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学案+练习)7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学案+练习)7 《留取丹心照汗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21:58:10

文档简介

7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怦然(  )    漩涡(  )   分娩(  )
戏谑(  ) 戕灭(  ) 攘袂(  )(  )
缧绁(  )(  ) 枭雄(  ) 诘难(  )
聒噪(  ) 擎天玉柱(  ) 秽土(  )
[答案] pēng xuán miǎn xuè qiāng rǎng mèi léi xiè xiāo jié guō qíng huì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槛 率 遂
2.语境辨析法
旧社会,解(  )差往往会使出浑身解(  )数来解(  )决押送囚犯途中的各种难题,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
[答案] 1.kǎn jiàn shuài lǜ suì suí 2.jiè xiè jiě
二、写对字形
  
[答案] 沧 怆 敦 郭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贯注·灌注
两者都含有“集中”的意思。
“贯注”指精力、精神集中,此外还有“语意、语气连贯”之意。
“灌注”指浇进,注入。一般用于具体事物,有时比喻加进某种思想。
(2)消磨·消耗
两者都含有“使逐渐减少”的意思。
“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也指打发日子,虚度光阴等。
“消耗”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2.明确词义
(1)孤注一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摧枯拉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刀光剑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钟大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笔走龙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2)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3)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4)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5)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6)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说到文天祥的崇高人格,我们不能不想到他那些撼天地、摄鬼神的诗篇。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hàng)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分娩(miǎn)。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慑 漩涡 亢(kàng)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________;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________;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________;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________。
①大放光彩 ②益显其明 ③脊梁愈挺 ④更增其高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D [解答时,要注意语句间的照应性。 “五岳千山”与“④更增其高”照应,“北斗七星”与“②益显其明”照应, “前朝仁人”与“①大放光彩”照应,“后代志士”与“③脊梁愈挺”照应,故应选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平心而论,忽必烈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不仅他识得弯弓射大雕,还尽懂得治理天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仅他识得弯弓射大雕”中的关联词位置不对, “不仅”应放在“他”的后面。
[资料链接]
为“大人物”作传的作家——卞毓方
卞毓方,当代作家、《人民日报》记者。代表作品有《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晚年季羡林》、《千手拂云千眼观虹——季羡林、钱学森、陈省身、侯仁之、杨绛、黄万里的人生比较》等。
南宋末年,北方的元朝大肆南侵,兵锋所指,处处狼烟。1278年年底,文天祥率抗元军队在广东海丰一带与敌人多次激战,屡获小胜,使元军进军受阻。正当文天祥在五坡岭稍做休整时,一个姓陈的海盗带元军突袭宋军,文天祥不幸被捕。元军把文天祥押往北方,企图让他归降。这篇传记详细记叙了文天祥被俘后的情景,描述了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行,凸显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铁骨精神。
评 传
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具有浓郁的学术研究特征。“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传要真实,评要中的”等,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命题选用,所以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试卷中,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文本鉴赏]
这篇传记作品描写的是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作品主要着墨于文天祥被捕后的情形,通过他所遭遇到的攻心之术的诱降、物质生活的折磨以及他自己的志向、思想行为,来描写文天祥非同寻常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凸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养吾浩然之气”的铮铮铁骨的精神。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②作《正气歌》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开头两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怦然令我心跳”写出了文天祥的精神对作者的影响,“不朽的生命”“昂昂”“凛凛”推出了一个大义凛然的历史英雄的形象,表现出作者对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由衷敬意,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抒情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10段(在北地,考验他的人格的……辚辚绝尘而去),回答问题。
2.“诱降决无刀光剑影,却能戕灭一个人的灵魂”一句中“戕灭”一词如何理解?能否换作“毁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戕灭”即“毁灭”“磨灭”的意思。 它的程度要远远深于“毁灭”,并且对于“灵魂”这样的抽象事物,更宜用“戕灭”。
3.谁是葵藿、铁石?谁是狗尾巴草、秽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天祥——葵藿(对宋朝忠诚谒慕)、铁石(坚贞不屈);留梦炎——狗尾巴草(随风摇摆,卖国求荣)、秽土(污秽不堪,遗臭万年)。表明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对留梦炎之流的鄙视。作者认识到文天祥的忠贞品格是极其可贵的。
三、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1~24段(劝降招安活动并没有就此止步……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回答问题。
4.“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权力的高地,往往是那些敌对派别的首领,也就是对峙的双峰,才更为了解,更为识得对方的价值。”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代表着各自派别的最高统治者,最了解对方的人生价值,最了解对方为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而付出的努力。
