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说课稿 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8 08: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单元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指数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它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蕴涵丰富的解题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严谨论证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节课也为后面进一步探究对数函数的应用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知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让学生自己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对数函数图像。这样也利于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3)体现“对比联系”、“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多媒体演示法。
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六、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古遗址上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生物死亡年代关系的探索,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通过对底数的分类讨论,探究总结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通过例题的分析与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落实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课程理念。
七、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1、(课件演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 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
看2.2.1的例6,考古学家一般通过提取附着在出土文物、古遗址上死亡的残留物,利用t=log 5730P估计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t 能不能看成是 P 的函数?
2、你能归纳出这类函数的一般式吗?
生:回答问题1。
师:组织学生计算,注意引导学生从函数的实际出发,解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把解析式概括到y=logax形式。
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函数特征。
通过回顾旧知识,使知识得到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建立对数函数模形。
活动二:
归纳给出对数函数的概念
思考:为什么且和吗?
练一练,判断下列哪些是对数函数:
师:(板书)一般地,我们把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定义域为。
教学引导学生用对数的定义分析、回答。
抽象出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
让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定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三:
1、你能用描点法画出和的图象吗?
2、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解析式的区别在哪里?图象有什么不同和联系?
生:独立画图,同学间交流。
师:课堂巡视,个别辅导,展示画得较好的个别同学图象。图5—1
图5—1
生:个别同学尝试回答。
师: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对比底数不同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为下面学生探索对数函数的性质奠定基础。
为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铺垫。
活动四:
1、你知道下列函数:
(1),
(2),, 图象吗?观察并回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你能思考并归纳出
且中,当和
时,两种图象的特点吗?
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函数的图象。
生:观察图象讨论、交流合作,归纳出对数函数的共同性质。
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函数性质去分析。
通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获得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明确底数a是确定对数函数的要素,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给出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的图象和性质。


定义域
值域
R
过定点(1,0)
在上为增函数


当在上为减函数


通过对数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对数函数的性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五: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师:(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必须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根据中中,所以①中,即0;②。
师:(板书)解:(1)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2)
,即函数
的定义域为。
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叙述解例1的步骤。
明确真数大于0的条件,掌握解题步骤。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4)
师:请4个同学上台板演。
生:独立完成。
师:课堂巡视,个别辅导,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函数图象性质,得到进一下的巩固和提高。
活动六: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  
(2)  
(3)  
(4)  
师:(分析)请同学们观察(1)(2)两题,这两个对数底数相同,因此(1)可认为是中,x取3.4和3.8时的函数值。(2)可认为是中,x取1.8和2.1的函数值。由单调性可以比较,(3)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可寻找中间量1进行比较。
(4)中底数不相同,真数也不相同,结合函数图象,如何共同探索出比较方法
(板书)解:
(1)∵在(0,+∞)上是
增函数,且3.4<8.5,
∴;
(2) ∵在(0,+∞)
上是减函数,且1.8<2.7;        

(3)∵


(4)由图象可知:

图象可知,,

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两个函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函数的性质得到初步应用。
要想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关键要做到“脑中有图”,以“形”促“数”
补充的(3)(4)两小题是为了更好地共同探索出各种比较方法。
练习: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两个值的大小。
(1)  
(2)  
(3)  
(4)  
师:请4个同学口答。
使学生进一步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
活动七:
(补充思考题)看谁能解答下题。
设,则实数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思想,应用函数性质去解答。
本题是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去完成。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小结:
1、你能归纳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
2、对数函数定义及其性质
3、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由学生代表总结表达,教师补充。
学生在教学反思中,整理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74页习题2.2 (A组)7、8题;(B组)2
2.思考题:对数函数 与指数函数 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提示:从图象和性质来分析)
这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并结合预习,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八、板书设计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 定义

二 图象和性质
例1
例2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通过学生实践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其过程是通过对函数和的描点法函数图象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对函数(a>0且a≠1)的底数a的分类讨论,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形成了对数函数(a>0且a≠1)的底数a>1和0课下我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总结我们这节课的成功的经验比如:通过教学活动五,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活动六,使学生学会应用函数图象的单调性解决问题。关键是例2补充的(3)、(4)两个小题,使学生从函数的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最后补充的思考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活动时间可能会过长,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保证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之处,这样我们在下节课可以有针对性的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