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22:23:29

文档简介

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秩序(  )  接轨(  )
猖獗(  ) 纽带(  )
[答案] zhì ɡuǐ jué niǔ
(二)多音字
称    亟
[答案] chēnɡ chèn jí qì
二、写对字形
 
[答案] 契 锲 楔 挈 忡 忡 仲 肿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营利·赢利
两者都是动词。“营利”指以赚钱为目的,但未必赚到钱。“赢利”指收支相减之后获得利润,即赚到了钱。
(2)法制·法治
“法制”法律制定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2.明确词义
(1)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屡禁不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2)指的是多次发布禁止做某件事情的命令却没有达到目的,这种事情仍继续发生,没有停止。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另一方面,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又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而且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偷税、骗税、骗汇活动比较猖獗;社会信用紊(wēn)乱,欠债不还、逃避债务现象比较普遍……所有这些,归根结底无一不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所致。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紊(wěn)乱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________,是人们心中潜在的良好愿望,但还远没有成为市场参与者们的普遍意识。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的意识、观念、伦理及其行为规范还缺乏透彻的了解。
A.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B.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C.整顿和规范经济市场秩序
D.规范和整顿经济市场秩序
B [从语境的逻辑关系来看,应为先“规范”后“整顿”,排除A、C两项;从语段的陈述对象来看,“市场经济”应为陈述对象。故排除D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能否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能否得以维系的保障”中“健全”和“能否”一面对两面,应去掉“能否”。
[资料链接]
中西方经济学专家——林其屏
林其屏,1944年5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政经专业。主要致力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
我国施行了市场经济制度之后,生产力大幅度上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整个经济呈现出充沛的活力。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下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保证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法律均要求市场主体讲求诚信。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于市场规则的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经济衰退。所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社科文:即社会科学类文章,指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含美学)等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规律的文章。是目前高考常采用的一种阅读文体。
[文本鉴赏]
本文全面地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真理,指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强调要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以保证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答案] ①紧迫性:情况 ②重构两大基石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部分中第2段的论述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用了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深入,说理透彻。作者按照什么是规则,规则的作用,目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怎么办层层论证。②正反对照,在论述规则的作用时,先正面论述规则的作用,然后从反面论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市场规则,市场就难以发挥其基础作用,通过对比,强化了读者对规则作用的认识。
2.“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提出了议论的中心。本段的内容就围绕着这一句展开。
二、阅读“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3.请赏析“信用是一项最重要的资源”“人无信不立”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信用作为人的一种品德,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又有了特殊的含意——是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最重要的资源。所谓“资源”,就是能够给人们带来财富的生活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信用从原来的人品标志到产生财富的凭借,说明了信用在现代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又强调了它比其他事物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人无信不立”在今天的社会中,至关重要。
4.国内经济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因是一些地区一些人只重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规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就是不守规则。
三、结合全文内容,回答问题。
5.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之一。中国人一直把诚实守信当作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曾子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劝阻。曾子说:“你如果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了。”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从中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呢?请联系相关资料,进行一番探究、品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曾子做得对。一个人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西塞罗说过:“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莎士比亚认为:“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讲诚信。失去一头猪是小事,失去孩子的信任是大事;因为吝惜一头猪而让孩子失去诚信的美德更是得不偿失。
(观点二)诚信固然重要,但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美。曾子的妻子欺骗孩子是出于善意,她要去赶集,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来自己不方便,二来无暇照看孩子,孩子可能会走丢,跟孩子解释孩子十之八九不能理解,哄他说回来杀猪给他吃,孩子就会乖乖待在家里。曾子讲信用的同时,也该体谅妻子。
诚信可助人成功,失信常使人失败。就像墨子所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商鞅变法之前先立木南门取信于民,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努力取信于人,即使面对小孩子也不可失信食言。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层进式结构
本课成功地运用了层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再分析问题:第一部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最后,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可以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最后推出中心论点。表面看来也是有几个分论点,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仿佛上楼梯似的使论述层层深入。
2.写法指导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3)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依照这三种格式中的任意一种格式来写层进式的议论文皆可。
3.迁移运用
以“严于解剖自己”为题,运用层进式结构列一篇议论文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素材采撷]
1.课内素材
诚 信
在《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一文中,作者说:“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不守信义,再好的契约也会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解决,也会损失市场效率,而且从整体上说也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这段话不仅强调了“诚信”的重要,也点明了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应用角度】 “诚信”、“规则”、“和谐”等。
2.精彩应用