5.阿合马劝降文天祥这一镜头写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双方对话,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扬一扬眉”、“面如闲云”刻画出文天祥的正义凛然;“眯缝着眼”、“抖抖朝服”、“晃晃珠冠”、“戏谑”、“嚎笑”描写出阿合马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四、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5~40段(忽必烈们心生一计……你囚禁又能把我怎样),回答问题。
6.“历史记载这一日天寒地冻,漫空飞雪。”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交代了当时“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环境特点,为英雄的出场渲染了一种悲壮凄冷的气氛。
五、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7.“一串霹雳在天空炸响……幻化成各种高大的形状”,在引用的两首诗中间加上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 照应上文“又一道闪电”和下文“突至的雨点”,让读者更为真切细腻地了解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情形,也倾注了作者的深情。
六、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8.天下事,有兴有废,作为熟读诗书的名士更应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而文天祥却选择了“死节”、“舍生取义”,你是如何看待文天祥的“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社稷为重,君为轻”,古代士人“学而优则仕”,但他们读书不单是为了做官,更多的是为了天下苍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因此,他们把辅佐君王、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作为自己的至高追求。文天祥作为熟读前朝英烈事迹的爱国人士,自然有过“夜夜梦伊吕”的少年时代,在成为状元郎之后,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于是他上书直谏、痛斥奸佞、倡言改革,又洒血攘袂、出生入死、慷慨悲歌……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卫赵宋江山。从故恭帝劝降文天祥的所作所为来看,文天祥的确做到了“社稷为重,君为轻”。他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是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观点二)良禽择佳木而栖。文天祥是在南宋朝廷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的形势下出现的爱国英雄。在君王昏聩、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凭他一人之力是无法实现抗元大业的,壮哉,悲哉!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场景描写
课文第二部分写到元统治者对文天祥采取的三次劝降,以及他艰苦的狱中生活,采用了场景描写的手法,充分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定义:场景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环境、活动、人物的情绪等。
作用: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写法指导
场面描写“五要”
(1)要突出主角
事件中的众多人物,有主有次,要突出主角,即突出主要人物。为了达到突出主角的目的,就必须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的神情动作。
(2)要围绕中心
场景描写要围绕场景的结构中心和文章的中心来写。
(3)要以点带面
在场景描写中,为做到情与景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声情并茂,就要把人、事、物融为一体,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4)要渲染气氛
一是要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活动的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要注意“场外”描写,这样可以突出场景气氛的紧张激烈,或者欢快愉悦,使人感到场内的情景。三是抓住特写镜头,或描摹人物表情,或刻画人物心理,或描写特定的环境,借以表现事件的气氛,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5)要定个基调
描写场景,要定个场景的基调,或欢快、或凄凉、或热烈、或冷清、或寂静。
3.迁移运用
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写一段描写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激烈的400米跑步开始了,我们班的参赛选手是薛梦楠,她在起点上伸伸腿,弯弯腰,做着热身运动,对这次比赛胜券在握,充满了信心。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响,各位选手们如脱缰的马,如离弦的箭,向前飞奔出去。薛梦楠不愧为“飞毛腿”,一直遥遥领先,可是,第二圈时,薛梦楠体力不如第一圈了,这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与薛梦楠相持不下,同学们都拼命地呐喊着:“薛梦楠,加油!薛梦楠,加油!”有的在赛道边上陪着她跑。听到我们的加油声,薛梦楠似乎产生了无穷的动力,奋力向前跑去,把那位选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取得了组冠军。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穿透历史的浩然正气
一首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一首铿锵有力的《正气歌》。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操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凛然正气,将自己站成了一个不朽的生命!他胸怀崇高信念,不为暴力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身成仁,慷慨就义;其气节之高尚,虽历经7个多世纪,却依然闪耀着璀璨和崇高的华彩,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秉持气节,自尊自强,奋勇向前!
【应用角度】  “正气”、“气节”、“人格”等。
2.素材应用
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文天祥一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流芳百世,而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群文阅读]
导读:文天祥,南宋亡国时的丞相,历史赋予了他责任,也考验他的胆识与器量,他注定是南宋王朝的殉葬人。但他站在这段历史的转折点上,他的思考,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同时代的人为他唏嘘赞叹,也让后世的人久久思量:人应该怎样面对义利生死?国家、民族、气节应该占有怎样的分量?文天祥面对生死的抉择,凸现了其死的伟大与意义的深远。
文天祥之死
大都 皇宫
“我已经不能再等了,今天江淮之地又冒出了三股乱军,都打着文天祥的旗号,我们刚刚攻下的江阴、淮岭两郡又失守了。今天夜里,文天祥非死不可,我一定要让那些愚昧的老百姓知道,他们的丞相已经死在了元朝的手上。”
“可是,陛下,能否容微臣再劝他最后一次,毕竟如果他能归降的话,南人将会望风而降。”
“也好,可是明天太阳升起之前,我一定要得到答案。”
“是!”
天 牢
不知道明晚的月色会不会这样美?文天祥透过天牢的天窗向外望。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欣赏月色了,最近右眼皮一直在跳,总有一种活不到明天的感觉。文天祥痴痴地想。
“天祥兄!”一阵笑声响起。
“是你!”文天祥睁大了眼睛。“丞相大人,这么晚你来找我不会是为了请我喝一杯酒吧?”
“不错!”元丞相特穆尔·敏德断喝道,“我正是来请文兄共进一杯的。”说着,他将手中所持的酒壶注满身后随从递上来的酒杯,递给了文天祥。文天祥看也不看,头一仰就要一饮而尽。
可是,特穆尔阻止了他,他看着文天祥的眼神里,有一丝钦佩。
“这是一杯毒酒。”
“我知道。”文天祥淡淡地道。
“那么,文兄你还是不肯归降吗?”
“丞相大人,你这不是第一次来了吧?”文天祥的脸上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从容,“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要我降,死都不可能。”
“是吗?”特穆尔笑了起来,“皇上已经下旨,不会让你活着见到明天的太阳。”
“是吗?”文天祥眉毛一挑,“忍不住了吗?他想要杀我了吗?”

