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哈姆莱特(节选)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恭维( ) 吮舐( )( ) 虐待( )
砧石( ) 衣衾( ) 哀恸( )
憎恶( ) 觊觎( )( ) 颠沛( )
缔结( ) 傀儡( )( ) 酣睡( )
[答案] wéi shǔn shì nüè zhēn qīn tòng zēng jì yú pèi dì kuǐ lěi hān
(二)多音字
角 禁
塞 蒙
[答案] jué jiǎo jìn jīn sè sāi sài mēnɡ ménɡ Měnɡ
二、写对字形
[答案] 梢 绡 诮 副 辐 幅
三、积累词语
1.理解分析
(1)变换·变幻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两者都是形容性成语。“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2.明确词义
身无长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哈姆莱特 不,不要以为我在恭维你。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向穷人恭维?不,让蜜糖一样的嘴唇去吮(sǔn)舐愚妄的荣华,在有利可图的所在屈下他们生财有道的膝盖来吧。听着,自从我能够辩别是非、察择贤愚以后,你就是我灵魂里选中的一个人,因为你虽然经历一切的颠沛,却不曾受到一点伤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吮(shǔn)舐 辨别是非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哈姆莱特 不,我现在也没有那个意思。(向波洛涅斯)大人,您说您在大学里念书的时候,曾经演过一回戏吗?
波洛涅斯 是的,殿下,___________________。
A.他们都称赞我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B.他们都称赞我是很好的一个演员哩
C.我被他们称赞是一个很好的演员哩
D.我被他们称赞是很好的一个演员哩
A [根据前文,此处应用主动句式,排除C、D两项;根据定语的特点,“一个”应放在前面,排除B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奥菲利娅 他也会给我们解释方才那场哑剧有什么奥妙吗?
哈姆莱特 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才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来也决不害臊。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才能给你解释什么”中不合逻辑,应为“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
[资料链接]
西方戏剧之父——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本剧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报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话剧: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文本鉴赏]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剧本展现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智而又草率、冒失、缺乏计划性等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戏前安排 戏中 戏后
[答案] ①亲自导演 ②问情节
[文本深读]
一、阅读开头至“否则他就要跟那被遗弃的木马一样,没有人再会想念他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啊,大人,王上愿意来听这一本戏吗?”这句话表达了哈姆莱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问得很急,也很突兀。表现了哈姆莱特想利用“戏中戏”让凶手露出马脚的迫切心情。
2.“让蜜糖一样的嘴唇去吮舐愚妄的荣华,在有利可图的所在屈下他们生财有道的膝盖来吧。”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蜜糖一样的嘴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讽刺当时人们为了荣华富贵而极尽恭维之媚态,“愚妄的荣华”表达了哈姆莱特对世俗追求的不屑,“生财有道”反语,讽刺世人为了追求财富而不顾尊严的社会现象。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讽刺了当时为了追求财富荣华而不顾一切地丑恶的社会现实。
3.“很好,好极了。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整天吃空气,肚子让甜言蜜语塞满了;这可不是你们填鸭子的办法。”这句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哈姆莱特回答国王的问话,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目的是让国王放松警惕。(2)虽然哈姆莱特要装成疯傻的样子,但是面对可能是杀父仇人的叔父时,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忍不住讥讽一番。
二、阅读“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火把!火把!火把!”,回答下面的问题。
4.“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问母亲戏的内容,试探母亲的态度,看看母亲是否参与了罪恶的篡位阴谋;二是对母亲的嘲讽,自己已经完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这是无疑而问,或者说,这是反问,不必母亲回答。
5.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对国王解说戏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想利用戏中戏来试探国王和王后,又暂时不希望引起国王的怀疑,以致计划流产。
三、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
6.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安排戏中戏,最终牺牲巨大,与仇人同归于尽,该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复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哈姆莱特有其善良正义的一面,立誓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杀死长期篡位之王叔父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行为。站在哈姆莱特的立场上,他的确该死,因为他是罪恶之首克劳狄斯的帮凶。但他装疯卖傻,孤军奋战,又犹豫不决,报仇的方式值得商榷。
(观点二)他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与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是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他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只想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以及他本人在个性上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弱点,也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观点三)哈姆莱特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则暴露出恶的本性。他对于自己挚爱的奥菲利娅绝情的伤害和误刺其父亲波洛涅斯后的冷漠表现,以及为了给自己复仇扫清道路,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送上死路。对于哈姆莱特对人性的追求以及自我求证,还有他期待的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未来国王形象,不免显示出他的恶劣、自私和狭隘。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比喻修辞
