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质量及其测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质量及其测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25 14: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继机械运动、声、光之后,介绍质量和密度,为九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打基础。在初中力学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质量及其测量》作为第一节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测量和质量的特点。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是本节的重点,可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这是本节的重难点。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本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本节课开始教师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物体是由物质组成,即质量的概念,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接着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天平使用时先从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秤引导逐步引出天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概念。
  2.天平的调节与使用
  【教学设计流程】
?
  
【教学流程】
?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多媒体展示:
组成整个宇宙的许多星系、及地球上的山峦、江河湖泊、参天大树、还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用品。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有关知识。
?
从而引入新课。
? 板书:一、质量及其测量
?
学生观看,并思考。
?
?
?
?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
?
?
?学生自主
学习
?
?
?
?
?
?
小组
合作
学习




板块一:质量的定义及单位
(一)自主学习
1、物理学中质量这个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符号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3、了解国际上1kg的标准?【课本P104相关链接:千克的由来】
4、了解并感受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元硬币
初三物
理课本
一个
鸡蛋
你的体重
约10g
0.2
约 g
成年人
体重
地球
太阳
50-70 kg
约6×1024 kg
约2×1030 kg
(二)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学案内容,教师利用课件重点讲解第三问题。
(三)练习巩固:
小试牛刀一:生活中质量单位的一些习惯用法
某同学体重50公斤,即50 ;
到药房抓草药,说白芍20 ;
交通运输中某卡车的载重量为8 ;
1片西药片的质量为500 。
板块二:质量的测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
1、将每个成员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进行汇总,等待交流。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什么?它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3、你会使用托盘天平吗?
A、测量前
B、测量中
C、测量后
4、使用天平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交流展示
1、小组长展示自己小组的收集成果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质量的测量工具
3、教师总结使用托盘天平,归纳为六个字
一放、二拨、三调、四称、五读、六整
4、小组间交流使用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巩固:
小试牛刀二:测量下列物体的质量
物体
一小块冰
橡皮泥
质量(g)
教师提问:
设计测量一小块冰的方案
学生回答:
先测烧杯和冰总的质量,再把冰取出,测出烧杯的质量,两次示数差就是冰的质量
追问:
有没有其他方案,并对上面的方案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
上面的方案问题在于冰会熔化,实验误差大。应先测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冰总的质量两次示数差就是冰的质量。
2、再对橡皮泥的质量进行测量
板块三:质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当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二)科学猜想:
(三)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
a:形状对质量是否影响
改变前
质量(g)
改变后
质量(g)

b:状态对质量是否影响
改变前
质量(g)
改变后
质量(g)

c:位置对质量是否影响
改变前
质量(g)
改变后
质量(g)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a:当物体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 (改变或不改变)
b:当物体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 (改变或不改变)
c:当物体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 (改变或不改变)
当堂检测
(一)知识梳理
(二)试剑石:
1、你在地球上的质量是60 Kg ,当宇宙飞船把你带到太空中时,你的质量将(  )
A 、大于60 Kg B、小于60 Kg
C、等于60 Kg D、 变为0
2、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A、52Kg B、520g C、5.2Χ106mg D、0.52t
3、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4、下列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一块冰块熔化成了水B、航天员从地球到月球
C、将泥团捏成小动物 D、一支粉笔用去了一半
学生阅读。寻找需要的知识。
学生自主
学习
学生把从中获得的质量的定义、单位及单位换算与同学分享。
学生踊跃地进行估计。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回答不全,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天平的调节。学生回答不全的,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学生思维活跃中,积极探讨合理的实验方案
?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回答。不全其他同学补充。
?
?
学生进行实验。
?
?
?
学生实验完,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数据。
?
学生讨论得结论:物体形状变了,质量不变。
?
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物体的位置变了质量不变。
学生练习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从学生最贴近的生活入手,感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习题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的理念
教师友情提醒:
化学课上我们已经学过天平的使用。请认真回忆后进行交流
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友情提醒:
注意:能直接将冰块放上托盘进行测量吗?哪怎么办?
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一个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好胜的天性,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
?
?
?
??充分发动学生,教师在此不要发表意见,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想法引导好。
?
?
?
?
?
?
?
?
?
?
?
?
?
??
?
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
?
?
?
?
?
?
?
?
课堂结束语
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而铁锤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铁钉大,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研究。
?
学生思考
问题结束法,让学生的学习意犹未尽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开始教师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物体是由物质组成,即质量的概念。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由生活走进物理。而后采用学生自主自学的方式进行第一板块:质量的定义和概念。在这一板块中,教师着重对加强学生对1kg质量的物体的认识,并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
第二板块即质量的测量。这一板块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将生活中收集的质量测量工具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天平的使用需注意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归纳。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巧设问题,让学生设计测冰块质量的实验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将学生引入物理情境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板块即质量的特点。主要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这一环节中,教师由于在第二环节巧埋冰的质量的测量的伏笔,在第三环节冰已熔化成水。所以大大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实现了高效课堂。
最后教师利用一组针对性强的试题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利用引人深思的问题法结束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中。
整节课教师运用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合作性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巧设的问题中,将生活与物理知识不断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