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9年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9年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6 12: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季学期八年级历史测试卷
[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发表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期间
2.1915年,我国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每周评论》 D.《中外纪闻》
3.下列选项中与右图内容相符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
5.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观点的提出主要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
A.是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B.使民主、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7.1919年,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由厅预审,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
9.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
A.北京 B.长沙 C.上海 D.广州
10.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主要表现在(  )
①被捕的学生获释 ②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 ③曹汝霖等人的职务被罢免 ④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⑤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右图是五四运动时的纪念章,它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12.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跟董必武谈起一件他们共同经历的往事,涉及这样一些关键信息: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嘉兴南湖、共产主义。据此推断,这件往事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太平天国运动
13.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4.董必武于1961年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关于诗中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会议全程在上海召开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所示刊物的创办者是谁?它的创办有什么意义?(6分)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什么?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三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李大钊
(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指的是什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迎接“这种潮流”的?(6分)





(4)我们应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6分)





17.(19分)探究与实践。
【收集整理 积累知识】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1)材料描述的是哪一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9分)
【深入探究 获得认识】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分)






【联系实际 升华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3)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那么,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创作于1919年2月,巴黎和会召开之后。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
材料三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分别是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李达、何叔衡、陈潭秋、李汉俊、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包惠僧(受陈独秀委派)。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
(1)简析材料一漫画所反映的主要史实。(3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与材料二中的五四运动有何关系?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6分)




(3)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材料四中的“50多名”,到今天的9000万左右,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教师详解详析
1.C 2.B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观察图片并结合图中文字信息“迷信”“科普”等,可知与图片内容相符的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故选B。
4.D 5.D 6.C 7.A 8.B 9.C 10.C
11.D 12.C
13.D [解析]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奋斗目标最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故选D。
14.D 
15.C [解析] 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故选C。
16.(1)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2)民主和科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3)“新纪元”是指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创办报刊,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7.(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
18.(1)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