莎士比亚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
明喻如“我的幻想也就像铁匠的砧石那样黑漆一团了”,暗喻如“我过的是变色蜥蜴的生活”,借喻如“一响空枪”等,这些语言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又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协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作用:(1)比喻可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写法指导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迁移运用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机遇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机遇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机遇是山石,孕育着宝藏,只要你肯锤炼。
[素材采撷]
1.课内素材
在戏班的演出中,哈姆莱特加入了类似叔父害死父王的情节,并进行周密的安排,对演员的耳提面命,对霍拉旭的嘱咐,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的镇定,他的细心。而这些行为完全出自执着的复仇计划。就在哈姆莱特证明了仇人的身份后,却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错失了报仇的良机,以致使他在随后的复仇行动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应用角度】 “命运”、“方法”、“性格”等。
2.精彩应用
古希腊戏剧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在我看来,大多数的人物悲剧都并非命运所决定,而是个人性格的弱点。项羽兵败乌江自刎,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无非是自欺欺人,哈姆莱特复仇失败,付出生命的代价才与敌人同归于尽,也并非命运女神从中作梗,其性格的优柔寡断、孤身鲁莽才是罪魁祸首。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才是阻碍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自身性格,充实自我,要远比祈祷命运女神的青睐重要得多。
[群文阅读]
导读: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是性格使然。同样,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天生一对,两人一样纯洁、对爱情充满渴望,但是最终两个同样纯洁的人共同走向灭亡。
哈姆莱特:性格决定命运
《哈姆莱特》是一出性格导演的命运的悲剧,是一个充满了高贵的人性的灵魂在意外的变故和无常的命运打击下,性格骨子里的小丑一起涌出,在热血里澎湃、奏响的一出悲剧。
哈姆莱特的性格不能用一个或几个或几组简单的形容词来形容。他拥有世俗的一切光辉的品质,假如爱人奥菲利娅的赞誉“一个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骄子;时尚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还没有说服力的话,国王和波洛涅斯对他的忌惮则可显示民众对这位英武的王子的拥戴;直到变故发生前,他还是一位拥有“太阳神的毛发、天神的前额、阿波罗的身躯”、“完善卓越的仪表”的堪称“世间男子汉的典范”。
然而父亲被害,凶手竟是叔父;母亲变节,元首还是叔父。所有的美好的事物突然间一下子露出他们的獠牙,天使成了撒旦,人间变成了“监狱”,哈姆莱特在变故中窒息了,在“监狱”中就要绝望了,他甚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他是坚强的,虽然这在后来变成了残忍;他是机智的,虽然这在变故之后多了几分狡诈和世故;他是勇武的,乃至好几次受了鲁莽的蛊惑。
他相信父亲的鬼魂的言语,然而借助了伶人的表演他才确信叔父的罪恶。面对社会的罪恶,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认识世界,寻找出路。哈姆莱特的眼光锐利,对事物的认识深刻,判断力也很准确。他还通过对丹麦的认识得出了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对现实的反常现象和恶人当道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他开始了新的哲学探讨,包括人的价值、生存与毁灭,生命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个思想家的特色。
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在抱定复仇决心之后,想到了初步的行动是装疯。但是,在两个月后,他还在装疯,并没有完成任务,甚至在他叔父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莱特还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机会。在叔父祈祷的时候,他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可他却放弃了,因为这会让仇人在祈祷中死亡后升入天堂……这时候的哈姆莱特,已经给复仇的火焰烧得只剩下一个念头:将仇人“颠踬在我的脚下,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坠地狱!”哈姆莱特的精力过多地花费在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结果,在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后,克劳狄斯杀机毕露,哈姆莱特从主动转到了被动。不过,由于克劳狄斯不肯亲自动手,想借英王之刀杀人,引出了哈姆莱特将计就计,粉碎敌人阴谋的情节。这又充分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勇敢。在经历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哈姆莱特的内心已然渐渐成熟,内心的平静已重新恢复,他沉着应战,显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的特点。哈姆莱特热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丰富圆满了。
最终,哈姆莱特还是在克劳狄斯的阴谋中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目标,现实在临死的他的眼里还是“冷酷的人间”,他人文主义的理想随之终结。
这一种忧郁 这一种纯洁:《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奥菲利娅的纯洁,本身就是牵人心肠的美。哈姆莱特的毁灭,缘于他的性格对于自身使命的不宜。从本质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诗人。然而生而为人,这就决定了哈姆莱特宿命般的忧郁——人间何处没有心机、险诈?人心又怎能完全不存私情、恶欲?人世又如何会没有不平?处于自我与环境的双重煎熬之中,而又向往诗美,悲悯人欲,忧郁,已经是最柔韧的坚强了。
所以哈姆莱特的忧郁之高贵(其美正在于此),不在于身份,而在于情怀,就正如奥菲利娅的美丽之牵动人心处,不在于皮肤的润泽、眼波的流转,而在于真诚的天真、纯洁的爱心。奥菲利娅与其说是一个为美而倾心的人,不如说是与美息息相通、存在天然默契的精灵,奥菲利娅死亡的环境,那树与水静静接纳天光的清柔氛围,就是这一点的生动凸现。在给树戴花冠的一刻,作为美的象征,花冠已经不是奥菲利娅的美的衬托,而是受奥菲利娅内心美的感化,促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产物。
正是与美的俨如一体和对美的真诚追寻,奥菲利娅对于哈姆莱特的示爱,报以了既属于现实、也属于憧憬的热烈,以致现实中爱情前途呈幻灭之势时,生长于温室中、不可避免其娇弱的少女,走上了疯迷的道路。她表现出另一种不为世俗的聪明人所能理解的坚强,正是因为不让自己麻木,便终于无法逃避内心的煎熬,柔弱的奥菲利娅才走向了她的毁灭。奥菲利娅是如此纯情、真诚,以致疯而不狂;她的疯里,牢牢烙进了执着的“痴”。