死是一个很古怪的想法。
死也有很多方式,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地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那么我该选择哪一种,是选择跪着生?然后蝇营狗苟地过一生?那么,我这一生,也不过是中华浩浩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瞬间。如果我选择站着死,那么,我的死,将会是一种永远吧!
永 远……
原来死也可以永远。
特穆尔看看文天祥,“文兄,你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文天祥淡淡地道。他缓缓地举起了酒杯。特穆尔一脸敬重地看着他。
原来这短暂的痛苦也会带来永远的快乐。
原来死也是这么短暂。
原来,短暂也会永恒。
是夜,将星没于江南之地。
当时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人们都忘了。人们只记得文天祥,还有他的死,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万里孤忠,千秋一饭
——悼文天祥丞相
我走过海丰县彭湃中学的正门,绕过那尊威严的彭湃铜像,穿过华丽的教学大楼,来到一片泥泞的烂草地上。灼热的白光照得人心里发慌。沿着烂草地依稀的路痕走了几十米,一块长方形的石碑横在眼前,上书“一饭千秋”;抬头一望,一个残破寥落的亭子,坐落在浓密的大树丛中,亭前牌匾上,正鼎然写着三个大字:方饭亭!
我拾级而上,两旁的石栏杆,早已布满了黑色的干苔垢,四根石柱的红漆几已落尽,耳畔满是鸟雀的叫声。进入亭内,一人多高的石碑上,刻着文天祥的画像。但画像的彩漆,早已被风雨吹洗得只剩几根残破的线条。而且,画像下面的碑文,已经一个字也辨认不出来。画像上方刻着的,正是文天祥临刑前写下的衣带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的指尖拂过那粗糙的碑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吟唱,犹如一股汹涌的怒潮在心中澎湃,刀光剑影、铁马冰河随即映入眼帘。想象一下吧,就是在这个地方,文天祥自元营脱身,迤逦万里来到这里,暂驻于此埋锅造饭;就是在这个地方,追兵静悄悄地逼近、包抄,树林中恍然蕴积着无穷的杀气,刀剑在阳光下凌厉地闪光;就是在这个地方,一群虎狼之兵突然从树林间钻出来,明晃晃的大刀封住了前行的道路;文天祥像一头雄狮一般发出他最后一声凄厉的战吼,被投入了冰冷的铁笼!他立即把“脑子”,也就是今天的所谓冰片,吞入咽中,以求一死,但竟只是晕眩过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染过抗元勇士们的鲜血,这里的每一根草,每一株树,都沾上英雄的荣耀。
历史的长河浩荡前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凛凛歌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流逸激荡。文天祥以他的丹心一片,最彻底地践履了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刀光剑影暗淡下去,烽火连营沉寂下去,在这片文天祥踏过的土地上,留给这个苍白的年代的,是这个寒酸破旧的亭子,与亭子四周阴森森的大树,树叶里不断的鸟鸣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们已经可以体味文天祥的悲壮了。一方面连皇帝、百官都已经不想再抵抗,开城投降;另一方面所谓“人民”,只有一色的冷漠,即使有一小部分从军杀敌但也独木难支。这是一场从一开始便注定无望的战斗。《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早在文天祥招募救国新军的时候,有友人问他:“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文天祥壮怀激烈地回答,国家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庶几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饱读诗书的文天祥不会不知道,北伐的祖逖是如何因为后援不继而失败,欲直捣黄龙的岳飞是如何含冤而死。他更不会不知道,蒙古的虎狼之师如此长驱直入,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宋朝的制度和昏君佞臣。他自己的万余兵马,如何抵挡得了蒙古二十万精兵悍将的铁蹄?退一步来说,即使奇迹发生,文天祥把蒙古兵逐出中原,他又如何挽救这个他为之忠心耿耿,而又已经病入膏肓的大宋王朝!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口,他无法让自己做一个亡国奴接受异族的统治,于是反抗——即使是在绝望中的反抗——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中国历史上,在文本以外潜行着一种体现于实践的精神。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它开放于各种宏大的理论框架中,更体现于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的行动中。例如宋朝的精神光芒不仅表现在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身上,更表现在正大至刚的岳飞、文天祥的身上。尽管他们没有体现什么思想高峰,且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但是正是他们身上蕴含的精神,表现出整个时代罕有的尊严与良知。他们悖逆时尚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对于后代、历史的意义,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博大的思想体系!
(摘自语文阅读欣赏网,有删节)
推荐阅读篇目:
1.《文天祥:精神万古长存》(丁志可)
