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25 14: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3、能较熟练的利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天平、量筒、水、牛奶、石块、细线、烧杯;
学生用:天平200g 、量筒100ml 、水、牛奶、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能够知道这块先买的手镯是什么材质,我们该怎么做呢?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
在思考探究中发现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测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原理:
量筒的使用:
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测量盐水的密度
温故知新:
1、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何使用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质量。
2、密度公式和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3、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使用量筒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熟悉排水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内容的复习,可以给新课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让新课的进行更顺畅,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轻松些,因为本节内容,主要就是对这些内容的强化和应用。)
讨论分析并归纳得出,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只需要测出它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在计算就可以得出这种物质的密度。这种通过测量其它物理量而计算得出所需量的方法,叫做间接测量法。
学前储备:
一、体积的测量
1、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筒)
2、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3、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我们怎样测量它们体积呢?
提示: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需要使用量筒来测量其体积。(排水法)
二、量筒的认识和使用(自学)
教师出示量筒,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回答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
1、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读: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形面,视线应以凹形底部相平;若液面是凸形面,视线应以凸形顶部相平;既不能俯视也不能仰视。

2、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思考:认识了量筒后,那么怎么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呢?
操作后总结:
(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1;
(2)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2;
(3)待测固体体积为V=V2-V1;
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从测量盐水密度得到启发,设计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ρ= m/ (V2- V1)
石块
质量
m/g
量筒中水
的体积
V1/ cm3
放入石块后量
筒中水体积
V2/ cm3
石块
体积
V/ cm3
石块
密度
ρ(g/cm3)
2、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并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3、小组间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四、测量盐水的密度
1、针对两种典型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用实物展台展示,进行探讨哪种方案误差更小:
方案一:
(1)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4)待测盐水密度为
空烧杯
质量
m1/g
烧杯、盐
水总质量
m2/g
盐水
质量
m/g
盐水
体积
V/cm3
盐水
密度
ρ/(g/cm3)
方案二: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到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
(3)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待测盐水的密度为
盐水和烧杯
的总质量
m1/g
盐水
体积
V/cm3
剩余盐水和
烧杯总质量
m2/g
盐水
质量
m/g
盐水
密度
ρ/(g/cm3)
学生讨论这几中方案的优缺点,教师引导总结:
(1)方案一:“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由于倒不尽,有部分盐水残留在烧杯内,会使测得的盐水体积偏小,最终计算出来的密度偏大。
(2)因此相比较而言,方案二是测量液体密度最可取的方法,这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叫做剩余法。
4、分组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5、小组间讨论交流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学生总结:形状规则的固体,需要用天平测量他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并借助三角板测出他们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密度。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3)图示的量筒使用方法,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
俯视:偏大
仰视:偏小
排水法测体积:
① 用天平称出石块质量m;
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 把石块放入量筒水里,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 V= V2- V1。
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分析各个方案中造成误差的原因,根据交流结果选取合理的实验方案
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回归生活
了解生活中给常见的密度计。
拓展学生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密度计
三、课堂小结及检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知识梳理
课堂检测
四、布置作业
伴你学《测量物质的密度》练习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水、盐水、石块、细线、烧杯;
三、量筒的使用:会选、会放、会读
四、测量盐水的密度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g
盐水
体积
V/cm3
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
盐水
质量
m/g
盐水
密度
ρ/(g/cm3)
五、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石块
质量
m/g
量筒中水
的体积
V1/ cm3
放入石块后量
筒中水体积
V2/ cm3
石块
体积
V/ cm3
石块
密度
ρ(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