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都是单纯的,所不同的是,哈姆莱特的单纯被迫走出了温室。对于哈姆莱特来说,他美好的人文理想必须直面黑暗的生活现实。然而也正因所持人文理想太过美好,哈姆莱特虽发誓要重整乾坤,却因对象不可避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忧疑重重。在“忍气吞声”与“挺身反抗”之间,对于那些自以为正义在握而把鲜血的正邪性质分解得总是无比明晰的人,做出选择毫不困难,可是对于哈姆莱特,生命的尊严不容任何主观的臆测,所以对于鬼魂的告白,哈姆莱特还要通过戏剧的试探以定真伪。尽管早在这之前,他对叔父与母亲的婚姻,就极不同意,对克劳狄斯的评价,也绝不在好。这里,哈姆莱特表现出了极大的审慎。然而,审慎的另一面有时候恰是自信的对立面,极度的谨小慎微,也表现了哈姆莱特承载使命的虚弱,这直接影响了他对奥菲利娅的爱情。
每一个人的品质与想法不是天生就完全具备的,哈姆莱特的人文理想也是如此。他借装疯使自己对奥菲利娅若有情若无情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这本身其实即是哈姆莱特忧郁的一种表现。
正是太过于强调爱情的诗美,可怜的奥菲利娅,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种见面时借装疯以逃避她的真诚、炽热,而不见面时又对她念念不忘的爱情。生而为人而又抱持美好理想的少年男女,在很难说是自为还是非自为的苦难中挣扎、沉浮,结果是什么,此时已经失去关注的意义,应受关注的,是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性美。所谓悲剧的美学意义,也就在此。但唯其如此,这种美才让人心碎,才更促人深思,也才使情感更为纯净。
建议阅读书目:
1.《浅析〈哈姆莱特〉悲剧形态》
2.《哈姆莱特形象的另类审视》
3.《哈姆莱特的悲剧因素分析》
[诵国学经典]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大学》)
[明理知义] 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子,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子女,就要达到孝顺。
[成长启示] 至善之美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像仁、
敬、孝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不止息。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明理知义]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成长启示] 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课件59张PPT。第三单元 戏剧
10 哈姆莱特(节选)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两项是( )
A.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家尽管发言,权作抛砖引玉。
B.哈姆莱特和杀父仇敌克劳狄斯展开不屈的斗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C.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的刀剑之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D.哈姆莱特在为父报仇时,缺少当机立断的魄力,正是一次次的延宕,使他错过很多报仇良机。
E.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AE [A项,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敬失当。E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奸王左右总是有卫兵,还有那个和他形影不离的王后,因而使他不易下手。
B.央视对电影《战狼2》作出特别报道,不仅是因为其口碑及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暑期档一枝独秀。
C.要是您不肯把您的心事告诉您的朋友,那恐怕会害您自己失去自由。
D.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中悲、喜剧的界限,大大地提高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C [A项,缺少主语;B项,“不仅”、“更”后的内容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提高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应改为“增强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莎士比亚写戏讲求“自然”____①____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要, ② 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 ③ 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跌宕起伏;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 ④ 错杂的混合体。喜剧虽然都以大团圆结局,但 ⑤ 没有阴影,有的甚至很难以“悲”、“喜”划分,因而被称之为“问题喜剧” ⑥ “阴暗喜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
而
也
而是
并非
或
B
和
却
还
却是
并非
或
C
和
而
也
而是
/
和
D
或
却
还
却是
/
和
A [④句与前文的“不是”相搭配的关联词应该为“而是”,排除B、D两项。⑥所在的前后应为选择关系,故排除C项。]
4.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首先,要对莎士比亚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既然是一条宣传标语,最好能运用某些修辞手法,让读者印象深刻,读来朗朗上口。
[答案] (示例)看沙翁经典戏剧,品百味精彩人生。
5.《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名作,请你为本文写一个导语。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个争名逐利的世界,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时代,这是一个爱恨交织的故事,这是一幕令善良与丑恶的心同时震颤的戏剧,这是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普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人文文化的侧重点是 ① ;科学文化的侧重点是 ② ;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 ③ ,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平衡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 ②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 ③传播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7.下面是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社长写给该校校长的一封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科技创新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自己动手修家电》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社员的66篇大作,是我社社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请您务必于百忙之中抽时间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如果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不要推托我们的不情之请。
祝您工作顺利!
