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散文两篇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云翳( ) 眷恋( ) 回溯( ) 褂子( )
[答案] yì juàn sù ɡuà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柏 作
抹 落
2.语境辨析法
他进入宿舍,先找了一个铺( )位,接着打开行李铺( )起床来。
[答案] 1.Bó bǎi zuò zuō mǒ mò mā luò lào là 2.pù pū
二、写对字形
[答案] 揖 辑 缉 怅 伥 账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迷惑·困惑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陷入难题之中不知如何处理,如何解答”的意思。
“迷惑”侧重于对问题分辨不清,失去了判断能力。
“困惑”侧重于表示被问题难倒,无法摆脱。
(2)暴露·显露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隐蔽的事物公开化”的意思。
“暴露”常指(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显露”常和情绪、神色、才华、生机等词语搭配。
2.明确词义
(1)相生相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慢条斯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无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牵无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朝思暮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互相转化,互相促进。(2)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3)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4)形容没有拖累,非常放心。(5)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形容时刻想念。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yì)中外露(lòu)的霞光,才是璀璨多采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露(lù) 璀璨多彩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A.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
B.快乐是压城的微云,痛苦是一抹乌云
C.快乐是一抹乌云,痛苦是压城的微云
D.快乐是压城的乌云,痛苦是一抹微云
A [此处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快乐和痛苦,注意认真分析本体“快乐”、“痛苦”和喻体“微云”、“乌云”的相似点及其关系。]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搭配不当,应为“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
[资料链接]
“世纪老人”——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原籍福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她的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散文《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关于女人》,小说《小桔灯》、《两个家庭》、《空巢》等。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作“最神圣的人”。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
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冰心老人的晚年之作。《霞》是写冰心晚年回忆起的40年前的一段往事,引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示。
《我的家在哪里?》写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但国人精神生活上却出现了空虚,文化建设、环境建设被忽略了。作者看到了这一点,对当时中国文化精神领域表现出很大的担忧。现实中已经找不到精神家园了,所以冰心要寻找的家是精神上的家园,只有“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文本鉴赏]
《霞》由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一句译文写起,作者通过对晚霞的理解、思考,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理: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
《我的家在哪里?》通过对梦中“家”的描写和与现实的对照,表达了作者渴望有一个清淡、素雅、平和、充满亲情和温馨而又不受世俗干扰的家,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那些权利之争的深切厌恶和憎恨。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留恋、惆怅 ②平和、亲情、温馨
[文本深读]
一、阅读《霞》,回答问题。
1.“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中“云彩”“云翳”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云彩”比喻生命中的各种经历,“云翳”比喻生命中的挫折。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云翳”与“霞光”的关系,色彩绚丽,境界开阔,为下文揭示“痛苦”与人生美丽的关系做了铺垫。
2.从最后一段话可以看出作者面对生命的暮年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黄昏的落霞使人留恋、惆怅,这是作者对生命暮年的体会,但作者没有流于悲伤。把个体生命放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去看,那么,生命是永恒的。这是作者的人生智慧,也体现了冰心老人乐观旷达的襟怀。
二、阅读《我的家在哪里?》第2段,回答问题。
3.第2段对梦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车夫“把我举上车去”,中剪子巷的人“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样的梦境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梦中人物、对话、场景的描写具体真切,如在眼前,可见童年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了冰心老人的内心深处。车夫把我“举”上车,以及人们的活动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故乡是美好的,代表着真、善、美。 虽然贫穷、落后,但那是一个没有争斗的美好世界。那里的男女老幼亲如一家,它平淡、祥和、温馨。这也是作者怀念故乡的原因。
三、阅读《我的家在哪里?》第4~7段,回答问题。
4.作者提到“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将现实的家,如北京的前圆恩寺和梦中的家对比,得出“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同时还点了题。
四、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5.作者在文中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你认为为什么在诸多家中,只有中剪子巷才是作者“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与其说冰心向往、眷恋的是一个具体、世俗的家,不如说她向往的是那段追求知识与真理的激情岁月,眷恋的是一股股洋溢着爱与温馨的生命灵泉。恰如“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一笔,北京中剪子巷也是作者一生中美丽的一段岁月。对“家”的“向往”与“眷恋”就是对过去的一段岁月的“向往”与“眷恋”,走也走不到中剪子巷就是成长的“失落与无奈”。