2.《文天祥墓前的沉思》(胡刚毅)
[积文化常识]
1.十七史:中国史学发展到宋朝,一共编著了正史十七部。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就成了“十三史”。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因此宋朝文天祥曾告诉元代丞相博罗: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
宋后各朝继续编纂史书,至清代经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2.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博学鸿词或宏博。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唐开元年间始设,称“博学宏词”,以考查选拔能文之士。宋神宗后,朝廷甚感起草诏、诰、章、表等应用文书乏人,遂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置此科。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弘”相近,故改为博学鸿词。所试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考试后便可以任官。得人颇多,甚有影响。
[诵国学经典]
1.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孝经》)
[明理知义] 官居高位的人不骄傲,才能不危险;懂得节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满以后不流出。
[成长启示] “满招损,谦受益。”人生的态度是生活的指南针,谦虚的人才能安全前行,骄傲放纵的人则容易迷失。
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明理知义] 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成长启示] 为人做事要稳重,不要为跟前的利益蒙蔽而不顾事理的规律,世界上没有速成的事业,为眼前利益丢掉原则,为志远者不取。
课件65张PPT。第二单元 传记7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千秋祭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七)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如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全抛出去。
B.根据预测,人工智能市场未来前景无量,但技术并不代表利润,人工智能现在离真正商用、产品化落地还太遥远,家电企业应避免孤注一掷的市场行为。
C.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与宫廷舞相比,它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生产生活。
D.“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九段执黑中盘再胜挑战者山下敬吾九段,从而以摧枯拉朽之势四比零完胜对手,卫冕成功,并达成棋圣四连庄霸业。
E.1月份金浦钛业被知情人士爆料实际控制人兄弟阋墙,金浦钛业也因此被市场关注,但公司对两兄弟分家一事并未直言。
AC [A项,一张一弛:原指治理国家要宽严互相补充,交替使用。现多用以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不能过头。此处使用对象不当。B项,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投作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使用正确。C项,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息息相关”。D项,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使用正确。E项,兄弟阋墙:兄弟在家争吵。后用来比喻内部相争。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天祥固然无法预见,700年后有个叫毛泽东的,把太史公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箴言,定音为人品人格。
B.有史以来,东方爱国主义圣坛上一副最具典型价值的人格,恰恰是在元大都兵马司的炼狱里丰盈,完满的结果。
C.文天祥一时心中涌上万般酸楚,不由动了真情,遂跪地不起,长哭不已,并且一迭声地泣呼:“圣驾请回!”
D.一旦两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走碰头,就好比两股涌浪,在大洋上相激,又好比两颗基本粒子,在高能状态下相撞,谁又不能精确估出它所蕴藏的能量!
C [A项,成分残缺,应在“人格”后加“的最高层次”。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后面的“的结果”。D项,否定失当,应去掉最后一句中的“不”。]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到了福安之后,情况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____①____被陈宜中等人把持。____②____文天祥由行朝给了官职,____③____不允许在行朝工作,连要求开府于永嘉(温州)____④____不允许,____⑤____最后决定让其开府于南剑(福建南平县),由此可知文天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这个职衔,____⑥____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






