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歧江( ) (2)淤泥( ) (3)茭白( )
(4)苦苡( ) (5)厄运( ) (6)脚踵( )
(7)烟囱( ) (8)船坞( ) (9)琥珀( )
(10)椽子( ) (11)栈桥( ) (12)骨骼( )
[答案] (1)qí (2)yū (3)jiāo (4)yǐ (5)è (6)zhǒnɡ (7)cōnɡ (8)wù (9)hǔ (10)chuán (11)zhàn (12)ɡ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场 (2)拓
(3)荫 (4)遗
2.语境辨析法
(5)合肥首届新年登山挑( )战,主办方特地挑( )选了合肥肥西县西南郊区的大潜山一带。
(6)就在我们刚刚做了一个稍( )息的姿势的时候,二班抓住这稍( )纵即逝的机会夺取了冠军。
[答案] (1)chǎnɡ/chánɡ (2)tuò/tà (3)yīn/yìn (4)yí/wèi (5)tiǎo/tiāo (6)shào/shāo
二、写对字形
(1) (2)
[答案] (1)裸/踝/稞 (2)堪/勘/戡/斟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湮没·淹没
湮没:指(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两者都有“被掩盖”的意思。
(2)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3)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2.明确词义
(1)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纵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曲同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2)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3)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歧(qí)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视而不见的人们,推(cuī)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贻和的风,听到劳动人民在歌唱。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淹—湮,贻—怡,“推”应读tuī,“视而不见”改为“熟视无睹”。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1)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终于使中山歧江公园设计组提出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的设计方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介词淹没主语,删掉“经过……之后”。
(2)这种新的形式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表达了对大工业,特别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在“形式美”后加“的原则”。
[资料链接]
景观设计师——俞孔坚
俞孔坚,生于1963年,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学者,景观设计师。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现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主要设计并建成的项目有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广东中山歧江公园等。
广东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鼎盛时期的粤中造船厂曾是中山人民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不容置疑,这里凝结了中山人太多的悲壮记忆。市政府希望,歧江公园在成为市民休闲中心的同时,还应该满足三个功能:其一,经济方面,应该成为提升周边地价的保证;其二,文化方面,应该成为历史的记载;其三,丰富城市资源方面,应该成为一个旅游亮点。
后来,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工作人员。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圆满地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设计。
[文本鉴赏]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歧江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对场地、文化与自然的理解,提出了公园设计的具体方案,也指出了公园的独特设计给人们带来的另类文化和野草之美,提醒人们要培育环境伦理观念。
[答案] ①生态环境 ②注重足下的文化 ③尊重自然之美
[文本深读]
一、研习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文本,说说“脚下的文化”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脚下的文化”,即日常的文化或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在文中具体指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存在过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2.歧江公园的设计个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歧江公园的设计与传统中国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同,而更多的是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手法,强调了创新设计,并通过新的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了人性和自然之美。
二、研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自然”,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1段中的“野草之美”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野草之美”是平常之美,是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4.第2段细致刻画了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它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放牛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园艺美的反思,强调了野草是美的,同样值得尊重和爱惜,景观设计应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
三、研习课文第五部分“几点遗憾”,回答下面的问题。
5.思考并回答设计师有哪些方面的遗憾,表现了他的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废旧利用不够充分;出于安全考虑,原有结构没有充分利用;加入了一些现在看来有些过分的景观元素。②“几点遗憾”是作者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这体现了作者严肃认真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四、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体现了作者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作者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和思路与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生态恢复和城市更新的手法,使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7.有人说中山市歧江公园堪称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有人认为作者在第五部分说设计中有诸多遗憾,因而歧江公园是不成熟的设计。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歧江公园的设计是大胆的,也是本色的。设计者顺着破败和古旧的风格,对工业设施及自然采取了保留、更新和再利用的态度,注意保留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使得公园所有角落都弥漫着现代风情与浪漫气息,在这些气息中,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旧日感怀和历史豪情,集中体现了工业之美、野草之美、平凡之美。