(观点二)常言道:返老还童。意思是:人老了,心性渐渐会变得跟儿童一样。活到90多岁的冰心自然也不例外。她梦里回家体现的其实就是这么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因此,她要回归的家不会是别处,只会越过成年时期住过的任何其他地方,而回到那个最初的家,这个家就只能是“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因为在这个家里,有父母之爱、姐弟之情,这个家才是人性最为自然纯真的安居地,这是其他家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对这个家的渴望,就是对童年所代表的人性的真、善、美的眷恋。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这篇散文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先写梦境,后写现实。在虚实对比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家”的渴望。而读者在这种虚实对比中,也能够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加深入地领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定义:虚实结合中所谓的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作用:通过虚实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从而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
2.写法指导
虚实相生的两个注意点
(1)想象必须合理,“虚”是基于“实”之上的“虚”;
(2)“虚”与“实”要融为一体,共同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迁移运用
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九八七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的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寄来的。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人体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
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交集。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可以净水一样。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眸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骷髅的照片。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拨开生命中的云翳
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绚丽的霞光,但也会有“云翳”。我们都要像冰心那样轻轻地对自己说:“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而要造成美丽的黄昏,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用心中的阳光将云翳变成晚霞。
【应用角度】 “面对灾难”、“光明与阴影”、“痛苦与快乐”等。
2.素材应用
培根说:“一切幸运,并非不暗含哀伤;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光明与阴影,如人生的两个侧面,像一尊雕塑,一幅油画,人生在光明与阴影的变化中才得以完整,得以成就其大美。
冰心写道:“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只有有更多的“云翳”,才能锻炼出更强大的内心,当我们内心的力量足以穿透那层层的“云翳”时,我们就会拥有更加灿烂的霞光。
[群文阅读]
导读:《霞》包含了冰心对人生的认识,在《谈生命》中,冰心全面深刻地阐释了对生命的理解。品读这篇散文,如同饮一杯作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在《腊八粥》中,作者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的笔调,抒写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孩子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而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力量。
谈生命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
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腊八粥
⊙冰 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看见灶上还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第三代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的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日,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推荐阅读篇目:
1.《回家》(歌曲)
2.《一只小鸟》(冰心)
3.《南归》(冰心)
[诵国学经典]
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治家格言》)
[明理知义] 凡事先要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不要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成长启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必须预先做好准备,不要遇到事情再“临时抱佛脚”;要有远见,事事提早一步想好,事业、学业才能够成功,做人也能够做得成功。
2.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朱子治家格言》)
[明理知义]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成长启示] 为人处事要留有余地,恰到好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走极端、做过头,否则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有了得意事,也要留有余地,见好就收,以免遇到麻烦和意外。
课件57张PPT。第三单元 散文(1)10 散文两篇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 散文两篇
[基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学与问是________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②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________的。
③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形成与经济法在西方世界的诞生走的是两条________的路径,但是它们殊途同归,都是政府与市场、行政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A.相生相成 相辅相成 相反相成
B.相反相成 相辅相成 相生相成
C.相辅相成 相生相成 相反相成
D.相反相成 相生相成 相辅相成
C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生相成:互相转化,互相促进。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冰心在文学研究会十二个发起人面前是晚辈,但也是研究会元老中唯一的健在者。
B.《霞》一文,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作者在平凡的题材中,探索到了人生的真谛。
C.“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一生坚持的信念,也是她的一句名言。
D.冰心老人的一生创作了那么多文朴质美的散文,如今她安详地休憩在玫瑰花中,凭吊的人们纷纷把红玫瑰花瓣轻轻地撒在她的身上。
A [B项,成分残缺,应在“形散而神不散”后面加“的特点”。C项,逻辑关系错误,应改为“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D项,成分赘余,应删掉“的一生”。]
3.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冰心是位“世纪老人”,她用自己的温婉面对所有的苦难,没有滚滚烈火燎原之势,没有短刀长枪拼杀之态,只用手中的笔,带着柔情去讲述如何坚强地承受苦难,这如同________,漫漫长夜中有一盏油灯陪伴,令人身心都不禁温暖起来,与她一起去体会生命的意义。
A.经历颠沛流离,心中依然充满无限的爱
B.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永远的爱心”
D.严寒的冬日里露出一缕阳光
D [主要看“漫漫长夜中有一盏油灯陪伴”这句话的句式,上文所填的句式应该与它一致,所以答案是D项。]
4.下面是冰心诗集《繁星》中的一首短诗,请仿照其形式,另选描写对象,仿写句子。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岩上的松,何必和山腰的树木比美呢?你自有你的神韵!