正如林其屏说:任何契约的履行,无不建立在“诚”、“信”的交易理念上。备受社会认可的“海底捞”,靠其诚信经营,竭诚服务,才聚起了巨大的人气。所以当“海底捞”被爆在后厨使用“地沟油”,舆论的指责和顾客的怀疑铺天盖地而来,公司总部不得不关停其涉事分店,处罚责任人,公开道歉。然而,失去了“诚信”的契约已如一张废纸,没有任何人再去高看一眼,“海底捞”必将为自己的不诚信付出更大的代价。
[群文阅读]
导读:老子曾说过“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这句流传了千年的信条道破了“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放在千年之前的古老年代,还是放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这都是永恒不变的定律。当今社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诚信”的重要性,那么,人与人、行业与行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任和温情也必将随之而来。
似曾相识燕归来
正如现代人越来越远离了泥土的芳香森林的清爽,而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匆匆穿行一样,人们也似乎越来越远离了诚信。
不说大街上竖着的将产品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牌,也不说报纸上为博人一笑而恣意编造的花边新闻,就看看我们自己,戴着虚伪的面具,企图让自己像一条滑溜的鱼游弋于这个花花世界。为了金钱,可以抛弃诚信,于是“无商不奸”;为了荣誉,可以抛弃诚信,于是“卖友求荣”……诚信,难道真的那么不值钱吗?诚信之花在渐渐枯萎,似乎不久就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然而丢弃诚信,就真的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吗?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金钱,我们发现这些金钱赚来了一次再赚不来第二次,没有信誉的商人永远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当我们丢弃了诚信而赢来了荣誉,我们会发现这些荣誉单薄得不堪一击,还时时刺痛着我们的心灵;在虚伪的心灵的辐射下,再美的容颜也会憔悴、枯萎。没有了诚信,我们似乎能够得到一点,但其实呢?我们失去的更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诚信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诚信了。诚信是一种责任,就如当年的孔子怀着一颗诚心周游列国希望“入世”,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责任;诚信是一种理解,是真心地面对面时紧握的两手,是风中雨中两人共撑的一把伞……诚信永远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诚信渐渐地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就如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离开钢筋水泥大厦,重回自然的怀抱,去嗅一嗅泥土的芬芳,望一望天空的清朗,感受一下流水的凉爽,并拈起自己曾丢弃过的落花:“哦,它曾经那么美丽!”
于是我们惊喜地发现,身边处处都有了诚信:商场对自己的承诺样样都认真地履行,报纸通过舆论实事求是地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而我们,也摘下虚伪的面具——面具做得再漂亮也还是害怕面对诚信的镜子。丢弃了诚信,我们失去的太多,现在要重新找回来。伴随诚信回来的,有温馨的关爱,有甜蜜的希望,有纯真的友谊……汇成一条爱的清泉,流淌到曾经冷漠的世间,流淌到每个人的心里,激起一道道暖暖的涟漪……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就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
诚信,一面最红的大旗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为沉寂的大地织就了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天空微笑着说:“是时间。”孩童提着风筝说:“是风筝。”而我说:“是诚信。”
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无法存活的。想必大家都熟悉三鹿奶粉事件吧,一些人为了金钱而失去了诚信,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那无情的三聚氰胺,夺走了一个又一个无辜儿童的健康,是应责备家长的轻易信任吗?
试问,有谁不向往富有,有谁不崇敬财富,但不要忘记了,在追求的路上,还有诚信为伴。不要丢掉了诚信,它是你漫漫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事业的基石!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只有恪守诚信,使自己的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众人的信赖和认可。具有庞大资产的海尔集团正是因为诚信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几十年来,它带着“服务无止境,忠诚于消费者”的诺言,将市场延伸到了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朋友之间相互坦诚守信,是建立长久友谊的基础。如果朋友之间互相欺骗,对自己说的话不付诸行动,每次都以“毁约”来对待朋友的约定,长此以往,两人之间就会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们有时觉得生活如此平淡,所有的日出日落没有什么区别,一切欢笑和泪水竟然如此的相同。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在这平凡的日子里却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以诚信为伍,就有了白云的变化多姿;以诚信为伍,就有了风的清爽。诚信使平凡的生活显得更精彩迷人。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株最绿的;漫漫人生,我举一面最红的大旗——诚信!
建议阅读书目:
1.《诚信,是心底的茶香》
2.《诚信——人生的开关》
3.《为诚信而快乐》
[诵国学经典]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明理知义] 子夏说:“学习广博的知识坚守志向,到近处去发问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成长启示] 坚守自己的志向,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探究
和思考,才能让我们日臻完善。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明理知义] 子夏说:“每天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能不忘记所能做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成长启示] 我们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温故中求新,在学习中成长。
课件60张PPT。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2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舞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B [①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方”之意。②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③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比喻方法不当,适得其反,后用来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对方面去了。不合语境。④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⑤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⑥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艰苦奋斗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B.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大批高龄农民工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从事辛苦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大了越来越不适应所从事的工种,养老该如何解决是个难题。
C.《中国诗词大会》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
D.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该奖项设立于1927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 [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突出表现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B项,成分残缺,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前加“在”。D项,重复赘余,删去“为了”。]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②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
③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
④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
⑤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地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
A.④⑤①③② B.②⑤④③①
C.④⑤②③① D.⑤④①③②
B [②是观点。⑤和④③①属递进关系。]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① 让传播从单向变为多向、从封闭变为开放。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代表的动态传播模式,让国人更便捷、迅速地接触到最新资讯, ② 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手段。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相辅相成。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对个人而言, ③ 网络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开放世界, ④ 如果缺乏安全保障,毫无底线的“自由”
⑤ 会变成“潘多拉魔盒”, ⑥ 伤害的是网络“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






