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学案+练习)4 《简笔与繁笔》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3(课件+学案+练习)4 《简笔与繁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17:00:09

文档简介

简笔与繁笔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繁冗(  ) 言简意赅(  )  描摹(  )
气氛(  ) 汩汩(  ) 鲜血迸流(  )
靠拢(  ) 字斟句酌(  ) 毛骨悚然(  )
[答案] rǒnɡ ɡāi mó fēn ɡǔ bènɡ lǒnɡ zhuó sǒ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省   (2)单
(3)落 (4)累
[答案] (1)shěnɡ xǐnɡ (2)dān chán (3)luò là lào (4)léi lèi lěi
2.语境辨析法
(5)他和(  )她都是讲原则的人,一个擅长和(  )泥盖房子,一个擅长和(  )面做烙饼,是非面前从不和(  )稀泥,也不随便附和(  )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  )了。”
(6)《鸿门宴》是汉代传(  )记而不是唐代传(  )奇。
[答案] (5)hé huó huó huò hè hú (6)zhuàn chuán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漫 蔓 谩 幔 (2)躁 燥 澡 噪 (3)棱 绫 凌 (4)绛 降 
三、积累词语
1.明确词义
(1)繁冗拖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简意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形尽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致入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惜墨如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索然寡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字斟句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纷纷扬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当之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文章)繁琐冗长,拖拉,不爽利。冗,繁琐;沓,多,重复。(2)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赅,完备,全。(3)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4)描写、表演非常细腻,细小之处也充分表现出来。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5)形容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6)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还可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7)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或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极端害怕的感觉。悚,害怕。(8)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9)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10)形容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11)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需感到惭愧。
2.理解辨析
(1)感染·感化
二者都有受到影响而产生相应情感的意思。“感染”指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强调的是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力量。“感化”指用言行感动人,使之转变,强调转化。
(2)忽视·漠视
都表示不在意、不重视。“忽视”表示无意,由于粗心大意,考虑不周而注意不够。“漠视”表示故意不重视,也表示对人对事物态度冷淡。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móu)物态,求其穷形尽像;刻画心理,能使略知一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摹(mó)  像—相  略知一二—细致入微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________”。
A.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
B.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C.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D.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D [根据语意连贯原则,由前文“鲜血迸流”可知,后面应为“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排除A、B、C,故选D项。]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句末加“的景象”。

[资料链接]
著名学者——周先慎
周先慎,生于1935年,四川崇州人。他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代表作品有《古典小说鉴赏》《古诗文的艺术世界》《明清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中国文学十五讲》等。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涌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产生了许多扣动读者心弦、影响广泛的作品。《人到中年》《乔厂长上任记》《高山下的花环》即是典型的例子。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作者针对这种情况写下了本文。
[文本鉴赏]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许多作品“写得过长”的现实,论述了“简”与“繁”的辩证关系,强调“简练为文”的必要性。

[答案] ①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②提炼生活,洗练语言 ③简而淡,繁而冗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问题。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第一段提出的“简”“繁”的好处分别是什么?