(示例二)小溪里的水,何必和大海里的浪花比美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5.阅读下面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的歌词,说说歌词中表达了哪些信息。(请分条概括)
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家的重要作用。②许多人没有幸福的家。③“我”没有家的痛苦以及对家的渴盼、寻找。
6.请以“与世纪同龄的冰心”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在晚年创造了自己文学生涯的新高潮,尤其是在她85岁至93岁之间,连续发表了《空巢》、《万般皆上品》、《关于男人》等大量作品,其水准之高、分量之重令人瞩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在晚年发表了水准高、分量重的《空巢》、《万般皆上品》、《关于男人》等大量作品后,创造了自己文学生涯的新高潮。
7.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来比喻具象的青山,清新鲜活,巧妙精致。请造两个句子,要求一个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另一个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
(1)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温暖。)
(2)悠悠无尽的江水,好像父母的关爱。(绵绵的细雨,如无尽的愁思。)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我的同班
冰 心
L女士是我们全班男女同学所最敬爱的一个人。大家都称呼她“L大姐”。
她是闽南人,皮肤很黑,眼睛很大,说话做事,敏捷了当。在同学中间,疏通调停,排难解纷,无论是什么集会,什么娱乐,只要L大姐登高一呼,大家都是拥护响应的。
在医预科的末一年,有一天,我们的班导师忽然叫我去见他。在办公室里,他很客气的叫我坐下,委婉地对我说,校医发现我的肺部有些毛病,学医于我不宜,劝我转系。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我要学医,是十岁以前就决定的。因我的母亲多病,服中医的药不大见效,西医诊病的时候,总要听听心部肺部,母亲又不愿意,因此,我就立下志愿要学医,学成了好替我的母亲医病。在医预科三年!成绩还不算坏,眼看将要升入本科了,如今竟然功亏一篑!从班导师的办公室里走出来的时候,我几乎是连路都走不动了。
在生理学实验室。我说:“L大姐,我不能同你们在一起了,导师不让我继续学医,因为校医说我的肺有毛病……”L大姐愕然,说:“不是肺痨吧?”我摇头说:“不是,据说是肺气枝涨大……无论如何,我要转系了,你看!”L大姐沉默了一会,便走过来安慰我说:“可惜得很,像你这么一个温和细心的人,将来一定可以做个很好的医生,不过假如你自己身体不好,学医不但要耽误自己,也要耽误别人。同时我想你若改学科,也会有成就的。人生的路线,曲折得很,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她赶紧又加上一句:“你素来对文学就极感兴趣,我常常觉得你学医是太可惜了。”我听了大姐的话,转入了文学系。在她指导鼓励之下,我渐渐地消灭了被逼改行的伤心,而增加了写作的勇气。至今回想,当时若没有L大姐的勉励和劝导,恐怕在那转变的关键之中,我要做一个颓废而不振作的人吧!在我教书的时候,L大姐已是一个很有名的产科医生了。在医院里,和在学校里一样,她仍是保持着领袖的地位,作一班大夫和护士们敬爱的中心。在那个大医院里,我的同学很多,我每次进城去,必到那里走走,看他们个个穿着白衣,挂着听诊器,在那整洁的甬道里,忙忙的走来走去。闻着一股清爽的药香,我心中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同一个受伤退伍的士兵,裹着绷带,坐在山头,看他的伙伴们在广场上操练一样,也许是羡慕,也许是伤心,虽然我对于我的职业,仍是抱着与时俱增的兴趣。
