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6 15: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 )
①《马关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2.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 汉阳铁厂 B. 开平矿务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轮船招商局
3.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份“礼物”是指(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4.“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是对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概括(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5.一位维新人士指出,同志太孤,举措太大、忌者人数太多,光绪帝又无权,变革安能成?他所指的“变革”是( )
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种说法可谓是一针见血,不过,洋务运动也有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的道路
③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 师夷长技,自强救富 B. 救亡图存,变法自强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8.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 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 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9.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 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 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10.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11.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求富 C. 自强 D. 师夷长技
12.镇压维新派的刽子手是( )
A. 光绪帝 B. 慈禧太后 C. 袁世凯 D. 李鸿章
13.1905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你认为他们中谁说了谎( )
A. 赵六 B. 李四 C. 王五 D. 张三
14.《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 增辟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6.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是( )
A. 军事与科学技术 B.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 思想文化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B. 重视军事而轻经济
C. 没有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没有真正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18.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能够体现其上述思想的企业是(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汉阳铁厂 D. 湖北织布局
19.《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开埠通商 B. 索取赔款 C. 割占土地 D. 开办工厂
20.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割让了( )
A. 香港岛 B. 台湾 C. 山东 D. 澳门
22.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面对的是一个“千古未有之强敌”。面对这个威胁,一些头脑稍清醒些、接受“经世致用”精神指导的士大夫们主张“力破成见而讲求实际”。为此他们开展了(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23.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 割让领土 B. 赔款白银2亿两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24.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25.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里“三军败绩”是指哪次战争中的“败绩”(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二、简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后签订条约的情景?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3)材料一、二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这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上述材料中的“公”指何人?
(3)这次事件后产生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4)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上下大为震动。……英国女王决定对中国发动一场“贸易战争”。……一纸战败条约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
——摘自《中国近代史史料专辑》
材料二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材料三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材料一中的“贸易战争”具体指的是什么战争?“一纸战败条约”是如何“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2)某些西方历史学家称这场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力图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是什么?
(4)材料三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30.清代有位皇帝下了一道密诏:“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劝谏,太后更 生气。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请据此和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这一位皇帝是谁?
(2)密诏中的“变法”是指什么?
(3)“皇太后”是指谁?
(4)临刑前高喊“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材料中的哪一位?

答案
1. C2. C3. D4. B5. A6. C7. B8. A9. A10. C11. B12. B13. A14. D15. D
16. B17. A18. B19. D20. C21. B22. B23. D24. D25. C
26.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辛丑条约》;
(3)鸦片战争(或《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7. (1)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2)邓世昌。
(3)《马关条约》。
(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8. (1)康有为、梁启超。
(2)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等。(任意两点即可)
(3)戊戌变法运动;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9.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不赞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4)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0. (1)光绪帝
(2)戊戌变法
(3)慈禧太后
(4)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