(观点二)金无足赤,歧江公园的设计也不例外,有诸多遗憾也属正常,如:对一些废旧物品利用不够充分,加入曲线的拉膜钢廊等等。毕竟在修建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很多的客观因素。但不管怎么说,歧江公园都是景观设计的大胆尝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妙运用小标题
本文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得益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小标题。本文中分别使用了五个小标题,使五个部分的内容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述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提出了公园设计的具体方案,并指出给人带来的另类文化和野趣之美,提醒人们要培育环境伦理。
2.写法指导
拟写小标题“五法”
(1)时间串联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2)空间排列法: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
(3)层层递进法:按事情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材料。
(4)并列组接法:把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
(5)情感串联法:以“喜、怒、哀、乐”等情感组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3.迁移运用
请为以“寝室三色”为题的文章拟三个小标题,要用三种颜色来体现你的不同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红色——兴奋不眠夜 灰色——时时心无奈 黑色——夜深人静时
[素材采撷]
1.课内素材
诗意地栖居
俞孔坚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因此歧江公园保留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注意到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注意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也让我们在足下的野草,足下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
【应用角度】 “和谐”“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等。
2.精彩应用
诗意地栖居,要善待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和山水草木一样,都是大地的孩子,也必须扎根于大地,和万物生灵和谐共处,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花结果。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富有灵性,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我们只有怀着一份淳朴,带着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恩的心,像俞孔坚教授那样,阅读自然,善待自然,珍爱自然,与足下的野草对话,与身边的花鸟虫鱼交心, 才能够诗意地栖居。
[群文阅读]
导读:雕梁画栋,飞檐凌空……一座座建筑就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座座建筑就是一曲曲凝固的音乐,流淌着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在领略了中山市歧江公园独特设计带来的另类文化和野草之美之后,今天,我走进仿生建筑,感受建筑仿生这门新生科学的妙趣横生;走进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翻译自然的建筑设计
大自然的精妙建筑的确是人类建筑师和设计师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创造不管多么精巧,几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创造物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于是,人们开始对大自然进行有意识的模仿,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请大自然开拓思路,一门新兴的学科——建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
仿生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设计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造。羽茅草和禾木科植物的长叶往往卷曲成筒形或壳形,香蒲植物的叶子又构成螺旋状,帽状蘑菇的辐射密肋,以及弧形的贝壳和壳面之波、空心的苇秆和秆间之节,都启发人类去探索空间结构的奥秘。
人们已经发觉,传统建筑的梁板支撑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不经济的结构形式,而且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跨度空间的需求。仿生空间结构则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这一难题。
蛋壳的外壳虽然很薄,但是却能耐受相当大的外力。这是因为,这类结构具有弯曲的表面,壳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因而壳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就小了许多。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为举办奥运会而建造的体育馆,有60%以上采用薄壁空间结构。法国的夏蒙尼先斯滑雪山北区体育中心由9个三角形薄壳组成,覆盖面积达6 000平方米。1980年建成的香港太空馆是一个典型的蛋壳形,23米直径的半球形天象厅酷似鸡蛋的核心部分——蛋黄。鸡蛋壳厚约0.5毫米,一只普通的鸡蛋壳纵向直径按照7厘米来计算,两者之比约为1∶140。可见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
更有趣的是,国外有人模仿鸡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抗震房屋,“蛋壳”是用钢铁制造的,“蛋白”是用耐高温的玻璃、石棉等制造的,人住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这种房屋能抵抗强烈的地震,即使被震翻了,也能像鸡蛋一样滚过来复原。屋内贮有空气、水和食物,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7个人可在里面生活1个星期。住在这种屋子里的人,即使遇到了强烈的地震,也能安然无恙。
应该指出,人类在结构仿生方面还停留在静态阶段,仔细观察一下生物的生长过程,恐怕对人类工程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例如,十丈青松,挺拔矗立;劲细翠竹,轻巧刚直,都是从地面寸寸长起,自己“建造”自己。
那么,人类的建筑可否如青松生长、雨后春笋一般,把自己一节节“长”上去呢?有人曾提出一种不用脚手架、不用大型起重机,而是由建筑自身的屋面开始从地面一节节“长”上去的“春笋建筑法”,一星期可建成1幢4层高的住宅楼。
这种方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然后用液压顶以1米的行程,反复顶升,可以很快“长”成设计的建筑。
建筑仿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新兴科学,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生物是人类工程设计的最好老师。正如著名仿生设计师L·科拉尼所说:“仿生建筑设计是一个揭示自然界生命体的设计领域,也可以称为一项‘翻译自然的建筑事业’。”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俞孔坚获奖作品: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世博后滩公园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设计者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环境伦理与新美学思想,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最终在垃圾遍地、污染严重的原工业棕地上,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生物生产、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
