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从部落到国家
商和西周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含义
代表性遗址
生产生活特点
早期
含义
代表性遗址
生产生活特点
晚期
代表性遗址
生产生活特点
按生产关系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按生产力水平
(劳动工具的材质)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按生产关系
原始人群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晚期)
特点:母权制、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特点: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贫富分化、不平等、权贵阶层出现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1、大量使用陶器
2、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3、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1、渔猎和采集
2、群居生活
3、已经学会用火
代表
元谋人
北京人
特征
特征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
夏王朝的建立
颛顼、帝喾、尧、舜
燧人氏——钻木取火(天皇)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地皇)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人皇)
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
三皇:
五帝
什么是禅让制?
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同样的,还有禹因治水有功而接受了舜的禅让。
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五帝
夏王朝的建立
禅让制
时间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文化遗址
二里头文化
建立者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
禹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
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
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禅让制到世袭制
社会形态: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公天下 → 家天下
传贤 → 传子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政权性质:
权力传承:
商和西周
商朝
时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政治制度
周朝
版图
商朝建立后,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争夺位。国力一度衰弱,国都一再迁徙。直到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才得安定,后未再迁都。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朝。
商和西周
商朝
时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政治制度
周朝
版图
内外服制度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
殷衰,诸侯或不至;
殷兴,诸侯归之
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商和西周
商朝
时间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建立者
汤——纣
都城
殷(今河南安阳)
政治制度
周朝
版图
内外服制度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汉江,北至燕山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
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
—“卜”形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
兆纹附近。
钻凿卜骨的工具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天命玄鸟降而生——《诗经·商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商和西周
商朝
周朝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社会经济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周武王——周幽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分封制
宗法制
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周朝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吕氏春秋》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宗法制
目的: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大宗
(宗主)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长子继承制
《吕氏春秋》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宗法制
目的: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
(1)血缘政治;
(2)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3)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商和西周
商朝
周朝
商周时期社会经济
农业
手工业
生产工具
土地制度
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青铜铸造
养蚕缫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