的脸庞,深深地映在每一位法国士兵的眼里。于是他们呐喊,他们战斗,他们要让贞德长眠于祖国的土地,而不是耻辱地、被侵吞地,属于敌国的土地。于是那火焰成为旗帜,成为支撑国家重新站起的脊柱。而最初,她只是个农村的少女,在四起的战火下,无家可归,对故土的热爱,唤起了她心中的勇气与信念,于是她换上男装,拿起武器,即使面对死亡,也只轻蔑一笑。她是个普通人,也是一个英雄,国难当头,每一个抗争的人,都是英雄,正是因为这无数平凡又普通的英雄,使得法国在战火的侵袭下,坚强地挺了过去,当人们走在静谧的塞纳河边,仍旧会感叹地说起曾经那个勇敢的奥尔良少女。
乱世中的英雄是希望,是战火中永远高举的火炬。但并不是只有乱世才需要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弥足珍贵。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王冠上一颗闪耀的宝石。他的伟大不仅来自他近乎完美的巨著,更是因为他对社会的批判与思考。身为庄园主,他并没有坐拥财富,享受生活,反而因为那几百公顷的土地,而心怀不安,甚至想把土地分给农奴,这在当时的俄国是非常叛逆的行为,也加大了他与他深爱的家人之间的矛盾。社会的腐朽与家人的不理解,使他的心处于煎熬之中,却也使他的思想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于迷茫与困惑中点亮指引前路的明灯,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持节的苏武、耳聋的贝多芬、残疾的霍金,他们都以顽强不息的精神屹立于精神的高峰之上,以坚毅的姿态和闪耀的人格成为我们所仰望的英雄。由此可见,国家需要英雄。诚然,有些人的理想是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但正因为如此,被鼓掌的人也必不可缺,如果人人都甘作路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将趋于平庸,最终被埋没在时间的流沙下。所以说,没有英雄的国家是可悲的,但烧死布鲁诺、迫害伽利略的国家更悲哀,他们亲手毁掉了灿烂的智慧之花却不自知,于是国家的丧钟被敲响,亡国的跫音在耳边回荡。
时代需要英雄,他们如同夜空上的点点繁星,就算只有星火之芒,也足以烧起燎原之火,照亮后人前进的路。
【点评】 文章一气呵成,颇有气势。题目赏心悦目,韵味十足。开篇精警而形象,运用比喻修辞,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英雄对于国家的意义,同时暗扣标题“英雄如星,照亮后路”。主体从两个方面阐述:乱世需要英雄,和平年代同样也需要英雄。过渡自然,举例点面结合,语言准确生动,论述有力。结尾呼应开篇,使文章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