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江边的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同时,整个公园的植被选用适应于江滩的乡土物种,芦笛翻飞,乌桕成林,更有群鱼游憩,白鹭照水,一派生机勃勃,实现了“滩”的回归。
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春天菜花流金,夏时葵花照耀,秋季稻菽飘香,冬日翘摇铺地,无不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使土地的生产功能得以展示,并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
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巨大的工业厂房之钢结构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遥望浦西高楼林立,仿佛置身尘外世界;一条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写就无数沧桑记忆。它隐约起伏,漂游于水岸平台之上,或蛰伏于地面而成为铺地,逶迤而远去,或翘首于空中而成为雨棚、景窗,巧取园中美景。
作为工业时代生态文明的展望和实验,公园的核心是一条带状、具有水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它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通过沉淀池、叠瀑墙、梯田、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湿地净化区,经过长达1千米的流程,而成为三类净水,日净化量为每天2 400立方。净化后的三类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做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世博公园与后滩公园自身的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等需要。除大量使用乡土物种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外,设计充分利用旧材料、节约造价、倡导低成本维护等生态理念,包括旧砖瓦的再用,黄浦江护岸的生态友好型设计、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以及可降解竹材作为会时大面积铺地,以满足赛时和赛后的人流需要,等等。
在上述场地的四层含义之上,便是人的休闲、娱乐、审美和启智。设计者在公园里布置了一个狭长的幽谷空间,在巧妙地解决了防洪问题的同时,启承开合,委婉流动,长近2千米,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始于西端的跌瀑水墙和层层梯田,而止于彩色翻涌的金属帷幔,游走其间,或潜谷底探水,蒹葭苍苍,青蛙绕足;或登高台临渊,芦笛茫茫,彩蝶翻飞;或入山中探路,丛林夹道,竹巷幽深,洞府围合;或上坦荡田野,荷叶田田,稻禾灿灿……
后滩公园展示了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指明了建立低碳和负碳城市的一条具体途径;后滩公园建立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水系统的生态净化模式,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同时创立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而是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调节和净化能力来治愈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工业文明的过去,并憧憬于生态文明的未来,放声讴歌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大脚之美、蓬勃而烂漫的野草之美。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后滩公园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来源:“景观中国”,有删改)
[诵国学经典]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明理知义] 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生,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成长启示] 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在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如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
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明理知义] 喜欢仁爱但不好学,流弊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好学习,流弊是放荡;爱好诚信却不好学习,流弊是抱守小信而败坏事情;喜欢直爽却不好学习,流弊是说话尖刻;喜欢勇敢却不好学习,流弊是导致混乱;喜欢刚强却不好学习,流弊是狂妄。
[成长启示] 不管多好的品质,只要你不好学,最后都会成为不好的东西。一个人不论怎么具备仁德、聪明、诚信、正直、勇敢、刚强等美德,如果不好学就会走向其反面,可见好学之重要。作为中学生,更应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好学上进,不辜负青春年华。
课件65张PPT。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六)
[基础运用层]
1.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C [联系上文“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可知,下文所接内容应紧扣“精华”二字,③⑤②⑥都属于这一方面,④①属于另一方面,可用排除法。]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建筑的阅读(节选)
张抗抗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便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大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是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能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制,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牵引、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地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全部使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归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来揭露秦始皇的暴政。
B.文中的“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
C.窑洞以黄土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象’应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D [A项,“批”字理解有误,应为“评论”的意思;B项,“埃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理解有误,应是“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C项,“语言”有误,应为“词汇”。]
3.第五段中说“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请说明这个比喻在文中的含意。(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想象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最重要的因素。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什么?(每个方面的表述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①构思:只有最恰当地为内容服务,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②想象:创造需要灵感,灵感来自想象。③语言:都要倾诉内心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