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唐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2.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知道隋唐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一、隋唐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近4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时期的建设1.广设仓库: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2.兴建洛阳城3.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隋朝衰亡原因:1.对内大兴土木,对外穷兵黩武。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2.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2.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3.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的功业与下场
政治
改革官制颁大业律迁都洛阳
军事
攻灭吐谷浑征讨占城征讨契丹,大宴突厥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经济开凿大运河
文化
科举进士科藏书事业
外交
巡视西域各国新罗、倭国、赤土国南征林邑、北过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余音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1.大唐初建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2.贞观之治李
世
民(1)太宗即位——宣武门之变李建成:文可安邦
李元吉:瞎凑热闹李世民:武可定国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2.贞观之治3.武周政治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2)太宗的统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二、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3.武周政治 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武周政权武周政权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4.开元盛世李
隆基(1)政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裁减冗官,精简机构
严格选拔官吏
(2)经济:发展生产
抑制国内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文化:大兴文治
(4)军事:改革兵制曲辕犁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政治上,唐玄宗改革机构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重用贤臣,修订律法。
经济上,唐玄宗制订经济改革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大力发展农业。
军事上唐玄宗对兵制进行改革,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扩张疆域,唐朝在东北设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国历史上首次将东北三省全境纳入中国版图。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人才辈出。唐玄宗还改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与交融灭亡东突厥;
灭亡西突厥;
灭亡薛延陀;
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
重创高句丽;
联合回纥(回鹘);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联合吐蕃(文成公主入藏);
册封粟末靺鞨。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渭水之盟是玄武门之变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又称渭水之辱。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刚刚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骑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唐语林》记载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之后,唐太宗励精图治,并且挑拨颉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与铁勒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630年,唐灭东突厥。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5.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
(1)唐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
①东突厥: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南侵,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5.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
(1)唐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
①东突厥:隋末中原动乱,东突厥南侵,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
②西突厥:640年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高宗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2)唐与回纥、靺鞨(册封)
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示意图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5.盛世大唐的民族关系
(1)唐与突厥(战争→设置机构)
②西突厥:640年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高宗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示意图1.唐太宗对东突厥的降众,在不改变原有部落组织、风俗习惯的情况下,委派突厥贵族管辖。
2.对一些入朝的突厥首领,唐朝给予官职。这些措施对北方各族产生巨大影响。他们纷纷入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对西突厥的管辖①西突厥控制着天山以南的西域各国,势力强大,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②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③高宗在位时,灭亡西突厥,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唐与吐蕃(1)文成公主入藏
①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
②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
③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2)唐蕃会盟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公元821年,吐蕃使臣向唐请求和盟,公元822年在拉萨设盟坛,唐蕃会盟。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与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1)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2)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安史之乱”原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加强边防。
?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政治腐败过程
①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②“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6.安史之乱安禄山(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①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破坏北方经济,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②中央集权被大大削弱,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安史之乱影响(1)破坏了北方的经济。
(2)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唐朝由盛转衰。
(3)边防空虚。唐朝边疆地区频频告急。
(4)北方人的南移。“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分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中下游。他们对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开发起了一定作用。藩镇割据(1)“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
(2)藩镇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3)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7.藩镇割据(1)藩镇的权力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
在经济上,拥有财权;
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藩镇割据形势图(2)影响 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二、唐朝——年少盛世,晚来难安8.唐朝覆亡(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黄巢起义是唐僖宗时由私盐商人黄巢为首的民变,近年亦有学者称黄巢民变,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祸延大唐半壁江山,时间长达十年,因此造成的死亡总计达830万人,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五代十国三、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三、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课堂探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历史趋势?特点:
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②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③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一定的发展。趋势: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趋势。课堂总结“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
审题干: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镇有财政,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但多数藩镇官任免仍由朝廷任命,赋税的供纳、兵额与功能,分析判断选项。
验结论: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赋税,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看,可知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D项正确。2.“安史之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强大的帝国从此走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这场近八年的内乱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C.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