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 鄂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昼夜交替现象 鄂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7 11: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5、教学准备:小皮球、手电筒、白纸、彩笔、记录表 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学生回答)老师也喜欢旅游,这是老师到过的地方。
课件出示:先出示白天的图,再出示同一地点夜晚的图,之后同时出示两组图,请同学们回答。
生1:一组是白天,一组是夜晚。
教师:白天我们还称为昼、晚上为夜。板书“昼夜”
教师:请同学们看钟表现在是几点,如果再过12个小时是什么时候?再过12个小时呢?……
生:回答
教师:从中你发现了社么?
生:回答(昼夜是轮流出现的)
教师:像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
板书:“交替现象”
课件出示:展示白天黑天交替的小动画。
教师:是啊,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第二天太阳又是东升,白天又来临……他们就是这样无声无息的从不停息的交替出现。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愿意跟老师一起来探究昼夜交替这种自然现象吗。
课件出示课题(昼夜交替现象) 
(用两张黑白分明的地区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区别它们,从而引出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最后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学伊始,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联系学生生活,引出昼夜,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想要探究、想要主动参与的欲望,为下一步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做好铺垫)
二、推测假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作出假设,同时要求画出示意图。(注意事项: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2.收集学生的假设: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在这一步时,我把学生的猜测罗列在黑板上,这样清楚的表达了学生的猜测同时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模拟实验:
1.讨论实验材料
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小皮球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这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
(2)在小皮球上贴小红旗上作标记,假设这是观察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在一个点上重复的看到它进入黑暗和被照亮才能说明有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能照亮半个小皮球。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3)当几个同学在做时,其他同学一起来观察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并记录结果。
昼夜交替实验记录表
假设实验情况(标记处的昼夜情况)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能或否)
第一种假设: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第二种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第三种假设: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第四种假设: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3、材料员来领材料、实验记录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交流沟通。
先验证第一种假说。
过渡:各小组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好吗?
依次试验并汇报展示。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的内容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4、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给予评价。
5、实验小结: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这些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都能成立。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发现了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地球和太阳做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四、总结延伸:
现在看看黑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这是我们一节课智慧的结晶啊!在我们还没有得到新的证据之前,这些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只能说是暂时正确的。那么,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去收集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了解更多地知识,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好吗?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上交实验材料,
板书:
   昼夜交替的现象
     每种假说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