“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言简意赅,凝练,厚重 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3.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例证法。以《武松打虎》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论证了用笔极为俭省,却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4.作者为证明简笔用得好,选用百万言长篇《水浒》中的实例,为证明繁笔用得好,选用了短文《社戏》中的实例,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从用例的目的及选例的标准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阐明运用简笔和繁笔,不在作品长短,而是从写作目的出发,根据写作的需要,当简则简,该繁则繁,才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二、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问题。
5.作者在第5段中论述的思路是围绕什么观点展开的? (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作)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6.第6段的文字思路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请作简要说明。(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果到因,再找解决办法。“果”是现实中“趋长”的写作情况,“因”是对生活缺提炼,艺术手法和语言欠洗练,解决办法是提倡简练为文。
7.“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形象地突出了拖沓的文字给读者造成的负担。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是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浒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
9.为什么作者在论证观点过程中,先用例证法,后用引证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例证、引证的先后,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层递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论证方法的选择,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使用论证方法的先后,又根据说理层次的要求来安排。要阐述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必须列举生动的实例,才有说服力。以典型的事例开道,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用名人警句,是要说明“繁简”绝非有意而为,而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就能做到“繁简适当”。从论证的需要来看,例证在前,引证在后,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
10.今天我们学习了《简笔与繁笔》,也知道了何谓简练,但在现实写作时,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示例二)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综合运用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为证明简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作者各举两个实例作为论据——一例取之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例来自现代文学名著《社戏》。用百万言长文中的例子说明简笔用得好,简到不能再简,着一字而出境界、传神韵。用讲究用语精练的鲁迅的短文章中,繁到近于“啰唆”,却收到以繁胜简的效果的例子,说明繁笔使用得当的好处。
(2)道理论证:恰当引用了经典著作里的句子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所引言论均能恰当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不随意滥引。能做到不断章取义,不歪曲原意,准确无讹。并且对引用内容适当地用自己的话加以阐述,顺其自然而不生硬,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力求简洁、流畅的,注意语言形式上的整饬,使得所引用之言辞与自己观点相应得当,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2.迁移运用
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为论点,运用引证法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朋友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应用角度】 “提炼”“生活与真情”等。
2.素材应用
叶圣陶先生写文章以严谨著称。他说“一字一语的错误就表示你的思想没有想好,或者虽然想好了,可是偷懒,没有找着那相当的语言文字”,所以“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这里的“修改思想”就是“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群文阅读]
导读: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三国演义》《水浒传》长得壮美,《陋室铭》《爱莲说》短得精美,写文章如此,生活也如此。时光易老,岁月易逝。有些时候需要我们简单生活。
大道至简
当大雪降临,枝繁叶茂的香樟被厚重的大雪压断,而光秃秃的白杨却能在风雪中伸展枝丫,安然自如。相信懊悔不已的香樟终于明白了:简单才是生命的真谛。
梭罗有言:“把生活逼入绝境,简单、简单、再简单。”当他扛把斧头,在自然中自给自足地栖居时,他做到了将生活逼入了简单的绝境。他刈除门前的杂草,正如他刈除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在瓦尔登湖畔,梭罗活得安然自如,正如那挺立的白杨时刻向世人昭示着简单的真谛。
香樟树因枝叶太过繁茂终被大雪压断,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一味追求浮华,追名逐利,最终被自己伤害。于丹因在百家讲坛的讲演而深受追捧,然而成名后的于丹却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她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活动中,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最终,于丹在北大受呛,在一片嘘声中只能悻悻离开。是的,身为学者,更应具有一颗简单朴素之心,怎能让浮华遮蔽双眼,最终殃及其身呢?
赵薇曾说:“平心而论,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喜欢俭省。但有两样东西我不会俭省,那就是书和旅游。”是的,倘若赵薇没有那颗简单的逐美之心,又怎会有感人至深的《致青春》的诞生?正是因为简单,所以她才能倾尽全力完成自己心爱的事业,正是因为简单,她才能如此执着地完成心中的梦想。简单,让人活得更轻松,简单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恐怕也正是这样,龙应台拒绝一切采访,背上相机,在大街小巷中上一个人的摄影课;杨绛先生才会从来不开作品交流会,只是默默地创作;三毛放下一切浮华,毅然地踏上撒哈拉大沙漠。
当莫言坦言“我这一年没有看一本书”时,我们那颗简单之心又到哪去了?我们本应该给他创造简单的工作环境,却被名利熏染,争相追逐着请莫言演讲。
我相信,只要我们重拾简单之心,社会上的喧嚣自会平息。大道至简,让我们如梭罗般简单而安然地栖居于世间,收获生命的美好与精彩。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再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有懵懂地坚持,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都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建议阅读篇目:《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社戏》《陋室铭》《爱莲说》《醉翁亭记》
[诵国学经典]
1.[先贤语录]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①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②而死。不知处阴以休③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渔父》
【注释】 ①数(shuò):屡次,频繁地。②绝力:力竭。③休:使……停止。
[古文今译] 有人畏惧自己的身影,讨厌自己的足迹,想躲开因而逃跑,但是越频繁地举步就会使足迹越多,跑得愈来愈快但影子却并不离开,于是他们便觉得自己跑得还是慢。接着又急奔不止,最后终于因力尽而死。他们不知道在阴暗处停留影子自然就会消失,静止下来足迹便不会产生,这是过于愚蠢了!
