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分饼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分饼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6 08:5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67《分饼》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呈现情境图,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故事引入: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饿了,准备吃些干粮,八戒打开包裹准备分饼(板书:分饼),发现只剩下了3块,他呀,不知怎么分才能平均分?同学们愿意用你们的智慧帮帮他吗?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一)探索活动一 请同学们用老师发给你的圆形纸卡代表饼,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 1、小组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2、展示分法。 (1)指名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①、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 ),按照这样的方法,再分第2张饼,第3张饼这样每人分到3个( )张,即( )张。 ②、把3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3张饼的( ), 也就是( )张。 板书:1/4+1/4+1/4=3/4
(二)探索活动二 唐僧师徒四人每人还吃不到一张饼,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担心他们吃不饱,又给他们4人送来了5张饼,现在平均每人又可以分到多少张? 1、小组动手操作。 2、班级反馈,展示分法; (1)学生汇报,交流分法; (2)操作演示,总结分法。 分法一:先分1张,每人( )张,这样一张一张分,5个( )张,也就是( )张。 分法二:可以把5张饼叠在一起分,每人分到5张的( ),合起来也是( )张。 分法三:可以先分4张,每人分到1张,再分剩下的1张,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又分到( )张,合起来是1张又( )张。 板书:写作 —张,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小结:三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的值是相等的。 (三)探索活动三。 1、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刚才的几个分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说出分类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小结出示: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等于分母。 3、看图填数,并小结。(出示课件)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分 饼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等于分母。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 》说课稿
衙道小学 时先青
一、说教材
“分饼”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上册第67-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描述性的定义,再让学生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学生在分饼活动中由具体的分数抽象到它们的产生与意义,从内容本身及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到一种能力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3、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理解分饼的方法及观察发现分数的特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的认识,要体现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观察、发现、比较的方法相结合,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学会观察发现、比较分类,更好地学会知识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教学反思
衙道小学 时先青
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在多种活动交流中,经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知产生的过程,从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等学习数学的能力;整节课围绕情境激趣、谈话导入,操作探索新知,实际应用等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具体分析如下: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能乐学、好学、会学;如,课前老师播放了《西游记》主题画片,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态,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帮助唐僧师徒四人解决分饼的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成功的体验,经常激励、鼓励学生,如“不错、真棒、很好、谢谢你”等,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落实“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的“导”的终极目标为了学生的“学”,在这里老师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分享经验,同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课堂上学生就能提出象4/4是什么分数的问题?为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教师也能及时捕捉信息。这样的教学更富于学生的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从设计的练习,一方面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另一方面、从让学生解决分面包、分香肠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