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新课导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
蔡绍南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安庆起义
(浙皖)1907秋 瑾徐锡麟失败失败失败广西起义1907孙中山黄 兴黄花岗起义
(广州)1911孙中山黄 兴影响最大一、革命志士的奋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07年安庆起义1906年萍浏醴起义1910年黄花岗起义革命志士的奋斗1907年广西起义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萍浏醴起义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刘道一(1884-1906年)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时 间人物结果1906年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地位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遇难。时 间人物结果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地点安庆徐锡麟(1873-1907年)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成果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遇难。时 间人物结果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地点安庆成果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广西起义失败。时 间人物结果1907年孙中山、黄兴黄兴(1874年--1916年)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经过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孙中山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3、黄花岗起义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以及革命政党的纷纷成立(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1、背景和条件:(5)思想宣传:三民主义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二、武昌起义(6)起义时机:保路运动兴起,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革命时机渐趋成熟2、时间:3、结果:旧历1911年为辛亥年,故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1年10月10日;
占领了武昌、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结果★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汉口汉阳辛亥革命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帝制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功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失败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2.武昌起义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爱国学生 B.湖北新军
C.知识分子 D.地主阶级3.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4.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相继进行救国之路的探索,下列史实中代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历史事件有( )
A.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5.梁启超评价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