A
可以

尽管
况且

/
B
已经

/


最终
C
将要
而且
即使
/

结果
D
即将
尚且
虽然
或者
/
进而
B [根据文段中“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按照逻辑关系,下文应该是描述“双刃”,因而③处和④处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并列或转折(强调后者),因此选择B项,再根据④处关联词“如果”,⑤处应该表示顺承关系,“就”字最合适,以此加以确认,B项正确。]
5.把下列三个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给“潜规则”下个定义。
①“潜规则”是相对于“无规则”、“明规则”而言的。
②它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③它是一种被人们广泛认同又必须“遵循”的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潜规则”是相对于“无规则”、“明规则”而言的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被人们广泛认同又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 ① ,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② ,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
③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 ②对外恪守于“信” ③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
7.下面文段结尾处对钱在生活中可能引发的灾害进行了提示。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谈谈你对金钱的理解。要求:句式一致,内容相关,构成排比句。
法律是神圣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法律就化为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有尽真的真理,有尽善的道德,有尽美的事物,可悲的是现在都属于金钱,因金钱之有而有,因金钱之无而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爱情是纯洁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爱情就不堪一击 亲情是宝贵的,可悲的是一遇到金钱,亲情就形同陌路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
自我调节与活力》)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B [A项,“社会动荡”理解有误;C项,“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D项,“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理解有误。]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B.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D.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C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有误。]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B [根据文章第三段可知,“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