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八)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执行日本军部“一人一机,一弹一军舰”这一命令的是神风特攻队,这是二战时臭名昭著的部队。
②连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攀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③他们夫妇死里逃生后,那些一起参加会议的美国人纷纷抚着胸口划十字:“奇迹奇迹!你们居然从炸弹下逃生!”
④邵飘萍先生不畏国民党言论钳制,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⑤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带领观众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⑥许多球迷都觉得梅西本场第1、2个进球太关键了,但我以为,梅西的第3个进球才最震撼人心,因为这一进球场景让全世界阿迷都彻底放心了——阿根廷出线了!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B [①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符合语境。②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使用对象不当。③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符合语境。④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感彩不当。⑤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不合句意。⑥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符合语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校自从开展“让文明走进心田”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文雅的举止代替了追逐打闹,文明的语言取代了谩骂和喊叫。
B.事实上,有一种理论说,成年人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安全感不足,而安全感不足的主要根源就是童年时期的原生家庭教育出了偏差造成的。
C.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着力捍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D.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是用于公共交通的一项创新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打造文明城市、塑造城市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 [A项中途易辙,把“自从”调到句首。B项“根源就是……”与“是……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将“的主要根源就是”改为“主要是由”。C项,成分残缺,应在“突出”后加“的态势”。]
3.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D [①由“情怜犹子”可排除“挽母亲”,由“数十年”可排除“挽岳母”;③由“乘龙”“坦腹”可知为“挽岳母”。]
4.下面是一首流传很广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部分歌词,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后生
①花香之地无和平 ②一腔无声血 ③月圆之夜人不归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D [由“刀光影”可引出“月圆之夜人不归”和“花香之地无和平”;根据对称原则,“一腔”应与“万缕”对应,所以选择③①②。]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①________________,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②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明指南针,③________________,而是为了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住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居住环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③并不是为了在海上获取霸权
6.以“世界各国”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国际上恐怖活动猖獗,造成众多无辜平民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对有关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和普遍谴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这里重点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单句,短句变长单句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主句,然后把其他句子合并组合,让其充当主句的修饰语。基本原则是不得改变原句子的意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答案] 世界各国对国际上日益猖獗的造成众多无辜平民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威胁有关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安全的恐怖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普遍谴责。
7.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某中学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请模仿上述栏目,再新创一个栏目,并写明栏目内容。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写栏目名称时,语言要简洁凝练,表意明确。栏目内容要与栏目名称相关联。
[答案] 示例: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收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8.右面是叙利亚战争期间,叙利亚霍姆斯市的一对新人在战争废墟中拍摄的婚纱照。请你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并简短表达观看图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新娘身穿漂亮的婚纱,头戴耀眼的皇冠,穿着军装的新郎从后面轻轻拥抱她时,新娘感动不已。在他们的身后,是战火袭击后的废墟。楼房千疮百孔已无人居住,地面一片荒芜,满是破砖碎瓦。虽然生活在战争的阴云下,但生活一直在继续,希望战争中的人民永远不要放弃,因为,爱永远比战争更强大。
9.下面是×市×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市×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迷妹。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
此致
敬礼!
张晓
2019年7月6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迷妹”是网络语言,用在此处不合适,改为“女生”。“贵”可以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表示尊敬,所以应将“你刊”改为“贵刊”。“大作”是敬辞,称对方的著作。此处说自己的作品,可以用“拙作”。“拜读”是自己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应改为“指正”。“务必”一词带有命令语气,使用不当。
[答案] 示例:①“迷妹”改为“女生”;②两处“你刊”改为“贵刊”;③“大作”改为“拙作”或“拙笔”;④“拜读”改为“指正”;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10万人以上。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的“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材料二 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
张宪文①: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绝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计仇恨,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
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
(节选自2014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
第2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
【注】 ①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
材料三 【外联网2017年12月13日电】 外媒关注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日媒报道仅称“南京事件”。
法新社报道指出,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是当今世界上最令人忧虑的纪念日之一。
路透社引述了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发言: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新加坡《海峡时批》关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深入报道百岁幸存者管光镜的故事。
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报道: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来自各界的500余人,向8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默哀并献上白色玫瑰。
韩联社称,中国选择在国家公祭日这天邀请文在寅进行国事访问,可能是为了在日本歪曲历史问题上,力争捍卫正义立场,实现中韩合作。
此外,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世界日报》、印度新德里电视台、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和报道中国的公祭活动,并重点转述中方立场。
日本NHIK新闻网、朝日新闻等虽有报道,但都将此次纪念活动称为“南京事件”80周年,只有每日新闻社提及了“南京大屠杀”一词。
材料四 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更坚定“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决心。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2日
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国际惯例、他国做法和本国实情等多角度介绍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背景。
B.材料二张宪文认为:对设立公祭日的解读应由灾难本身上升到国家、民族、国际层面。
C.材料三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媒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活动,并支持中方立场。
D.材料四“以国之名”呼吁中华儿女同各国一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C [C项,越来越多的外媒“重点转述”中方立场,而非“支持”。]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材料可知,从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设立至今,已历经四个公祭日,其影响也逐年扩大。
B.材料二是访谈,材料四是评论,它们均属于新闻体裁,因而也具有新闻短、平、快的特点。
C.四则材料虽都以直接报道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中心事件,但写作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D.各则材料或隐或显,均有对日本政府隐瞒事实、歪曲历史的批判和对日媒冷漠态度的谴责。
A [B项,“短、平、快”不是新闻的特点,而是常用来形容技术开发项目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也是排球术语,还用来贬称那些只求速度而不求质量的“学者”。C项,不是“直接报道”,材料一主要展示背景,材料二重在专家解读,材料三整合了外媒对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关注和报道,材料四是社论。D项,“对日媒冷漠态度的谴责”集中在材料三中,而非每则均有。]
12.综合四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以史为鉴,维护人类和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纪念宣传,铭记惨痛教训;以人为本,敬畏生命;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正视真相,捍卫正义立场;建设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呼吁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