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5 17: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兴中会
同盟会
1894
1905
檀香山
东京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总理:孙中山
纲领:
机关刊物: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一、辛亥革命——准备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20世纪初中国最先进的政治思想和革命纲领,同时也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思想准备——宣传革命理论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二、辛亥革命——过程
北京
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布
独立。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孙 中 山
五 色 旗
南 京
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
公历 民国纪年
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4、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
(过程: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就任总统。)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
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革除旧风
三、辛亥革命——评价
开创“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资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性质:
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
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延安  B.天津  C.南京  D.武昌
2.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你认为可以作为开端的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3.下列仁人志士中,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

4.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革命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1)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根本: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5.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2008年5月27日在南京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吴伯雄在拜谒后说,南京把中山陵维护得这么好,让我们很感动。这就是正视历史的最好的证明。吴伯雄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材料二 2008年 6月12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行抵达北京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分析,辛亥革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说明了什么?



三民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一般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或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又是失败了的,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②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完善自己。
③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
④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