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流水地貌 课件+检测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流水地貌 课件+检测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26 18:30:32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一节
 流 水 地 貌 一、 流水地貌
1.概念:流水塑造的_____。
2.分类:流水_____地貌和流水_____地貌。地貌侵蚀堆积二、 流水侵蚀地貌切割阶梯裁弯取直[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在山区或高原,河谷呈“V”字形。 ( )
②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堆积物,土质较为贫瘠。 ( )
③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 )
④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 )√×√×三、 流水堆积地貌中下河口[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 )
②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 ( )
③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 )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 ( )√×√×【激疑】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位置?提示:甲是瀑布(V字形河谷),大都位于河流上游;乙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丙是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丁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四、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大量_____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_______整
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___________、阻断道路、淤塞_____,导
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山体滑动面农田和村庄河道2.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___________的混合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_____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_________、城市建设和人民
_________等带来很大危害。碎屑物和水沟床交通运输生命财产[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滑坡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 ( )
②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地势起伏
大。 ( )
③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 ( )×√×能力1 描述河流地貌的景观特点
1.河流地貌的景观特点:2.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3)河流弯道的侵蚀与沉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在流水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典例示范】
读冲积扇示意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思路点拨】从形状、地势变化、沉积物颗粒变化等角度描述。【解析】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平面形态、剖面图中地势和颗粒物变化作答。图中文字标注“扇顶”“扇缘”也要用到。
答案: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素养探究】
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说出图b所示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点。
提示: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提示: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能力2 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1.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成因: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典例示范】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1)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
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 D.塌方【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或区域图分析该地地壳运动、地势起伏及降水量状况,确定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2)根据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灾害的成因分析人类活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解析】(1)选D,(2)选B。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导致地表岩石破碎,再加上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第(2)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素养探究】
2018年6月29日凌晨,受强降雨影响,泸水市上江镇境内突降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受灾人口达3 311人,民房受损40间,倒塌21间,农作物绝收193.5亩,50辆车不同程度受损。泥石流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对比甲、乙两地,推测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提示: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提示: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19·济宁高一检测)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1选B,2选A。第1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第2题,图b地貌景观为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2019·嘉兴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
A.下游泥滩 B.中游凸岸
C.上游凹岸 D.入海口处
4.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A.风蚀蘑菇 B.移动沙丘
C.冲积扇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示砾石景观属于沉积景观,常见于大河的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没有砾石沉积。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存在于河流凸岸,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形成。
  (2019·北京高一检测)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5.图中灾害类型是 (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5选C,6选D。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岩体或土体将道路掩埋,因此灾害类型为滑坡。第6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降水集中的夏季是多发季节,人类活动会加剧滑坡的发生,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新思维·新考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河流沉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实验材料:
小米、绿豆、黄豆等,矿泉水瓶,书,白纸。
实验步骤:
Ⅰ.将白纸平铺在桌上;
Ⅱ.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Ⅲ.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Ⅳ.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1)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麓冲积扇的特征?
(2)水流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麓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麓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体的外形呈半圆锥状,与冲积扇形状类似。第(2)题,从出山口到冲积扇扇缘,由于流速减缓,搬运物体重量减轻,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变小。第(3)题,从实验可看出,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但由于所选的混合物颗粒形态、大小不同,导致实验中冲积扇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与实际情况出现相反状况。第(4)题,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替代书本;用泥沙替代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把泥沙和水一起倒下。
答案:(1)具有。
(2)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分布规律。
(3)不能,因为没有水流挟带,混合物完全受重力和惯性作用,较大颗粒会出现在外缘。
(4)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把泥沙用水搅和倒下,就能够显示出不同颗粒的沉积状况。
课时素养评价 五
流 水 地 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
B.甲地多为“V”字形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
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字形河谷;丙地为河口三角洲;乙地为冲积平原。
  (2019·德州高一检测)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如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风沙堆积
D.流水侵蚀
4.下列诗句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河流弯曲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白鹭洲属于江心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②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③地表森林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6.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  )
A.降水量大 B.地震活动频繁
C.气温高 D.植被覆盖率低
【解析】5选C,6选A。第5题,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差,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8月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6~8月份为我国的夏季,降水量多,易引发泥石流灾害。
  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  )
A.49 B.99 C.149 D.199
8.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测乙地区 (  )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
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D.地势平坦,植被稀少
【解析】7选C,8选B。第7题,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则甲地降水量为700~750 mm,乙地降水量为800~850 mm,两地差值为50~150 mm,故C选项正确。第8题,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势陡峻、降水丰富、植被稀疏的地区,图中显示乙地区是泥石流危害重点区,故B选项正确。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0.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第10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发生,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泥石流的成因主要包括降水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汇流速度快、汇流量大)、地面松散物质条件(松散物质多,提供物质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大,坡面径流冲击力和物质挟带能力大)以及植被覆盖条件,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可知该处冰川泥石流还有一个重要条件便是冰川消融提供大量水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第(1)题,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第(3)题,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
答案:(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坝,与堤岸呈“丁”字形,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4.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
A.防洪 B.减淤 C.护堤 D.防凌
【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凹岸地带,以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第14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减少河水对河岸的侵蚀。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降低流速,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丁”字坝降低河岸处流速,可能增加河道泥沙的淤积。“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作用。
  读下图及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5、16题。
15.河流R的流向为 (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6.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 (  )
A.火山喷发 B.滑坡
C.地震 D.泥石流
【解析】15选B,16选B。第15题,根据指向标确定出图上的方向。河流R的流向基本上是东西走向。由图上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第16题,从图中看,该地区坡度大,结合四种自然灾害特点分析,最有可能的是滑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当地更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冲积扇的形态与区域河流分布、地形等有关。第(2)题,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挟带物成分等均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他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第(4)题,贺兰山在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冬季可以阻挡冷风、沙尘;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堪称该地的“守护神”。
答案:(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