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测试卷
[范围:第一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纪录片《人类起源》生动地展现了漫长的人类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猿演化成人 B.女娲造人
C.亚当和夏娃造人 D.上帝造人
2.某班进行了一次“远古人类”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已知的“化石”“遗物”“遗迹”考证元谋人的生产活动。下列探究流程图中有一处错误,此错误环节为( )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根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生活年代远近进行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5.考古学者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栽培稻遗存,这说明( )
A.原始农业的出现 B.生产工具比以前先进
C.家畜饲养的出现 D.城市的出现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在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巨幅篇章。跨越时空,假如要拍摄《舌尖上的河姆渡人》,河姆渡人最有可能招待你的食物是( )
A.手擀面 B.粟米饭 C.稻米饭 D.生牛肉
7.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下列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肉 B.穿简单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9.下面是某部著作的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可以判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可能是( )
A.《东方之祖——元谋人》 B.《北京周口店——祖先遗迹》
C.《农耕文明的辉煌》 D.《打制石器的探索》
10.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原始居民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1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1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和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明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14.与华夏族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15.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16.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传说中,下列属于炎帝的发明的一项是( )
A.发明弓箭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D.发明纺织,教民通商
17.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 )
A.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B.炎帝和黄帝的真实存在
C.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炎帝和黄帝的社会活动
18.“民主制度”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有制 D.等级制
19.传说中的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舜 ②尧 ③禹 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20.右面人物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并全身心投入治水工作,最终消除了水患,得到民众爱戴。他被称为(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炎帝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人用火的证据十分明显。发掘北京人遗址地点的中段靠近南北裂缝的堆积时,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很厚,最厚处达6米,位于整个堆积的中上部;中层灰烬较薄,最厚处达4米,位于堆积的中下部;下层灰烬最薄,最厚处只有1米,位于堆积的底部。
材料二 灰烬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了火,而且由于灰烬在同一层中,有时很厚,有时很薄,有时出现间断,则可以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火的能力。
材料三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自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3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北京人已具备“控制火的能力”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是怎样用火的?(5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考古学家研究北京人遗址的重要意义。(6分)
22.(21分)解读邮票,探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的邮票和古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纪念邮票】
【古人遗址】
(1)将四枚邮票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填字母即可)。(6分)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别生活在哪个大河流域?这些先民会随意迁徙吗?为什么?(6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6分)
(4)请用一句俗语解释两处居民生活各不相同的原因。(3分)
23.(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黄帝赞》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三 《吕氏春秋》记载:“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涉及“轩辕”的一件大事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神农”指的是谁?“神农”在传说中有何贡献?(6分)
(3)材料三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采用了什么方法使洪水“注之东海”?(6分)
(4)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以他们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6分)
参考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一)
1.A [解析] 女娲造人、亚当和夏娃造人、上帝造人都是神话传说。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D
3.A [解析] 北京人的食物主要来自于狩猎和采集,当时他们还不会种植庄稼,因此④说法错误,故选A。
4.B
5.A
6.C
7.C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再现与比较能力。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的石器,①不符合题意,A、B两项排除;半坡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而不是稻谷,④不符合题意,D项排除。故选C。
8.C [解析] 半坡居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水稻是河姆渡居民的粮食作物。
9.C [解析]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分别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故选C。
10.B [解析]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11.A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北方寒冷干燥,南方炎热潮湿,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故选A。
12.D 13.C
14.B [解析] 距今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此后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15.A [解析] 本题考查涿鹿之战。由图示可知,这场战役是黄帝与炎帝联合与蚩尤作战的战役,根据所学可得出涿鹿之战。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展开的战争,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与商军的决战,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战役。
16.D [解析] 本题考查炎帝的发明。A、B、C三项都属于黄帝的发明,D项属于炎帝的发明。
17.A
18.A [解析]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禅让制是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推举的标准是“贤德”,与题干“民主”相符,故选A。
19.C 20.B
21.(1)在北京人遗址地点的中段曾发现过三层灰烬。上层灰烬最厚处达6米、中层灰烬最厚处达4米、下层灰烬最厚处达1米。这些都佐证了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火。
(2)北京人遗址三层灰烬的同一层中有薄有厚,且出现了间断。
(3)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4)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2.(1)E—C F—A、B、D
(2)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不会。在稻、粟等农作物种下后,必须等待收割,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能随意耕种,这就要求人们定居下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比较稳定,也为定居提供了条件。
(3)相似之处: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除农耕经济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不同之处: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3.(1)平定蚩尤乱。
(2)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3)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4)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黄帝和炎帝的一些发明创造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至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