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节选)
一、读准字音
(1)北冥( ) (2)鲲鹏( ) (3)抟扶摇( ) (4)迁徙( )
(5)坳堂( ) (6)草芥( ) (7)蜩蛄( ) (8)舂粮( )
(9)斥( ) (10)泠然( ) (11)蓬蒿( ) (12)翱翔( )
[答案] (1)mínɡ (2)kūn (3)tuán (4)xǐ (5)ào (6)jiè (7)tiáo (8)chōnɡ (9)yàn (10)línɡ (11)hāo (12)áo
二、辨识通假
(1)其翼若垂天之云( )
(2)三餐而反( )
(3)此小大之辩也( )
(4)小知不及大知( )
[答案] (1)“垂”同“陲”,边际 (2)“反”同“返”
(3)“辩”同“辨”,分辨,分别 (4)“知”同“智”
三、一词多义
(1)志
(2)知
(3)名
(4)其
(5)而
[答案] (1)①动词,记载 ②名词,志向 ③名词,标记
④动词,志,同“记” (2)①名词,智慧 ②动词,知道
③动词,识别 ④动词,了解 (3)①名词,名字 ②名词,声名 ③动词,命名 ④形容词,出名 (4)①代词,代“鹏” ②代词,代“鹏” ③连词,抑,或许 ④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5)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因果,因而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四、词类活用
(1)《齐谐》者,志怪者也( )
(2)水击三千里( )
(3)而后乃今将图南( )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5)置杯焉则胶( )
(6)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8)故夫知效一官( )
(9)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 (2)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3)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4)名词作动词,南行 (5)名词作动词,粘住不动 (6)名词作动词,向上飞;落下 (7)形容词作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 (8)名词作动词,效力,尽力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非
五、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3)众人匹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4)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白山地区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湖泊。
(5)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6)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答案] (1)吃饱的样子。(2)虽然这样。(3)一般人。(4)自然造化形成的水池。(5)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6)游气。
六、文言句式
(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宾语“奚”置于动词“适”之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宾语“之”置于动词“夭阏”之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宾语“恶”置于动词“待”之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翱翔蓬蒿之间。(省略句,“翱翔”与“蓬蒿之间”中间省略了介词“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知”之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坳堂之上”置于动词“覆”之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固定句式,“奚以……为”,意思是“哪用……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固定句式,“不亦……乎”,意思是“难道……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大海,那是自然造化形成的水池。(2)它将要飞到何处呢?(3)而没有什么东西能阻碍它。(4)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5)盘旋于蓬蒿丛中。(6)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7)把一杯水倒在堂中低洼的地方。(8)为何要飞至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9)一般的人与他相比,难道不可悲吗?
[资料链接]
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战国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空前残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地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文本鉴赏]
本文通过大鹏展翅南飞、蜩与学鸠、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说明了世间万物的不逍遥,他们都“有所待”,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应该追求“无所待”,即“逍遥游”。要想达到“逍遥游”,人必须通过自身的精神修养,即无己、无功、无名,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才可以获得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的绝对自由。
[答案] ①也有所待 ②无名——圣人 ③无所待
[文本深读]
一、研习课文第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文中塑造的鹏鸟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这正是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旨所在。由此可见,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如何理解“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几句都是形容大鹏飞在空中时大气层的景象。从下面往上看,那大鹏就像生物用气息吹动的雾气和尘埃一样。紧接下来的五句话的意思是,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作者先用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尘埃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们仰视苍穹的一种经验加以比况,说鹏在碧远的高空俯视地面的时候,犹如地面的人仰视高空一样,只见茫茫苍苍,不辨正色。
二、研习课文第5~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文章第6段说“此小大之辩也”,请联系全文找出庄子所举的“小”与“大”的例子,并说出作者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喻对比 作者态度
小 大 “小”与“大”只是量的区别,不是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所待”,算不得“逍遥游”
蜩、学鸠、斥安鸟 鲲鹏
朝菌、蟪蛄、众人 冥灵、大椿、彭祖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4.庄子在《逍遥游》中,把理想的人生境界概括为“无己”“无功”“无名”,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为什么说“无己”“无功”“无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含义 原因
无己 “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只有忘掉自我,才不会受外物的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逍遥的境界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途径,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却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
无功 “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
无名 “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舆论于不顾
5.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在《逍遥游》中,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遨游天池的是鲲鹏;腾跃而上,止于榆枋,回旋于蓬蒿之间的是斥,二者大小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那么,庄子所塑造的这两种形象有何寓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鲲鹏和斥虽然大小有别,但同属自足,各自逍遥。晋人郭象在《逍遥游》篇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观点二)鲲鹏高大雄伟,遨游天池,是神游大道的逍遥者形象;斥卑小委琐,上下蓬蒿,是拘于世俗小知的浅陋者形象。二者构成鲜明的境界对比。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丰富奇特的想象手法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是《逍遥游(节选)》的一大特点。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2.写法指导
运用想象“三注意”
想象是人在脑海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那么如何运用想象呢?
