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第四节 澳大利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25 18: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澳大利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明确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明确澳大利亚古老、特有生物种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生物种类以及养羊业的相关信息,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德育渗透点:梳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重点】
澳大利亚古老、特有生物自然环境的关系。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与澳大利亚农牧业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澳大利亚国徽以及古老、特有生物种类(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生物袋鼠、鸸鹋。古老生物有鸭嘴兽、金合欢等),同时展示相关数据体现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的特点。
学生总结出澳大利亚生物种类特点:古老、特有生物种类繁多。
2.讲授新课
(一)展示澳大利亚位置图,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根据位置引导学生总结澳大利亚古老、特有生物种类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


图一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图
总结澳大利亚位置范围:澳大利亚半球位置: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南纬10度--南纬40度之间,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海陆位置:南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面隔海与亚洲相望,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澳大利亚范围: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总结原因: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 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 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因此动物进化缓慢。
(二)【过渡】:澳大利亚不仅有许多古老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绵羊总数最多的。结合对澳大利亚物种的认识,你觉得绵羊会不会是该地土生土长的?
总结:不会,因为澳大利亚的物种都比较古老。
为什么在澳大利亚绵羊的繁殖速度如此之快,成为数量最多的物种?举例说明18世纪后期引进26只,当今约1.8亿只。接下来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来分析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分布于发展。
(1)澳大利亚地形图,让学生分析总结利亚有第三大地形区。

图二澳大利亚地形图
总结:澳大利亚可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 西部—高原。
(补充:原的大自流盆地,在这里地形地质结构特殊,使该地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为牲畜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
图三澳大利亚地形剖面图
(2)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总结澳大利亚地势
地势:中部低东西部高。
(3)概括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对农牧业有什么影响?
生答: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部有的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讲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场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过渡:地形对澳大利亚农牧业有重要影响外,气候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三)阅读: “澳大利亚气候图”,找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析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总结澳大利亚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图四澳大利亚气候图
总结: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大致呈向西开口的半环状分布。东部和南部降水丰富,大陆内部是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发展畜牧业。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发展畜牧业,也适合耕作业,因此发展农牧业。
(四)【过渡】设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羊场场主,结合地形、气候,你觉得哪些地方最适合养羊,尝试在地图中标出并分析理由。
总结:绵羊品种繁多,不同种类的绵羊适合不同类型的气候条件。细毛羊主要用于生产羊毛,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而半细毛羊适应湿热的环境,惧怕干燥,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不大的气候。所以结合绵羊的生活习性以及澳大利亚的地自然条件来进行分析话,因地制宜形成发展为三个牧羊带,展示图片五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
图五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
总结:1.粗放牧羊带:位于西部高原西南部,大自流盆地东南部。(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多为天然草场,牧草品质差产量低。平均每公顷只可以放养0.2只羊,以毛用羊为主。生产不稳定)
2.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东南墨累河流域,西南沿海。(这里拥有全国最完善的灌溉系统,农牧场规模居中。多为人工草场、牧草品质较好、产量较高。平均没公顷可以放养3-4只羊,肉用羊和毛用羊并重。生产较稳定。)
3.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位于东南部狭窄的沿海低平原,西南部沿海。(土壤肥沃农牧场一般规模较小。人工草场广布,牧草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每公顷可以放养3-6只羊,以肉用羊为主。生产稳定。)
(五)结合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总结社会经济条件:
1.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
2.耗用劳动力少。
3.市场广阔。
所以综合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
3.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澳大利亚的两个课题“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总结分析了结合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分析了生物种类特点,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分析了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
4.课后作业:在二战以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二战以后就产生了变化,具体如何变化,变化原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