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选修1-12.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6 15: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学科年级:
高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选修2-1
一、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二数学双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学习双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双曲线的定义与椭圆的定义很相似,但不容易掌握而又非常重要,学习时要注意和椭圆义联系与区别,为深刻体会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作好充分准备,又可对学生进行运动、变化、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学生分析:本章对双曲线的教学,是在学生对于椭圆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已经熟悉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讲解时应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最后反思应用。
课程分析:双曲线的课程放在椭圆之后,学生已经对圆锥曲线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类讨论、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双曲线定义与椭圆定义的比较,是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认识事物掌握其实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求双曲线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三、教学法说明
教具:一条拉链,生动形象的体现曲线得到的过程;
多媒体展示PPT,也可以用动画再次展示双曲线图像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6.布置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小组活动: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1,F2上,把笔尖放在点M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动手,得到运动轨迹和动点满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解决问题,学生理解的更深入。从实践中得到双曲线的概念。
教师提问1: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F1F2|?
教师提问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教师提问3:已知点P(x,y)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6;
(2)-=6.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定义的应用,达到巩固的目的。
师生互动:观察双曲线的形状和上面的关系式 ,结合前面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讨论如何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分析 (1)建系:以直线F1F2为x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设点:设M(x,y)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且双曲线的焦点坐标为F1(-c,0),F2(c,0).
(3)列式:由|MF1|-|MF2|=±2a,
可得-=±2a. ①
(4)化简:移项,平方后可得
(c2-a2)x2-a2y2=a2(c2-a2).
令c2-a2=b2,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a>0,b>0). ②
(5)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到,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②;以方程②的解(x,y)为坐标的点到双曲线两个焦点(-c,0),(c,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a,即以方程②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双曲线上,这样,就把方程②叫做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学生先回忆如何求曲线的方程(五部:建系,设点,列式,化简,验证),化简时需要学生跟老师一起动手解决,尤其是在两次移项和平方上。
得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后,老师可以播放几何画板的双曲线图像,然后学生自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双曲线的图像,方便记忆。
学生回忆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加深记忆。
化简过程比较复杂,师生共同解决化简,增加学生的信心,体会化简的乐趣。
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和,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的双曲线方程.
教师ppt演示过程。
课堂小结1.双曲线定义中||PF1|-|PF2||=2a (2a<|F1F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F1F2|时表示两条射线.
2.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a>b不一定成立.要注意与椭圆中a,b,c的区别.在椭圆中a2=b2+c2,在双曲线中c2=a2+b2.
3.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后,由条件列出a,b,c的方程组.如果焦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采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用形如mx2+ny2=1 (mn<0)的形式求解.
作业:课本61页 1、2、3
一分钟考虑,找四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自己做,做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改正。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今天的内容
自习课完成作业
用待定系数法,学生板书,能更好的发现学生的不足,也规范步骤,使同学们树立得分意识。
这几个小题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定义和标准方程。
六、教学评价设计
优点:1、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对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理解。
2.通过学生作图或多媒体辅助,对双曲线进行分析,归纳双曲线的性质
3.具体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数学思想的体现,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定义,性质的理解、记忆,同时也能培养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缺点:1.学案设计内容有些多。?
2.对概念的形成与精致过程不足。
七、教学课件
?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