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标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知道从汉朝到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中枢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运用史料对比学习掌握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史料实证)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苛政猛于虎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五花判事学而优则仕五花判事学而优则仕五花判事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苛政猛于虎也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对人员按照德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标准确定品级,朝廷以此授以相应官职。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 魏晋南北朝 品评 门第自主学习:2分钟速读,理清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世家大族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隋朝--1905年考试 才学合作学习:阅读材料,从选官标准的落实、选拔方式、社会稳定方面思考科举制新在何处?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好的保持才识标准,选官客观性强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举荐和评级的选拔方式相对随意,科学性较差公平、客观,人为干预可能性降低;科目众多,利于选拔人才;利于规范化操作。容易被世家豪族把控,社会分化明显,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各阶层均有入仕机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分层;官员素质的提高利于国家的统治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自主学习:2分钟速读,理清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过程三省初成,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三省分工明确,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影响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集体施政,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注重发挥集体智慧。三省相互制衡,从而达到有效的监督以皇权为中心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大权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特点影响汉代田税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赋税制度1、变化自主学习:2分钟速读,理清赋税制度的变化实施租调制度隋唐汉代田税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赋税制度实施租调制度隋唐根据课本40页史料阅读,理清两税法实施的背景以及内容A 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B 中唐时期税制混乱C 纳税人口减少背景内容A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B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以田亩纳地税 C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制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从征税单位、形式、对象,人身依附方面思考两税法新在何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和私有并存的制度。所谓均田是指国家利用政府掌握的土地按照人口分配给农民耕种,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保证租调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赋税制度“以丁身为本”
即按丁口纳税“以资产为宗”
即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来确定应纳税额征收实物为主征收钱币为主对人身控制较大除王公外的一切家户都要承担租庸调制两税法减轻人身控制,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普通民众,王公贵族官僚行商免征1.(2010· 合肥模拟)“丁兰,河内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 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 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 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
A.二十等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 (2016·全国Ⅱ卷)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3.(2018·江西高三调研,26)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
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
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
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4.(2018·怀化高三模拟)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答案 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为中心。(任答两点即可)(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 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答案 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