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梯形面积-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及应用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梯形面积-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及应用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6 08: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交流及应用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3、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体验,感受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用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直尺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S=(a+b)h÷2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前几天我们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举行了激烈而精彩的篮球比赛,我们在欣赏篮球比赛的同时,有没有发现隐藏在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篮球场示意图,介绍篮球场中的三秒区,那么这个三秒区有多大?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板书:梯形的面积。
通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二、复习回顾
复习之前所学图形的面积公式: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之前学过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上面这几个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动手操作
多媒体出示任务要求:
1、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2、试着将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能够计算出面积的其他图形。
教师说明要求后,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到台前展示,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的?拼成的新图形是什么形?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用教具在黑板上分别演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普通梯形的拼图过程。
师总结: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所以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能不能借助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出梯形的面积呢?
四、小组合作
教师提出问题:1、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梯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3、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出小组代表发言,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板书:
S=(a+b)h÷2
尝试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订正答案。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解法,并在全班展示,并总结做练习时需要注意单位要统一,求梯形的面积需要三个条件:上底、下底和高。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你认为计算梯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七、课后作业
1、试一试,能否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测量我们学校操场的三秒区,求出三秒区的面积。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求梯形的面积。难点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
1、整体课堂节奏较快,孩子们上课较吃力。
2、课件做得不够直观,部分学生看不清楚。
3、语速较快,学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具体要求。
4、应制作更直观有效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今后采取的措施:
第一,尽快把握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努力调整课堂节奏,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二,仔细研读教材、教参,深入了解学情,力求教学更有效、更实用。在课件、动画、学具的选取及应用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模式,选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和手段。
第三,在传达课堂任务与要求时,尽量减慢语速,让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思考怎样去做。可以找学生来读一读课堂任务、活动要求,也可以制作出任务单或者学案,让学生更方便、更迅速地明白老师的要求与意图。
第四,用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课堂表现,深入孩子们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
最后,坚持记录教育随笔,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学会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