全面抗战前一个月,我从欧洲回来,正赶上校友返校日。那天晚上,我们的同级有个联欢会,真是济济多士!十余年中,我们一百多个同级,差不多个个名成业就,儿女成行(当然我是一个例外),大家携眷莅临,很大的一个厅堂都坐满了。觥筹交错,童稚欢呼,L大姐坐在主席的右边,很高兴地左顾右盼,说这几十个孩子之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她接引降生的。酒酣耳热,大家谈起做学生时代的笑话,气氛愈加热烈了。主席忽然起立,敲着桌子提议:“现在请求大家轮流述说,假如下一辈子再托生,还能做一个人的时候,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哄然大笑。于是有人说他愿意做一个元帅,有人说愿做个百万富翁……轮到我的时候,大姐忽然大笑起来,说:“×××教授,我知道你下一辈子一定愿意做一个女人。”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当着许多太太们,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我也笑着反攻说:“L大夫,我知道你下一辈子,一定愿意做一个男人。”L大姐说:“不,我仍愿意做一个女人……”
盛会不常,佳时难再,那次欢乐的聚会,同班们三三两两的天涯重聚,提起来都有些怅惘。事变后,我还在北平,心里烦闷得很,到医院里去的时候,L大姐常常深思地皱着眉对我们说:“我呆不下去了。在这里不是‘生’着,只是‘活’着!我们都走吧,走到自由中国去,大家各尽所能,你用你一支笔,我们用我们的一双手,我相信大后方还用得着我们这样的人!”大家都点点头。我说:“你们医生是当今第一等人材,我这拿笔杆的人,做得了什么事?假若当初……”大姐正色拦住我说:“×××,我不许你再说这些无益的话。你自己知道你能做些什么事,学文学的人还要我们来替你打气,真是!”
一年内,我们都悄然的离开了沦陷的故都,我从那时起,便没有看见过我们的L大姐,不过这个可敬的名字,常常在人们口里传说着,说L大姐在西南的一个城市里换上军装,灰白的头发也已经剪短了。她正在和她的环境,快乐的,不断的奋斗,在蛮烟瘴雨里,她的敏捷矫健的双手,又接下了成千累万的中华民族的孩童。她不但接引他们出世,还指导他们的父母,在有限的食物里,找出无限的滋养料。她正在造就无数的将来的民族斗士!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回到故都重开级会的时候,我能对她说:“L大姐,下一辈子我情愿做一个女人,不过我一定要做像你这样的女人!”
(选自《冰心散文》,有删节)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如同一个受伤退伍的士兵,裹着绷带,坐在山头,看他的伙伴们在广场上操练一样”,形象地表现了“我”被逼改行以后的颓废而不振作的状态。
B.文章开头说L大姐是我们最敬爱的一个人,结尾说“下一辈子我情愿做一个女人,不过我一定要做像你这样的女人!”首尾呼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C.作者文笔清新婉丽,语言质朴典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L大姐可亲可爱的形象。
D.“我”从小就立志学医,是像鲁迅先生那样,学医是为了救治像亲人似的被庸医所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
B [A项,“颓废而不振作”曲解文意;C项,“肖像描写”不是本文运用的主要手法;D项,“像鲁迅先生那样……当军医”曲解文意,“我”学医的初衷是给“母亲医病”。]
9.对文中“在这里不是‘生’着,只是‘活’着”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沦陷的北平,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能是苟延残喘,生不如死。
10.简要分析文中“L大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L大姐在学校处于领袖地位,在医院是大家敬爱的中心,是富有爱国心、追求进步的优秀知识分子;②说话做事,敏捷了当,乐于为人排难解纷;③医术高明,曾为成千累万的产妇接生;④富有正义感,有强烈的爱国心,积极投身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