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同步练习
一、液化
1.物质由____态变为____态叫做液化,气体的液化过程会____热; 2.大自然中“露”和“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而成的小水珠。
二、液化的方式
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过关训练
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又很快形成,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要______(吸热/放热)。
2.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持有露球,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的缘故.(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如图所示,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白气”是_______(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a、b处的“白气”___(选填“a”或“b”)处较浓。
4.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______,使水蒸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5.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______.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_______(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
6.梅雨季节,我们靖江市会连续出现“回潮”天气现象,这时我们室内地砖、玻璃等总是潮湿冒“汗”,形成“汗”的原因是( )
A. 物体内有水渗出 B. 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C. 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D. 空气和水蒸气一起液化的结果
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
A.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 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在卫生间洗完热水澡后,发现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变得明亮起来,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只有液化 B. 只有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9.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 B. 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
C. 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 D. 防止口水在其表面汽化
10.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 B. 氮 C. 二氧化碳 D. 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11.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
C.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12.炎热的夏天,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13.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 B. 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说明此时的大气压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SHE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