(1)注意想象要合理。写作中运用想象,可以是故事新编,也可以是故事后续,也可以是幻想畅想,但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编造。
(2)要注意在内容上与现实接轨,不能使人读后觉得言之无味、无启发、无教育意义或无哲理性。
(3)可结合心理描写、小说体裁、童话、寓言等载体来进行,在形式上尽量求新求活。
3.迁移运用
以“月夜”为题,运用想象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想象要合理,描绘要细腻,文字要优美,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天色逐渐暗下来,大地覆盖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悄然地显露了他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仿佛一座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又美丽。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渐渐地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腾跃。河边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纳凉,显得非常轻松、闲适,连歌声、笑声、说话声也像月光那样轻柔、调和。啊,多么宁静的月夜!让人沉醉,让人遥想……
[素材采撷]
1.课内素材
逍遥一生的庄子
庄子虽然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的哲学有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界的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着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种认识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觉醒。
【应用角度】 “无为与有为”“自然”“修养”“名与利”“淡泊”“个性”等。
2.精彩应用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置楚国相位于不屑、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绝世的才华,却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想劝他入世,期望他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然而,庄子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伴。
读庄子,读到的是心灵的澄净,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他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庄子的思想像燃烧千年的精神圣火,照亮了许多作家的人生之路;庄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现代人潮湿的心灵。”
[群文阅读]
导读:庄子,会飞翔的人,飞得那般轻松自如。在那个纷繁芜杂的时代,有谁比得上庄子逍遥?他超脱现实,跃然于山壑之外,以俯瞰、翱翔的姿态,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嘲弄一切。时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何等从容;时而感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何等自信自大。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品读美文,让优美而细腻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入心底、安抚浮躁的心灵,使之慢慢归于沉静,沉浸到庄子的世界里,飞翔。
庄子,会飞翔的人
⊙朱以撒
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成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起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如果考据家没有算错的话,两人生年是太接近了。当然,我不是因为年岁相仿才扯在一起,而是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的人。由于这个相似之处,放在一起比较才更有兴味。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短暂的忘忧之后,又是深深的痛苦。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对于庄子之死,从未听说是怎么死的,死的过程已经了无痕迹。可以想见的是这么一个落拓的人,对于死一定是平静且微笑的,与生无异。而屈原的死却是一种意义,一种象征。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颇感沉重。尽管如此,死亡所呈现的内容却是显而易见的相同,对他们两人来说,就是再也不能任意想象,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
(有删减)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泥沼的围困中挣脱出来,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充当自己的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庄子这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双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积文化常识]
1.农历每月特殊称呼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望:农历每月十五。
(3)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4)晦:农历每月末一天。
2.古代常见的容量单位
不过数仞而下。
(1)仞:古代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2)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3)豆:容量单位,四升为一豆。
(4)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
(5)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6)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7)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8)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诵国学经典]
1.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明理知义] 孔子说:“粗鄙的人,难道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国君吗?他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担心得不到。得到之后,又担心失掉它。一个人总是担心失掉什么,就会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成长启示] 孔子在这里批评有了利益就往自己身上揽,有了错误就推得一干二净的人,这些人不肯承担责任、眼中只有利益,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青年学子要勇于承担责任,要从眼下做起,马上行动。
2.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明理知义] 孔子说:“我想不讲话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讲话,那么弟子们又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讲了什么呢?春夏秋冬照样运行,天下百物照样生长,天讲了什么呢?”
[成长启示] 天地是伟大而谦虚的,从不自夸,人不也应当以此自励吗?
18
(共97张PPT)
第四单元 心连广宇
逍遥游(节选)
点击右图进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答案
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
W
谢谢次赏
谢谢赏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羽翼(yì) 迁徙(xǐ)
沮丧(zǔ) 草芥(jiè)
B.颠覆(fù) 榆枋(fānɡ)
舂粮(chōnɡ) 朝菌(zhāo)
C.椿树(chūn) 荆棘(jí)
腾跃(yào) 翱翔(áo)
D.赞誉(yù) 齐谐(xié)
驾驭(yù) 斥(àn)
B [A项,“沮”读jǔ;C项,“跃”读yuè;D项,“”读y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B.我起而飞,抢榆枋 抢:集,着落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刚才,刚刚
D.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C [C项,适:去,往。]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三餐而反
C.此小大之辩也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D [A项,知—智;B项,反—返;C项,辩—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C.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 [A项,连词,抑,或许;代词,他。B项,动词,到,往;代词,此,这。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B [A项,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D项,非,意动用法,以……为非。]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 [A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B项,古义:吃饱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下列各句中,与“彼且恶乎待哉”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
C [A、B、D三项与题干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8.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中的一旬是十天。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B [B项,“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应改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节选)》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节选)》中说明大鹏鸟中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节选)》一文中,借助大鹏鸟展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重要词语,如第(1)题中的“之”“若”,第(2)题中的“夭阏”“图”。
[答案] (1)鹏的脊背,不知它有几千里;它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2)鹏背负青天,却对它毫无阻碍,然后才图谋飞向南方。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乙)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丙)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庄子·秋水》)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器:重视
B.使使厚币迎之 币:钱财
C.子亟去,无污我 亟:赶快
D.庄子持竿不顾 顾:回头
B [币:礼物。]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代表人物是孟子和墨子。
B.“郊祭”是我国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在周代是最为隆重的祭典,在冬至日或夏至日举行。
C.“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D.“斗升之水”指很少的水。“斗”,我国古代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C [C项,“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错,“相”“大夫”不是爵位名称。]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B.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C.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D.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立足文意并结合常见文言断句标志进行判断。据文意,“庙堂之上”是“藏”的地点,不宜断开,故排除A、C两项;“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为并列结构,据此可排除B项。]
1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其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依据。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A [A项,“空话”一词不对,应为都是虚构的、凭空设想的。]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2)我离开了我住惯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参考译文】
(甲)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了《渔父》《盗跖》《胠箧》,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彰显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这些文章,都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纵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不能避免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臣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纵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地去实践我的志向啊。”
(乙)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碾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应该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激荡起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离开了我住惯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丙)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说:“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
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