长江中学科技创新社
2018年3月16日
(1)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贵校”是敬辞,用于其他学校。(2)“大作”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3)“务必”语气强硬,不能用于长辈或领导。(4)“蓬荜生辉”大词小用。(5)“推托”含有贬义。
[答案] (1)“贵校”改为“咱们学校” (2)“大作”改为“作品” (3)“请您务必”改为“请您” (4)“蓬荜生辉”改为“倍感荣幸” (5)“推托”改为“拒绝”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第五幕
第二场 城堡中的厅堂(节选)
(内军队自远处行进及鸣炮声)
哈姆莱特 这是哪儿来的战场上的声音?
奥斯里克 年轻的福丁布拉斯【注】从波兰奏凯班师,这是他对英国来的钦使所发的礼炮。
哈姆莱特 啊!我死了,霍拉旭;猛烈的毒药已经克服了我的精神,我不能活着听见英国来的消息。可是我可以预言福丁布拉斯将被推戴为王,他已经得到我这临死之人的同意;你可以把这儿所发生的一切事实告诉他。此外仅余沉默而已。(死。)
霍拉旭 一颗高贵的心现在碎裂了!晚安,亲爱的王子,愿成群的天使们用歌唱抚慰你安息!——为什么鼓声越来越近了?(内军队行进声。)
(福丁布拉斯、英国使臣及余人等上。)
福丁布拉斯 这一场比赛在什么地方举行?
霍拉旭 你们要看些什么?要是你们想知道一些惊人的惨事,那么不用再到别处去找了。
福丁布拉斯 好一场惊心动魄的屠杀!啊,骄傲的死神!你用这样残忍的手腕,一下子杀死了这许多王裔贵胄,在你的永久的幽窟里,将要有一席多么丰美的盛筵!
使臣甲 这一个景象太惨了。我们从英国奉命来此,本来是要回复这儿的王上,告诉他我们已经遵从他的命令,把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两人处死;不幸我们来迟了一步,那应该听我们说话的耳朵已经没有知觉了,我们还希望从谁的嘴里得到一声感谢呢?
霍拉旭 即使他能够向你们开口说话,他也不会感谢你们;他从来不曾命令你们把他们处死。可是既然你们都来得这样凑巧,有的刚从波兰回来,有的刚从英国到来,恰好看见这一幕流血的惨剧,那么请你们叫人把这几具尸体抬起来放在高台上面,让大家可以看见,让我向那懵无所知的世人报告这些事情的发生经过;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悖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这一切我都可以确确实实地告诉你们。
福丁布拉斯 让我们赶快听你说;所有最尊贵的人,都叫他们一起来吧。我在这一个国内本来也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现在国中无主,正是我要求这一个权利的机会;可是我虽然准备接受我的幸运,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悲哀。
霍拉旭 关于那一点,我受死者的嘱托,也有一句话要说,他的意见是可以影响许多人的;可是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让我还是先把这一切解释明白了,免得引起更多的不幸、阴谋和错误来。
福丁布拉斯 让四个将士把哈姆莱特像一个军人似的抬到台上,因为要是他能够践登王位,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的;为了表示对他的悲悼,我们要用军乐和战地的仪式,向他致敬。把这些尸体一起抬起来。这一种情形在战场上是不足为奇的,可是在宫廷之内,却是非常的变故。去,叫兵士放起炮来。
(奏丧礼进行曲,众舁尸同下。内鸣炮。)
【注】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此时为争夺一小块土地率兵与波兰作战刚刚归来。
8.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一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
B.通过这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C.戏剧让哈姆莱特的好友霍拉旭贯穿戏剧的始终,见证哈姆莱特的一切行事与思想,有线索作用。
D.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充分说明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的魅力和复杂性。
C [C项,“霍拉旭”不是线索。]
9.节选的这段文字紧接课文戏剧的结尾部分,哈姆莱特在临死之际为什么要求好友霍拉旭“此外仅余沉默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哈姆莱特和国王克劳狄斯虽然已两败俱伤,鱼死网破,但是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和贵族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这是哈姆莱特对好友的告诫和关心。
10.福丁布拉斯这一角色在《哈姆莱特》一剧中着墨不多,为什么在戏剧的结尾让他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福丁布拉斯虽然不是主要人物,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的话为哈姆莱特盖棺论定最为合适;同时也完结剧本,使人物各有其归宿,让福丁布拉斯继承王位,暗示了哈姆莱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