A
/
如果
那么

因此

B

即使

/
所以
于是
C
其实
既然
/

那么
依然
D

虽然
但是

/
不过
D [我们可根据某几项句子的关系确定关联词,然后采用排除法解答。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②③两处是转折关系,故可用“虽然……但是……”;④处,由句子前的“连”,可知此处与“也”对应;⑥处,根据句意,有“仅仅”的意思,故用“不过”合适。]
4.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与例句构成排比句。注意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披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宏、柔情万种的《红楼梦》(任选两个即可)
5.文天祥英勇就义,名垂青史。假如我们给文天祥开个追悼会,请你根据文天祥的生平事迹,拟写一副七字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取义成仁千秋颂 留取声名万古香
(示例二)忠肝义胆惊天地 浩然正气写春秋
(示例三)破碎河山余正气 英灵风雨护荒丘
(示例四)埋骨青山画忠烈 碧血丹心传英名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①____,就看选取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____②___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____③____,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意思是说人总是要死的 ②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 ③但他坚决拒绝
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花红柳绿,秋叶飘零,催万物促轮回,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
材料:
奇特 奇妙 雄奇
显生机竞自由 展辽阔状雄伟 积微渺汇壮阔
瑰丽山河 积土成山 种子发芽 聚水成涓 浩瀚大海 鲜花开放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的两个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从句式来看,“大自然拥有……的魔力”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魔力”前的定语。从语意上看,第三句的两个动宾短语的内容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句,第四句则由此生发对大自然魔力的感慨。于是,从“显生机竞自由”的内容来看,“种子发芽,鲜花开放”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特的魔力”。从“展辽阔状雄伟”的内容来看,“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雄奇的魔力”。从“积微渺汇壮阔”的内容来看,“积土成山,聚水成涓”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妙的魔力”。
[答案] (示例)①种子发芽,鲜花开放,显生机竞自由,大自然拥有奇特的魔力。②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展辽阔状雄伟,大自然拥有雄奇的魔力。③积土成山,聚水成涓,积微渺汇壮阔,大自然拥有奇妙的魔力。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姚名达: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发动浙赣会战,战火再次延烧到了江西境内。6月中旬,位于赣中泰和杏岭的国立中正大学校园内,大学教授姚名达与在校学生一起组成战地服务团,怀抱着“爱国岂敢后人”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群平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的书生,在7月7日与日军短兵相接于新干石口村时,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人的坚强与勇敢。团长姚名达身先士卒,率领团员奋勇杀敌。最终,姚名达与另一名团员吴昌达,不幸以身殉国。
1905年出生的姚名达,以身殉国时年仅三十多岁,无怪乎吴其昌、顾颉刚等昔日同窗师友无不感到突然与惋惜。姚名达去世时,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协助导师梁启超记录整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增补胡适的《章实斋年谱》,以及自著的《刘宗周年谱》、《邵念鲁年谱》、《朱筠年谱》、《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等。从学术的发展来看,从来就是可以有天才的科学家,天才的文学家,却不可能有天才的史学家的。对于需要长期积累沉潜的文科教授而言,38岁正是迎接学术上更大发展、更大辉煌的学术年纪。而根据王咨臣先生的整理,姚名达实际上也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宏大的规划,他计划要完成《中国史学丛书》12种,《史家传谱丛书》11种,《史法学丛书》21种等著作。其中,完成一部《中国史学史》是姚名达步入清华便立下的宏伟志愿。即便是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他也还是在坚持,只有这部《中国史学史》才称得上不朽。姚名达的逝世,使得他的《中国史学史》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一直未能出版,后世治史学史之学者遍寻不得,皆扼腕叹息不已。