[知行启迪] 孔子说,他不容于诸国,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渔父说,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又摆脱不了它,是因为他不懂得站在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把人与物还给自然,这样就没有累患了。渔父很清楚地为孔子解决了难题:“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影子、脚印就像是功名利禄、喜怒哀乐之类的身外之物,要摆脱这些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复道,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摆脱外物的困扰。
2.[先贤语录]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篇》
[古文今译] 看见善良的东西,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遇见邪恶的东西,使劲避开,好像将手伸到沸腾的水里一样。
[知行启迪] 习近平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
课件69张PPT。简笔与繁笔第一单元 语言,存在的家园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四)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B.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C.“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
D.这就避免了以偏纠偏,以偏概全的弊病,读起来令人耳熟能详。
D [耳熟能详:听得烂熟可以详细复述出来。不合语境,应为“耳目一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乡村教师陈发喜扎根山区,倾情助学三十一载,当他荣获“荆楚楷模”称号的消息传来,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都前来向他表示热烈祝贺。
B.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达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电视剧《欢乐颂》以浪漫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几个都市白领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
D.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
D [A项,表意不明,“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为“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理解为“其他学校的领导”。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表现……心理状态”。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或“观众好评如潮”。]
3.下面一段话顺序打乱了,请选出排列正确的一组(  )
①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②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③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④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⑤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⑥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
A.①③⑤⑥④②   B.②③⑤⑥④①
C.①④⑥⑤③② D.②④⑥⑤③①
B [根据句子关系,②③要排在一起,⑤中的“提炼”承接③中的“就都需要提炼”,据此,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
4.下面这段话是否重复啰唆?为什么?
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并对子产说:“刚放在池塘里,它还半死不活的,一会儿就摇着尾巴活动起来了,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子产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管池塘的人出来,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重复啰唆。子产说:“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鱼儿得到了好地方了!”这里两个句子的重复,突出表现了子产不调查研究就轻信了管池塘的人的话,因而十分高兴,语气极为逼真。后面,管池塘的人又重复了子产的话,是特意通过重复来嘲讽子产,写得很有风趣。
5.请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使之连贯顺畅。
我们的古人在诗歌创作上强调“炼字”,主张“意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________。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大概越是出色的作家,越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语言的铸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说明他们对艺术语言的重视、要求人们在这方面下功夫。
6.清明节快到了,家在外地的王伟要随父母回老家祭祖,因此要请假三天。下面是王伟写给他班主任王老师的请假条,请指出其中五处不恰当的地方并修改。
请假条
清明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继承传统,祭祀先人,令尊决定带家人回乡下老家扫墓。特向您请假,务必批准。
请假人:王伟
2018年4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缺少请假对象;②说法错误;③“令尊”是称呼对方父亲的敬辞;④没有说明请假的具体天数;⑤语气强硬。
[答案] ①加上称谓“尊敬的王老师”;②删除“乃至世界”;③“令尊”改为“家父”或“我的父亲”;④在“特向您请假”后面加上“三天”;⑤将“务必”改为“恳请”。
