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 2.1 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 2.1 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6 16:54:01

文档简介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最终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2.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 。
3.蜗牛的身体组成有足、眼、口、_______。为了能的更仔细地观察蜗牛,我们需要使用
_______来进行观察。
知识点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018秋?平潭县期中)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  ②珊瑚虫  ③钟乳石  ④智能机器人  ⑤蘑菇  ⑥恐龙化石
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5、(2018?娄底)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018?扬州)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
A.进行呼吸 B.生长和繁殖 C.新陈代谢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6、(2011秋?广汉市期中)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连线。
a.向日葵朝向太阳 1.应激性
b.动物的取食 2.繁殖
c.植物的开花结果 3.营养
d.人体的排汗 4.生长
e.蘑菇由小长大 5.排泄
知识点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其具体形态和生活习
8、(2018秋?房山区期末)如果你想仔细地观察蚂蚁,你会借助图中哪种工具(  )
A. B. C. D. 显微镜 放大镜 托盘天平 镊子
9、.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 ;B: 。 (2)能分泌黏液的是[D]足,它是蜗牛的 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E] ,获取食物的是[C] 。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刺激不产生反应的是( ) A.触摸       B.强光      C.醋酸      D.拍手声。
1.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繁殖特征的是(  )
A.飞蛾扑火 B.惊弓之鸟 C.望梅止渴 D.孔雀开屏
2.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认定猪笼草为植物而不是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猪笼草是绿色的 B.猪笼草不会快速移动
C.猪笼草没有神经系统 D.猪笼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中有一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能由小长大?????? B.生物能繁殖后代? ?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4.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们根据响尾蛇热能感受器可探测到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这一原理,设计制作出了响尾蛇导弹,这种技术属于转生物技术
B.在食物网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应激性,分解者也具有应激性
C.在探究实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温度、水分等属于无关变量。
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6.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芝麻开花节节高
8.柳树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
(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把它们分为两组,你如何分?________.
9.《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请你说出《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
(2)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__。(每空写出两种)
10.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所示。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________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最终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
2.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能呼吸、能生长、能繁衍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需要营养等,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大区别是有无生命 。
3.蜗牛的身体组成有足、眼、口、触角、壳。为了能的更仔细地观察蜗牛,我们需要使用
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知识点一、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018秋?平潭县期中)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  ②珊瑚虫  ③钟乳石  ④智能机器人  ⑤蘑菇  ⑥恐龙化石
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答案】A
【解答】解:题干中的①草、②草履虫、⑤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③钟乳石、④智能机器人、⑥恐龙化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A正确; 故选:A。
5、(2018?娄底)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
解答】解:苔花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能开花结果,而苔藓不能。二者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 故选:C。
6、(2018?扬州)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  )
A.进行呼吸 B.生长和繁殖 C.新陈代谢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答案】D
【解答】解: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D。
7、(2011秋?广汉市期中)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连线。
a.向日葵朝向太阳 1.应激性
b.动物的取食 2.繁殖
c.植物的开花结果 3.营养
d.人体的排汗 4.生长
e.蘑菇由小长大 5.排泄
【解答】解:向日葵向太阳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动物的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人体的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 故答案为:
知识点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其具体形态和生活习
8、(2018秋?房山区期末)如果你想仔细地观察蚂蚁,你会借助图中哪种工具(  )
A.B.C.D. 显微镜 放大镜 托盘天平 镊子
【答案】B
【解答】解: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显微镜和放大镜属于观察仪器;镊子是用于夹取块状药品、金属颗粒、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的取用的一种工具,如果取蚂蚁可以用毛笔。蚂蚁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蚂蚁,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蚂蚁。 故选:B。
9、读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填写各部分的名称:A: ;B: 。 (2)能分泌黏液的是[D]足,它是蜗牛的 器官。 (3)对蜗牛自身起保护作用的是[E] ,获取食物的是[C] 。 (4)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知道蜗牛对下列刺激不产生反应的是( ) A.触摸       B.强光      C.醋酸      D.拍手声。
【答案】(1)眼;触角;(2)运动;(3)贝壳;口;(4)D
【解答】解:(1)图中A是眼,B是触角,C是口,D是足,E是贝壳。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D腹足。 (3)E是贝壳,有保护作用,C是口,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 (4)蜗牛没有耳朵,对拍手声没有反应。
1.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繁殖特征的是(  )
A.飞蛾扑火 B.惊弓之鸟 C.望梅止渴 D.孔雀开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B、C都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B、C不符合题意;
D、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D符合题意.
故选:D。
2.猪笼草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食小虫。认定猪笼草为植物而不是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猪笼草是绿色的 B.猪笼草不会快速移动
C.猪笼草没有神经系统 D.猪笼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答案】D
【解析】
A、颜色不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依据,A错误; B、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动物能够运动,但这不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B错误; C、猪笼草没有神经系统,这不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C错误; D、植物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不能,这是植物与动物区分的最根本依据,D正确。 故选:D
3.《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其中有一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能由小长大?????? B.生物能繁殖后代? ?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答案】B
【解析】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B正确。
4.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们根据响尾蛇热能感受器可探测到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这一原理,设计制作出了响尾蛇导弹,这种技术属于转生物技术
B.在食物网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应激性,分解者也具有应激性
C.在探究实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温度、水分等属于无关变量。
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答案】C
【解析】
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仿生物制造出来的新仪器、设备日益增多,如雷达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宇航员的输血器械模仿的是长颈鹿,响尾蛇的眼和鼻孔之间有很多热能感受器,可探测到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人们根据这种原理,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等,故A错误;在食物网中,生产者是植物,有的植物具有应激性,有的植物没有应激性,消费者是动物具有应激性,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也具有应激性,故B错误;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在探究实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温度、水分等属于无关变量,故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答案】D
【解析】
花开花落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现象;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现象;潮起潮落是自然现象。
6.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芝麻开花节节高
【答案】C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A不符合题意;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描述的是生物的差异,属于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属于遗传。故C符合题意;芝麻开花节节高描述的是生物的生长,故D不符合题意。
7.在“①熊猫②蜗牛③汽车④松树⑤绿藻”这五个研究对象中,只有___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而___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它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填编号)
【答案】③ ④⑤ ①
【解析】不能生长,不需要营养,且对刺激没有反应的是非生物——③汽车;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可以利用自身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是④松树⑤绿藻;需要从外界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的是消费者,动物或者有些微生物,蜗牛是软体动物,体温不恒定,也无胎生、哺乳的特征,熊猫是哺乳类动物,不仅胎生、哺乳,且体温恒定。
8.柳树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
(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把它们分为两组,你如何分?________.
【答案】(1)柳树、小花、小鱼、蜻蜓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 (3)可以分成动物和植物,柳树、小花属于植物;小鱼、蜻蜓属于动物.
【解析】(1)短文中柳树、小花、小鱼、蜻蜓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2)它们都有生命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3)可以分成动物和植物,柳树、小花属于植物;小鱼、蜻蜓属于动物。
9.《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请你说出《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
(2)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__。(每空写出两种)
【答案】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解析】(1)曲中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的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具有生物的特征。
(2)曲中没有生命现象,不属于生物的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10.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所示。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________
【答案】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解析】据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