如果不是1932年的那场炮火,姚名达的这部《中国史学史》本来是有可能完成的。1929年3月,姚名达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除了办公时间以外,他仍旧于清晨深夜,继续史学史的研究,除了陆续发表一些论文和著作外,还积累了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纸片,“上面有许多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得到的史料,委实有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还有我自己对于史学史上的各种思想,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也记在小纸片上。说来真的很痛心,不料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把它和我的家庭完全炸毁了。”突然降临的炮火,不仅毁了他的家,而且也给了从小就喜欢研究历史,并立志要做一个不问世事的历史学家的姚名达巨大的打击。
在伦理学上有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爱因斯坦正在写他的相对论,但是隔壁有一场火灾,邻居有个又老又丑、行将就木的老太太需要救护,爱因斯坦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每一个人对这个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但按照康德的哲学回答,爱因斯坦就是要去救,这才能显示出绝对命令,显示出人的高贵。姚名达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选择。
1932年的2月8日,在无桌无椅的困境下,姚名达写信给胡适:“我军若败,不容我们再做纸上功夫,我打算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我军若胜,外交必有转机,百业当可逐渐发达,我打算仍旧做史学的研究。”1933年,姚名达与第一任妻子黄心勉在上海办起了《女子月刊》,拿来做喊醒妇女的播音机。1937年8月,姚名达与妻子巴怡南一起,将他们订婚的戒指捐赠出来,并呼吁全国妇女将饰物捐赠给国家,以增加抗战实力,“用整个民族的力量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致命的打击”。1942年7月,在樟树抗战前线,面对旁人的劝阻,姚名达毅然决然地答道:“唯有能致力抗战,方能胜任建国,若徒有才力而无热血者,比比皆然,又乌睹其为用耶?”如此一步一步地,姚名达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才是真正最高的哲学问题!这才是一个性情人应该做的事情!
1946年,历经劫难的清华大学重返北平,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抗战期间牺牲的清华校友姚名达等人,誉其“皆足名垂清华史,实亦母校之光”。2002年,雷洁琼亲笔题词,称赞姚名达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现在重新回眸这位走向抗日战场的教授,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知识分子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姚名达的自我选择,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的传承,更是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名达去世时已经完成了多部著作,他还想完成更多的著作,可惜因英年早逝没能如愿。
B.文章将爱因斯坦的选择与姚名达的选择进行对比,彰显了姚名达的高贵。
C.姚名达长期以来的宏伟志愿《中国史学史》没有完成,只留下了一部1934年的油印本讲义稿。
D.文中提到伦理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可以使文章避免平铺直叙,显得张弛有度。
B [爱因斯坦的选择与姚名达的选择的比较是类比。]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地服务团慷慨激昂地奔向抗日战场最前线,这与姚名达心怀爱国的豪情壮志,并且与学生在一起时“以气节相砥砺,以道义相切磋”是分不开的。
B.姚名达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期间,在办公时间以外,还继续史学史的研究,并且将自己对史学史上的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记在了小纸片上。
C.姚名达从史书和文集里找到了前人所未发现的宝贝,可惜在1932年“一·二八”的后两日被倭寇全炸毁了,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
D.1946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主持学校的重建工作时,特别回顾褒扬了姚名达等清华校友,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一位为国捐躯的教授。
A [B项,“各种有独到之处的思想”不准确,这些思想姚名达“自信亦有些独到之处”;C项,“否则姚名达依靠这些宝贝也一定发达了”错误,这些宝贝只是一些学术资料,并不是真的宝贝;D项,“这是因为姚名达是清华大学校友中唯一一位为国捐躯的教授”于文无据。]
10.姚名达被称为“整个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姚名达身上集中地体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学者,他治学勤谨,抱负远大,著述丰富,见解独到;作为一个有热血的中国人,他崇尚道义与气节,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难当头勇于担当,选择从事政治和社会运动,亲赴抗日前线,与敌斗争坚强勇敢,成为“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