7.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图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描述图表要抓住图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准确、简洁地表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有遗漏。
[答案] (示例)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同学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留存、传播和发展这项伟大工程离不开它的重要载体——文字和书籍,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温“惜字”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②所谓“惜字”,即“敬惜文字”,就是对文字心存敬畏珍惜。它实际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与体现:一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行为和过程,二是敬惜文字书写使用的载体和结果——书籍及有字的纸片。
③我国历来有“惜字”的优秀传统。古时,人们就对文字怀有至高无上的敬惜,以至于用神话来描述文字的产生。《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把文字的产生看作是人类文明混沌初开的标志,从此人类智若神明,甚至令天地、鬼神感到恐慌。不止如此,敬惜文字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也曾蔚然成风。有史料记载称,古有乡贤手持篾筐,上书“敬惜字纸”四字,走乡串户,收集字纸,郑重焚烧。
④今天我们虽已见不到上述情景,但这种“惜字”的文化传统依然有迹可循。有形的印迹之中既典型又直观可见的当属惜字亭。惜字亭是一类专门用于焚化字纸的建筑,是古时地方官员和文人销毁公文和墨书的地方,有的也被称为“敬字亭”“敬圣亭”“惜字宫”“喜佛塔”等。明清时期,惜字、敬字风俗日盛,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书写文字的字纸为“圣迹”,更具灵性,敬惜它们就是积累功德。因此,字纸不得随意丢弃,而需要集中回收后送往惜字亭内以火焚毁,否则就是大不敬。时至今日,在安徽岳西、江西万载、台湾等地还有惜字亭留存,它们见证着中华民族“惜字”的文化传统,反映着人们建造和使用它们的初衷——尊重文化、传承文化。
⑤古人“惜字”传统还有一些无形印迹,表现为文字使用上敬惜字句的传统——严谨运用,要言不烦。严谨运用文字,就不会随随便便以游戏的态度对待文字,而是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力求文字表述的内容保质、保真;要言不烦,使用文字时惜墨如金、简明扼要、微言大义。古人的炼字佳话体现的就是“惜字”,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
⑥然而,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不惜字、糟践字的现象。譬如,此前有新闻报道称,安徽某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高校简单粗暴地处理馆藏旧书,直接将它们从楼上丢下当废品处理,满地狼藉,此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影响,唏嘘感慨声一片。再如,在行文写作中,人们欠缺文字使用时的敬惜之心,雷人浮夸之语和空话、套话盛行,这也应该批判和摒弃。
⑦从本质来说,一个社会对待书籍的态度就是对待文字、文化、文明及传统的态度。图书可能会废旧,但知识、文化及传统带有永恒的价值。通过低价处理、转赠、捐献等多渠道的流转方式完全有可能实现“书”尽其用,让每一本图书遇到珍视它的人。在新时期,珍爱书籍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对存世数量不多的经典典籍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同时,对它们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使纸质版和电子版各有所长、相互补益,这也是对“惜字”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惜字”的优秀传统,在生活中表现为敬惜字纸,写作时表现为敬惜字句。
B.我国古人用仓颉造字的神话来描述文字的产生,作者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初开的标志。
C.惜字亭曾是一种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尊重和传承文化的历史见证。
D.古人有炼字佳话,表明他们对文字心存敬畏珍惜之心,努力做到惜墨如金、要言不烦。
B [“作者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初开的标志”错,这是《淮南子》中的观点,而不是作者的观点。]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有形和无形两方面论述古代惜字传统,再指出今天的不惜字现象,最后揭示问题本质,提出解决办法。
B.文章第③段举出古代乡贤收集字纸郑重焚烧的事例,指出敬惜文字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曾蔚然成风。
C.文章第⑥段从对待废旧书籍和写作使用文字两个方面,从反面指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文字的错误态度。
D.在文章末段,作者提出了处理废旧书籍的两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是通过多渠道流转,二是进行数字化处理。
D [“二是进行数字化处理”错,数字化处理是针对经典典籍而言的。]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的留存、传播和发展离不开文字和书籍,为此,我们今天重温古人“惜字”的优秀传统很有必要。
B.古人给敬惜字纸的行为赋予了一定的神圣化、道德化的色彩,无形中强化了人们对文字和文化的重视程度。
C.图书可能废旧,知识、文化则价值永恒,只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流转方式,每一本图书都会遇到珍视它的人。
D.在行文写作中,我们要对文字心存敬畏珍惜之心,不使用那些雷人、浮夸的话,也要避免套话、空洞无物之语。
C [“只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流转方式,每一本图书都会遇到珍视它的人”说法太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