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晦(huì) 栈桥(xiàn) 阔绰(chuò) 伶仃(líng)
B.嗤笑(chī) 褴褛(lán) 掺杂(chān) 鄙夷(bǐ)
C.惘然(wǎng) 空旷(guǎng) 恭维(gōng) 发窘(jiǒng)
D.恣睢(zhuī) 撩逗(liáo) 眺望(tiào) 脚踝(huá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愕然 乖巧 吝啬 悔恨莫及 B.应酬 煞白 嬉闹 与日具增
C.端详 别墅 炊烟 郑重其实 D隔膜 箫索 世面 歇斯底里
3.(2018·济宁)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的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神态描写)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语言描写)
C.(我)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语言描写)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中的“我”指的是作者本人。
B.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C.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于1977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
6.名著阅读。(8分)
(1)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4分)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水浒传》的内容,仿照画线部分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4分)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表现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如鲁智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其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2018·杭州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茬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桑果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气喘,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家里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得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
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7.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6分)
(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宜宾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了,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了。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落下了残疾。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0.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结尾并未交代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个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1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4分)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清朗高远。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17.(2018·潍坊)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请各位同学自附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D 5.A
6示例:(1)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林教头怒杀陆虞侯 武二郎斗杀西门庆(任选其一)
(2)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大闹野猪林
二、(一)7.(1)反映了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2)反映了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8.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又苦苦请求。
9.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二)10.(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落下了残疾;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
(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苦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
(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
11.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了山村学校的破败与师生学习环境的艰辛;渲染出孤寂、无奈和悲凉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教学点可能被撤销埋下伏笔,也为“她”劝老师离开做了铺垫。
12.(示例一)被撤销了。理由:山区的学校环境确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她”的做法是希望为曾经生活过的学校里的孩子和恩师谋福利: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让恩师生活得更好;作为教育局局长的“她”要落实县委的相关政策决定。
(示例二)没有被撤销。理由:“她”感受到恩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她”住在山区时,在与恩师、乡亲们的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并不符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要;“她”为自己只是一厢情愿“整合教育资源”而不能为乡亲父老和恩师带去福利感到愧疚。
(三)13.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14.示例:A.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B.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任选其一)
15.不能。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或:侧面描写),从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16.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
三、17.[写作指导]由题意可知,题目中给出的是一段有关青春的材料,并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来写作文。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青春。写作本文时,运用记叙或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独特感悟即可。本文适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如果写记叙文,要开篇点题,点明自己对青春的独特感悟。文中可以写人记事,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记叙自己青春历程中的一些小事,表现青春的梦想等。文末以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结束全文,首尾呼应。如果写散文,则需紧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以自己对青春的感悟贯穿全篇,以青春中的一件件小事来表现独特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